马运粮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郑州450046)
加强“四大能力”建设,加快发展河南种业
马运粮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郑州450046)
作为农业大省和种业大省,河南需通过持续提升品种科技创新能力、种子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种子繁育生产能力和推广监管能力建设,培育有持续创新、推广能力的种子企业,加快推进河南省现代种业发展,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四优四化”发展。
种业;创新;供给侧结构改革;四优四化
2011年以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精神指导下,河南省制定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种业现代化为目标,持续提升品种科技创新能力、种子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种子繁育生产能力和推广监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河南省现代种业发展。
1.1制繁种数量大、质量好 河南省是制种大省,繁种面积大、数量多、质量好,尤其是小麦制种。近年小麦繁种面积在28.7万hm2左右,总产18亿kg,约6亿kg输出到湖北、安徽、江苏等省;繁种面积较大的地市有焦作、新乡、周口、商丘、鹤壁及漯河等,占全省总繁种面积70%。玉米制种基地以西北为主,本省用种量1.2亿kg,主要制种品种按制种面积大小依次为:伟科702、郑单958、滑玉168等。花生繁种面积1.7万hm2,总产6250万kg,以本省使用为主,主要品种是远杂9102、远杂9307、豫花15和开农8598。
1.2农作物品种选育位居全国领先地位 河南是育种大省、品种强省,小麦、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育种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小麦育种团组150个左右,每年培育出新品系450个左右参加比较试验。国审品种数量占黄淮冬麦区审定品种的一半,代表性品种郑麦9023、矮抗58[1]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现阶段推广面积大的品种如周麦22、周麦27、郑麦7698、百农207等仍为河南品种。
玉米育种团队200余个,每年培育出750多个新品系,近年来国审玉米品种数量占黄淮夏玉米种植区审定品种的50%。河南省培育的郑单958[2]和浚单20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郑单958以多抗广适、耐密抗倒、丰产稳产著称,长期占领国家主导品种、对照品种地位,畅销东北、黄淮、西北等主要玉米种植区,鼎盛年份每年种植400多万hm2;浚单20结实性好、丰产性好,鼎盛年份在黄淮夏玉米区推广面积133余万 hm2;当前黄淮推广的主导品种伟科702[3]也由河南选育,2017年的生产面积增长很快。
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全国最大,近年来自育品种在全省花生种植面积中占绝对优势。远杂9102等远缘杂交品种的育成,推动我国花生远缘杂交育种跻身于世界领先行列。
1.3种子企业健康发展 河南省种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成长,种子企业育繁推能力快速提高,行业集中度也逐步提高。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现有注册登记企业536家,种业集中度有所提升,其中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6家,省级办证种子企业161家,市、县(区)级办证种子企业375家。2016年被评为“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的有6家。秋乐种业、豫玉种业、金博士种业等3家种子企业已经在新三板上市。
河南省种业目前尚处于现代种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自主创新意识差,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校,人员流动意识逐步松动。重品种选育、轻基础研究情况比较普遍,基础研究公共投入较少,科研条件较差,不能有效吸引高技术人才向基础研究流动。育种水平长期处于同质化、低层次的模仿,原创性差。
2.2龙头企业少,集聚度低 全省536家种子企业中多数缺乏研发能力,经济收益稳定性差,导致创新投入较少且不均衡,重销售轻科研,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发展前瞻性差,企业发展波动较大,缺乏长效引领龙头企业。
2.3农作物种子生产能力较差 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基本等同于粮食生产水平,缺乏抗灾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2.4市场监管能力较弱 种子管理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基本还停留在靠嘴说、靠腿跑阶段,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在种子管理上应用不够。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2.5作物间发展不平衡 主要农作物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而非主要农作物大多数长期处于政策支持和监管真空,育种和推广能力较弱。不符合当前农业结构转型和河南省农业“四优四化”生产的需求。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3.1加强农作物育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长期稳定加大财政投入,引导公共资源配置向育种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性公益研究流动。完善公共研究成果权益分配体制,实现种业共享。建立以商业化育种为主的育种体系,尤其加大当前农业调结构、提质增效作物的育种支持和导向指引,促进优质小麦、高油花生及特色杂粮和高档果菜的品种创新能力建设,通过自身修炼、合作发展、直接引进等多方面引导,将这些供给侧改革急需的和河南省“四优四化”发展的主要作物品种推陈出新,快速赶超国内乃至世界水平。
3.2加强种子企业竞争能力建设 种子企业的竞争能力主要是资本、品种、生产、销售和管理水平的竞争,可以通过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培育,实现河南省种业崛起。需要综合评定、择优支持5~10家成长性好的种子企业,这些企业应均匀分布于全省各特色作物领域,通过政策指导、支持加速其发展成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种子研发技术、装备和高端人才,鼓励企业与科研、教学单位联合建设企业种子研发平台,促进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对特色农作物和园艺种子种苗的生产经营企业给予扶持。企业兼并重组是新形势下种业发展的常态,未来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种业,鼓励种子企业间兼并重组,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职业经理人,整合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募集资本再发展,培育具有全面创新能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子企业。
3.3加强种子基地生产能力建设 省内种子生产基地方面要科学规划与布局,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作业能力,挑战自然条件,实现旱涝保种生产能力。在花生、蔬菜等大宗经济作物制种优势区域,充分利用天然屏障和错茬生产技术,建设标准化繁育基地,确保种子有效供应。加快建设河南省南繁基地,解决品种创新加代生产中的难题。
3.4加强种子监管与推广能力建设 新修订的《种子法》实施后,整个执法向事中事后发展,对种子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种子管理体系是否高效和有力,是维护种业市场健康,保证种业创新能力迸发的切实保障。通过人员培训、输入新鲜血液、规范规章制度、提升执法装备等建设,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廉洁高效、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种子管理队伍,服务全省种业发展。种子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重在提升人员素质、检测设备和检测水平。通过省、市、县3级农作物品种综合试验站和省级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种业信息平台建设,为种子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1] 吴长城.百农矮抗58品种超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0(1):93-94
[2] 佟屏亚.郑单958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J].农业科技通讯,2008(4):25-27
[3] 董鹏飞,张竞元,苌建峰,等.玉米新品种伟科702的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J].中国种业,2015(7):38-40
201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