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丁丽
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丁丽
秸秆资源的浪费,实质上是耕地、水资源和农业投入的浪费。加大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及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科学高效地利用秸秆资源,禁止焚烧秸秆,一方面可以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解决秸秆利用先期投入和长期收益的矛盾,将秸秆资源优势转化为可见的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农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我国每年可生产秸秆7亿t,约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20%~30%。其中,水稻、小麦、大豆、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秸秆约5.8亿吨,占秸秆总量的89%;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等油料作物秸秆占秸秆总量的8%;棉花、甘蔗秸秆占秸秆总量的3%。
随着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善,以及秸秆收集、整理和运输成本的增加,秸秆综合利用经济性差,商品化和产业化程度低。目前我国还有相当多的秸秆未被利用,已经利用的也是粗放的低水平利用。
据粗略估计,目前我国直接用作生活燃料的部分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20%,用作肥料直接还田的部分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15%,用作于饲料的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15%,用作工业原料的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2%,废弃或露天焚烧的部分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33%。露天焚烧秸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大气环境,还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农作物秸秆被认为是废弃物,而不是一种资源,因此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不够,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不够,设备研究相对滞后,尤其是在茬口紧的多熟农区,秸秆便捷处理设施配套不足。因此,各级政府一方面需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综合利用秸秆的意义;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宣传、指导,逐步把秸秆综合利用转变为农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力度不足
目前,秸秆资源利用仍以传统技术为主,缺乏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秸秆利用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尚未突破。如秸秆气化中的焦油问题,高效生物有机肥工业化生产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及国产化问题,秸秆饲料的优化配制等问题都有待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经济效益很低。此外,秸秆利用各项技术的集成组装性不够,适合于农户分散经营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缺乏,而且与传统农业模式相比,收益与成本比没有足够吸引力,导致秸秆利用的终端市场不成熟。要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对农民的吸引力,当务之急就是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目前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平均只有38%,亟待提高。
(一)各级政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注重调查研究和宣传引导的前提下,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寻找以工业原料、畜牧饲料、种养肥料、能源燃料为主的多种综合利用的途径。重点引导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免耕、秸秆收获粉碎还田、秸秆青贮、秸秆颗粒饲料和压块饲料加工、秸秆气化、秸秆栽培食用菌、秸秆有机肥加工、秸秆工业品加工等8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通过完善整合最终确定几种投入成本与收益相对合理、适合各区域尤其适合农户分散经营的实用化秸秆组合利用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挖掘秸秆的资源利用潜力。
(二)加大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及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对各项技术的推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共性和实用技术难题,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并积极开展试点示范。落实政府责任,加强各部门分工协作,明确分工、加强配合、统筹研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同时提出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建议,加强对地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督促和指导。
(三)加强引导宣传推广及应用技术培训
各级政府应加强引导宣传,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从推广成熟实用技术入手,重视技术交流、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技能,使秸秆综合利用真正成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抓点带面,梯度推进,树立起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典型和样板。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基地,让农民看到效益,感到实惠,主动参与进来。利用价格和税收杠杆调动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形成以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秸秆综合利用必须通过政府的引导,加大政策扶持,整合各项资金,以最大限度发挥秸秆作为一种生物能源的潜力。秸秆综合利用方向和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市场需求巨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促进农业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高效农业,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