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济慈《秋颂》中的美与忧伤

2017-02-01 14:15:15漆婉榕
山西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外语系济慈首诗

漆婉榕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四川 遂宁 629000



论济慈《秋颂》中的美与忧伤

漆婉榕*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四川 遂宁 629000

《秋颂》被广泛的认为是约翰·济慈最美的诗歌之一,是他美学著作的代表作。但是通过仔细阅读,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既有美丽又有淡淡的忧伤,共同描绘了一幅秋景。这篇文章试图探讨《秋颂》中所包含的美与忧伤,希望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约翰·济慈;《秋颂》;美丽;忧伤

约翰·济慈是浪漫主义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创作了大量著名的诗歌。《秋颂》以其美著称,许多学者从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但经过仔细研究这首诗,可以发现背后隐藏的对死亡的忧郁。

一、美

(一)视觉美

这首诗中最明显的美是视觉美,它是由秋天各种场景的描写直接传达出来的。这首诗的视觉美主要是发生在两个方面:静态美和动态美。诗歌第一节描绘了大自然的成熟美,太阳、果实等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天的静态图画。拟人化的太阳和秋正忙碌着孕育秋的果实,“密谋”、“装车”、“布施”等动词的运用也体现了动态的丰收的画面。所有这些动词给读者的印象是秋天是收获季节。在第二节中,秋拟人化地巡视周围的田野和村庄,是一个不断移动的状态,秋天的不同的形态生动有趣。

(二)听觉美

诗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显示出另一种美,即听觉美。济慈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很多拟声词和押运。在第一节中,蜜蜂的嗡嗡繁忙工作和其他小动物的声音仿佛就在读者耳畔。在第三节中,“你自有乐章”意味着这首诗充满了美丽的声音。当太阳下山,云层覆盖,秋天的音乐就开始了:“秋虫悲鸣,红鸟呼哨,蟋蟀歌唱,燕子呢喃”。所有的声音都是大自然的声音,让读者迷失在和谐的氛围中。读者可以用周围的各种声音来放飞他们的想象力。此外,这首诗中的押韵规则是有规律的。每节长十一行,分为两个部分。在每个小节中,第一部分由前四行组成,第二部分由最后七行组成。每一节的第一部分是一个ABAB韵;第二部分,第一节是cdedcce韵,第二和第三小节是cdecddde韵。这些规律的押韵使这首诗整体具有音乐感。

(三)其他感官的美

除了视觉美、听觉美,其他感官的美也为塑造这首诗起了重要作用。例如,济慈用“甜核”和“果实圆熟”,让读者可以品尝到秋天的甜蜜果实;在触觉上,“温暖的日子”和“粘滞细胞”使人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舒适;嗅觉方面,“罂粟花”的描写,使读者可以感受到秋天特有的香味。

二、忧伤

乍一看,《秋颂》赞美了秋天的丰收,但是秋季总是处于四季的循环中,它为冬天的死亡做着准备工作。另外,秋字起源于中世纪英语单词autumpne,意味着成熟期或衰退的开始。

在第一节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意像都暗示秋天是一个恶意的季节。首先提到的是“雾”的形象,虽然秋天试图掩盖她的恶意行为,但是读者可以感觉秋天其实有着不良的意图。本节中秋天的第二个特征是她的醇厚,暗示秋天有能力使她的周围环境变得成熟。所有的东西都在秋的影响下变得柔和亲切并且放松警惕,为秋天完成她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行中的“密谋”表明太阳和秋天似乎打算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装车”用的“load”这个单词,而这个单词有装满、负载、重荷的意思,所以这里暗含着有可能是秋天布置了一个陷阱,让自然感到幸福,平静自然的接受其规定的命运。在本节中,有些词似乎赞美秋天,例如,弯曲,肿胀和丰满显然意味着破坏:树枝破碎;葫芦爆裂,壳膨胀,显然不具有美感。最后一句蜜蜂“却以为温暖的日子可以永远延长”,而不知道他们将死于即将到来的冬天寒冷,从这里读者可以感受到秋天带来的忧郁。

第二节,秋天对她的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伪装冷漠,也许她想在迷雾的帮助下掩饰她的恶意意图。第14行人格化的秋天“坐在粮仓地板上”,和平的形象强烈地与即将来临的死亡形成对照。在薄雾的掩护下,秋天正在计划冬天的死亡。秋天在工作时感到放松,她被罂粟的烟雾所折服。秋天的所有行为意味着她试图延迟不可避免的破坏。但所有的破坏是不能避免的,因为她仍在工作。季节的循环不会被延迟:收获将收集,仓库将被填充,一切将继续。

第三节的第一行是诗的转折点。“春歌在哪?哎,春歌在哪?”这个问题带有一种悲哀的感觉。春天的美丽和快乐与秋天的失落形成强烈的对比。但是,第24行改变了这个悲哀,因为秋天也有她自己的歌,“你自有乐章”。诗歌前两节都渗透着悲伤,而有乐章的秋天颠覆了之前的悲伤,赋予了秋天音乐美。但在这个转折点上,秋天并没有改变她的任务,作为自然的连续循环的一部分。25行的“云彩”是一个强大的,甚至是致命的风暴的图像。济慈指出,一天必须消亡,一个季节也必将终结,但结束的那一天是温柔的,意味着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死亡。26行的“平原”被“玫瑰色”覆盖,收获后,平原不再空洞,不再是死亡的形象,而是玫瑰色,表现出自己的美丽。第26行到第28行生动地呈现了各种活泼的动物,“秋虫悲鸣”“在高处吟咏忧伤”这些句子是矛盾的希望和死亡交织的图像。有些东西失去了,有些东西将从损失中获得,即使在死亡中也有令人欣喜的东西。本节的最后几句描绘了快乐的景象,所有大自然的生物加入秋的合唱。自然的所有生物变得欣喜,似乎庆祝秋天的结束。秋天过后,冬天就来了,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再来。从这个理论上,得出希望与绝望齐头并进的结论。

[1]陈文智,徐建纲.简析《秋颂》的美学价值[J].赤峰学院报,2010(12):74-76.

[2]济慈.济慈诗选[M].屠岸,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谭凯.On the Beauty in Keats’s Ode to Autumn.英语广场,2011(11):19-20.

漆婉榕(1986-),女,汉族,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助教。

I

A

1006-0049-(2017)09-0193-01

猜你喜欢
外语系济慈首诗
电影《明亮的星》中女性主体芳妮与济慈作家形象
文化学刊(2022年1期)2022-12-06 14:44:55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上课没人抢》
千件羽绒服温暖黑龙江困难退役军人
雷锋(2022年2期)2022-04-12 00:08:12
Research on Real Meaning of American Dream in Great Gatsby
速读·中旬(2021年2期)2021-07-23 22:33:04
我想写首诗给你
黄河之声(2021年24期)2021-04-15 09:39:24
济慈的死亡哲学观
传媒论坛(2020年14期)2020-09-02 14:46:43
Research on Uranium Mining
长治学院外语系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新闻传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