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阳 张庆玲
1.重庆市南开中学,重庆 400030; 2.重庆市新桥医院心理咨询科,重庆 400037
中学生心理压力成因及对策微探
李沁阳1张庆玲2*
1.重庆市南开中学,重庆 400030; 2.重庆市新桥医院心理咨询科,重庆 400037
近些年来,中学生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这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本人在重庆市新桥医院进行志愿者社会实践期间也发现不少中学生因心理问题就诊于心理门诊,并选择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2015年7月2日到2017年2月10日假期中就诊于该院心理门诊的所有12岁到18岁在校中学生进行测评,共测评203人次。结果发现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压力源主要是学习压力,其次是情绪波动、适应不良、焦虑、人际关系压力,且大多伴有心身症状,如头痛、头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易疲惫等,对中学生的学习、心身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祖国的未来,对中学生压力成因进行探究,能够有效的减轻的他们的心理压力,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下文就调查中发现的中学生心理压力问题在心理科张庆玲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总结,并就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较重的学习压力、过高的考试焦虑
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大多只采用学习成绩这一指标。部分中学还根据学生分数排名而划分火箭班、实验班、平行班,给学生无形中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学生的全部精力都扑到了学业上,除了学校课程,还有不少学生要参加周末辅导班、拓展班、提高班,学习负担非常重,极少有闲暇去开展兴趣爱好。尤其是进入初三、高三后,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摸底考试都纷纷袭来,加之我国高考是“一锤定音”,寒窗12载就定格在6月的“6、7、8”,“录、取、吧”——这份渴求带给了学生多少焦虑、多少压力,这是不言而喻的,假期实践调查数据中也显示了中学生心理压力主要就是学习压力。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够正确
在中学生心理压力形成的各方面因素中,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占据了一定因素,与家长的性格以及行事方式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许多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的愿望,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因此在学习中给于他们过高的学习要求,甚至会经常拿朋友的小孩来进行比较,这样常会导致自己的孩子产生逆反心理[1]。部分家长会因为孩子成绩不够理想,责怪甚至打骂孩子,而不是帮助其分析原因,这样就导致他们形成一种抵触心理,出现厌学,害怕学习,拒绝跟自己的父母交流,甚至离家出走。
(三)自我评价的不稳定
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不够稳定,这种不稳定性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发生了矛盾。在每一个中学生的心目当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自我,而只有当这种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相差不大时,他们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生活,适应学习。与之相反,如果这两者之间差距较大,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挫败感。中学生在自我评价时往往不够客观,他们会将自己失败的成因归结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这样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会促使他们的心理压力逐渐加重。
(四)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尽管我国一些发达城市的中学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学校却未将这门课程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有许多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还不能够正确的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这一现象也时有发生,会经常性的将学生的心理问题看作是他们的思想道德出现了问题,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德育,并未从心理的角度上来进行处理解决[2]。而有一些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他们片面的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作为应对学生心理疾病的一种手段而已,所以他们仅针对一些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却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些现状表明我国中学并没有真正意义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农村中学在心理教育方面更是稀缺,这也是中学生心理压力过高的一个原因。
(五)不良的人际关系
在校园生活中,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压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如今,在人际交往中,不少中学生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导致与其他人难以正常的交往,进而将自己封闭起来,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学生还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例如自卑、抑郁等,有的中学生因为这些心理压力没有得到及时的缓解,而导致自杀。之所以会形成不良的人际关系,这还与学生自身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3]。当前,许多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庭长辈的宠爱,导致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样一来就导致在与其他同学交往时,很容易发生矛盾、发生冲突,继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逐渐被同学所排斥。
(六)青春期所带来的困惑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也正处于发育的高峰期,他们的身体特征也与小学阶段有所不同,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许多的困惑。
特别是中学生的性发育以及性成熟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影响,如果没有加以正确的解释,势必会使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当进入青春期之后,中学生逐渐开始关注自我,对自己的外形变化较为在意,并且他们的身体外形也逐渐接近成人,他们从心理上就有着独立的愿望,急需摆脱父母的管束,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所以往往会导致他们的身体与心理发展不相协调。当学生处于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之下,若处理不当,势必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以及心理压力。
(一)家长应该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
一个正确的教育方式要求家长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进行交流、进行谈心。和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家长身份,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心理历程,会将自己的困惑告知父母,家长就能及时知道孩子的困惑、苦恼,知道他们究竟有哪些心理压力,造成他们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继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来帮他们减轻心理压力。
在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其成长非常有利。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一方面需要家长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要提出适当的要求[4]。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孩子的独立性会更强,更容易接受自我,更能够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民主型的教育方式要求家长要尊重自己的孩子,多表扬、鼓励孩子,少用批评的方法来看待孩子,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独立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教育方式影响下的学生,才会更好的处理自己的心理压力。
(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一是因为自我评价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中学生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会产生偏差。故此,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教师与家长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将自我评价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结合,如此一来,才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自我评价。二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让学生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该情境中取得成功,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中学生的自卑心理以及抑郁心理得以消除。换句话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那么家长与教师就应该将他们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信心。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今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之中,要将该课程面向全体中学生,而不仅仅是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中学生。教师应该了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着深入的了解,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要避免产生“德育化”以及“医学化”的倾向[5]。通过心理咨询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例如人际交往障碍、考试焦虑问题以及早恋等等。所以学校以及教师都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综上所诉,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他们健康的成长。因此,就需要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需要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才能更好的面对升学压力以及家长的殷切期望。
[1]张耀庭.论中学生心理压力成因及其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6:75-77.
[2]马静涛.针对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家校合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3]李雅琴.单亲家庭子女的人格教育问题与对策[D].江西农业大学,2011.
[4]杨学东.中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初探[J].学周刊,2013(35).
[5]匡裕国.青少年逆反心理研究与对策微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5.
B
A
1006-0049-(2017)08-0156-02
*通讯作者:张庆玲(1971-),女,汉族,重庆人,硕士,重庆市新桥医院心理咨询科,主任护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