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论当前师德建设的诉求及对策*
王文娟*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的急速增长,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师德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滑坡,师德建设仍存在着很多不足。而如何加强师德德建设,突破师德建设的困境,亟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的思考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构建师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关键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以身作则,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和教导学生,才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师德建设有利于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片面“单向”或“灌输”的授课模式,让教师与学生能够平等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平等对话,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这样才能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并提升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师德建设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的整体素质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还包括健康的身心素质,并且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是师德建设的直观反映。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激励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增强其责任感,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奠定了基础,还能使教师忠于教育事业,在培养高尚的职业理想与崇高的道德境界时,更要不断的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更能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加强师德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并且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一代师风影响着一代人的精神风貌。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才可以用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去教育引领学生,则其必定以身作则,做人楷模,并对于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社会道德环境有着长远的意义。与此同时,教师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能进步影响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有力的促进社会道德的进步,促进社会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
(一)教师的功利性强
伴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有些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为了追逐更多的金钱上的成功而干起“第二职业”。近年来比较突出盛行为“有偿家教”和“留宿学生”等现象,一些教师利用节假日或休息时间,对有些学生需要补课或课外辅导收取费用的情形;也有些教师他们想的不是如何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而是想着怎样运用“关系”,达到如何实现“教而达到不教”情况;还有些教师随意调课串课,自己用更多的时间进行社会兼职;这些老师为了挣外快,有的与其他班级授课老师相互帮忙拉生源,甚至教师亲自向学生暗示要课外补习,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上课不讲或少讲,课后补习多讲或再讲。这些行为都严重背离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基本要求,这些行为的存在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越来越薄弱,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神圣形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学生成为了最大受害者,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逐渐下降,造成严重教育信息危机。
(二)对学生缺乏爱心
部分教师为了完成当前的学习目标和追求自身的工作业绩,常常不能理性对待每一位学生,对表现不良、行为不端的学生不能深入地了解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而是歧视他们,甚至不尊重他们的人格,这些教师没有真正做到关心、理解、信任这些学生,这就泯灭了学生长远的发展愿望。同时,还有学校单纯地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老师工作质量好坏的唯一指标,导致教师在质量评比的压力下,甚至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不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反而增加学生的负担,对于教师只注重追求学生的成绩,为部分学生片面发展而埋下了祸根。还有部分教师总是认为“严师出高徒”,对学生要求过高,遇到学生调皮捣蛋、制造麻烦,很容易出现情绪过激、不理智的行为,因而发生了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相似事件等在媒体上频繁曝光。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给教师整体形象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三)自由散漫现象突出
有些教师在遵纪守法方面缺乏自律,不能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缺乏一定的法律观念,未能很好地学习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也有些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在工作上不注重言行举止,语言粗俗,甚至抽烟酗酒等现象时常存在。还有部分教师不能严格遵守学校考勤制度,对工作缺乏热情,迟到早退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有的老师时常出现上课时接手机,监考时发短信,上班时间玩游戏、上网聊天等现象。对于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与声誉,也影响了学校在社会大众中的声誉与地位,这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极不相称。
(四)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当前有些老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创新缺乏探索研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也有个别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出现了只教书不育人,只管教书本知识,不管学生品行,只管教学过程,不管教学结果等现象。还有些教师不热爱教育工作,课前不认真备课,课后不认真批改作业,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照本宣科讲一些与课程不相关的内容敷衍学生的现象。我们可看出这些教师未能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缺乏职业光荣感和责任感,不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没有为学生作出表率,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不良的、消极的影响。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观
首先,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是建立师德的根本。教师的职业道德观是教师实现其人身价值的重要体现,正确职业道德观对建设师德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保持教师高尚道德行为的重要精神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也在不断地完善与深入,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开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探究和解决。因此,我们要充分有效的利用外部力量,加强教师的自身教育,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信念,强化教师的道德意识,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进而提高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同时,教师还要虚心接受他人批评,积极展开自我批评,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调动其积极工作,勇于开拓进取的内部动力,已达到“慎独”的崇高境界。
其次,教师要注重自律,加强自身道德素质修养。教师要培养自觉意识,能有效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素质,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同时,还要学习先进的思想观念,特别是要加强对《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大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用其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去影响、引领学生。
(二)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需要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学校在对教师进行教学考核、竞聘、评估的基础上,要尤其加强师德评价,虽然学校对师德评价有特定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比较空泛。因此,要建立合理的师德考评制度,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落实师德在考核中所占比重,提高师德评价的可操作性。严格遵循2013年教育部颁布的一系列规定,对教师违反师德规定行为作出明确的规定,教师如有违反规定的行为将受到处罚,以此来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自律。
二是建立健全学校的监督机制。学校对教师职业应进行强力有效的监督,要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监督机制,实行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并加强与巩固教师师德评议制度、道德素质建设机制。尤其是要制定一套完整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以及公平合理的师德评估体系,让学生、家长、社会、同行都能够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监督,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监督系统。同时,学校可以设立师德意见箱、监督电话等师德评价形式,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向学生、家长、社会发送调查问卷,广泛征求师德评价意见,开展师德评议活动。还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师德监督网站,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寻找师德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形成良好的教师师德环境。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社会要广泛加强师德宣传活动。使全体教师能够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还可以积极组织师德倡议活动、师德经验交流会和学习师德典型活动,大力宣扬、表彰师德典范的优秀教师,弘扬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还可以营造勤耕敬业的育人环境,大力弘扬爱生如子、心系学生的高尚师德,发扬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其次,要完善合理的薪酬制度,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要建立一个与教师的付出与所得报酬相适应的教师工资福利制度,以及一套科学的教师评估机制和相应的奖励制度,使教师工资收入与其工作付出、教学要求、教学质量相符合。还要建立相应业绩津贴,鼓励教师为学校多做贡献与成果,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让教师安心教学。
[1]杨正英.《教师职业道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2]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
[3]申明.师德失范的制度原因及其重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4).
[4]陈承社.论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8):80-81.
[5]毛凤元.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及内容[J].新课程·上旬,2013(9).
*2016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东北振兴背景下的积极社会心理机制构建研究(课题号2016lslktzdian-35)的研究成果,负责人:周方遒。
王文娟(1991-),女,内蒙古通辽人,辽宁省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G
A
1006-0049-(2017)08-0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