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小说中的精神分析*

2017-01-31 02:45:46
山西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说作品茨威格文学创作

康 芬

西安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茨威格小说中的精神分析*

康 芬*

西安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20世纪的西方文学作家们大多对现代心理分析有着较为强烈的兴趣,并在当时形成独树一帜的精神分析学派,他们在创作小说时,并没有局限于当时的精神文明,而是试图在这种一般性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去塑造一个个更为完美、更加具有鲜明特色的小说人物形象,努力挖掘人们日常生活中潜伏着的各种主题,尤其是人物个体之间的情感矛盾与纷争。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影响,茨威格在进行通俗文学创作时经常会借鉴其思想,如“精神生活冲突论”、“潜伏情感实验论”、“排挤愿望论”等等,也正是因为如此,茨威格的小说作品一直以来都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一、精神分析论的涵义及其对茨威格的影响

精神分析论最早由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师弗洛伊德提出,具体是指在社会道德、习俗、法律等框架约束下,人类的潜在意识由其本身的冲动和欲望构成,同时这种被压抑的潜意识也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最原始动机。从本质上来看,精神分析论主要强调对人类本性的探讨,从精神和灵魂的角度来对人类行为、社会冲突进行深刻的分析,而非只是简单地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解释这一切。

因为精神分析论与哲学分析法两者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所以经常被文学作家们运用到小说文学故事情节的创作当中。茨威格作为弗洛伊德的朋友,两人拥有基本相同的哲学观,故其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自然也深受精神分析论的影响。例如,在茨威格小说中,每当情节发生变化时,往往都是因为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社会两者之间产生强烈的碰撞,陷入泥泞的时代沼泽中无法自救,最后只能选择自我了结。可以说,茨威格能在文学领域取得巨大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精神分析论的深刻解读与灵活运用,使其作品思想始终保持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二、茨威格小说中精神分析的具体体现

(一)意识与无意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女主人公倾慕于一位男子,但出于各方面原因始终没有机会向其表明心意,最后直到临终弥留之际才决定将一封信交予这名男子。毫无疑问,这名女子是不幸的,渴望爱情但却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饱受挫折,经历了各种幻想和漫长煎熬的等待,最后却依然逃脱不了命运的残酷打击。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中,人类的心理有三种,分别是: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其中,无意识是指那些社会、世俗所不认可的内心欲望,而小说中这名女子爱慕男子的心理活动正是属于这种无意识,她并不知道自己未来即将面对什么样的命运和结果,只是单纯地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中,始终无法在现实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最终只能不幸地沦为时代的牺牲品。

(二)泛性论

在茨威格小说中,人物的动机和行为或多或少地都体现了泛性论,即性色彩较为强烈。例如,在《相同又不相同的姐妹》的小说中,妹妹因为嫉妒姐姐便抢了她的情夫,而姐姐为了报复也找人来诱奸妹妹,姐妹俩这种互相伤害、互相争夺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她们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结束。尽管这部小说并不是以性为主题,但整体的客观环境却是依托于性而存在的,同时性也是推动整体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月光小巷》中,由于男主人公的吝啬,女主人公堕落成为酒吧妓女以此来折磨深爱自己的丈夫,每次当男主人公去酒吧卑微地祈求原谅时,女人总是百般羞辱。这部小说主旨在于通过描述夫妻婚姻关系的变化与冲突来反映当时社会的现状,而泛性论的应用使整部作品具有一种朦胧的艺术美感。阅读其他小说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泛性论已成为茨威格创作小说的重要成分之一,这不是其刻意所追求的结果,但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

小说《里昂的婚礼》讲述了一名女子为了救自己的未婚夫,毅然选择入狱并且在监狱里完成了婚礼,最后两人一同死去。首先,女子救未婚夫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意识,体现了精神分析论中的生存本能。然而最后夫妻二人迫于世俗压迫,选择一同死亡则体现了死亡本能,这是残酷现实社会下的产物。茨威格在其小说创作中对这两种本能进行了深化处理,通过小说揭示了在时代发展道德框架下,尽管人类的追求各不相同,但其最终体现的精神现象却是相同的这一深刻的道理。

三、精神分析在茨威格小说中的重要意义

茨威格在文学创作中善于运用精神分析来提升作品内涵思想的深刻性,实现了哲学与文学两者的完美相结合,对于文学创作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当时众多文学家都会在创作过程中运用这些思想,但像茨威格一样将整个哲学论都应用于小说创作中的作家却极少,这也是茨威格的小说领先于同时期其他作品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茨威格对精神分析的成功引用,打破了以往传统文学创作僵化的思维格局,解放了人们的写作思路,充分体现了文学创作的自由性。对于茨威格而言,创作小说并不需要遵循固定的某种形式,而是要能够充分发挥想象,深入生活挖掘潜在的小说主题,打开思路,大胆地对各种写作方式进行尝试,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清晰、准确地掌握小说本身的情节发展,从而有效提升小说作品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促进其自身的蓬勃与发展。

四、结语

综上,在茨威格创作的小说作品中大多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精神分析论,思想内涵上也由浅至深,精神分析的引入不仅能够使其小说作品更具艺术魅力,远超同时期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水平,同时也显著促进了哲学论与文学创作的有机结合,对于西方整个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曹学庆.精神分析理论在茨威格小说中的体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

[2]张晏.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与茨威格心理现实主义小说[J].求索,2013(01).

康芬(1987-),女,汉族,甘肃定西人,硕士,西安医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心理健康研究。

I

A

1006-0049-(2017)08-0061-01

*医学人文英语教育在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2016JG-06)。

猜你喜欢
小说作品茨威格文学创作
作家的办法
小读者(2022年19期)2022-11-17 05:25:42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梅卓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5:30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当代作家(2018年11期)2018-11-27 05:00:00
《老残游记》的语言艺术探析
张爱玲小说作品中悲剧意味分析
E.L.多克托罗小说作品主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