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思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从社会视角看大学差生的问题研究
郑思思*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大学差生的产生基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个方面因素,大学差生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大学差生的特点从大学差生的现状出发,进行社会角度下的大学差生产生原因分析,深化对大学差生特征和产生原因的认识,减少大学差生的产生,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大学差生;社会视角;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教育问题越来越关注。大学作为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在社会中处于关键地位。大学差生问题直接影响高校和社会稳定的发展,因此,关注大学差生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差生的产生基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个方面因素,大学差生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大学差生的特点从大学差生的现状出发,进行社会角度下的大学差生产生原因分析,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1-4]。
大学差生特指智力正常、学习思想落后的大学生。大学差生具有学习成绩低下、与老师缺乏交流、考试作弊、沉迷网络、生活作风不良等特点。大学生差生具有自卑、焦虑、厌倦、冷淡等心理,是导致大学差生产生的内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大学差生的自卑心理导致其上课缺乏信心、忧郁,使得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其对学习的焦虑、厌倦、冷淡心理,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大学差生的产生[3-4]。
许多学者对大学差生的研究表明,大学差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远远低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呈现出冲动、爱挑衅、缺乏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自觉性等外放特点,同时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力不够,遇到问题容易产生胆怯、退缩现象,是明显的享乐主义。还有研究表明大学差生中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这是由于男生不太注重学习成绩的高低,以及对别人的看法不太重视造成的。许多学者认为人格特征等内在的因素在大学差生的产生原因中占最大成分,此外还受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
人们的生产生活等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社会除了具有分化整合等作用外,还具有社会边缘化、歧视等社会排斥作用。社会的排斥作用源于社会不公平、贫穷等社会现象,对大学差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社会结构上的排斥作用和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的排斥几个方面出发,进行社会视角下的大学差生产生原因分析,有助于深化对大学差生的理解,减少大学差生的产生[1-2]。
(一)社会结构上的排斥
我国的经济呈现东高西低的总体态势,乡镇低城市高的区域态势,直接导致中西部城市和乡镇教育水平低下的现状。同一地区的城乡二次元结构导致农村具有教育质量低下,教育资源缺乏的特点,使得农村学生质量不高。对于农村出生的大学生来说,在教育和接受知识方面明显落后于城市出来的学生。这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往往面对自身知识、心理与大学环境不适应的困难,最终导致大学差生的产生。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平衡,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211”、“985”大学集中,使得这些中心城市的学生具有较好的高校资源,学生竞争力也大大增强。对于一些高校资源缺乏的地区,学生只有通过努力才有可能进入这些学校,学生进入学校后往往因为自身心理或学习技能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往往成为差生。
(二)学校的排斥
现代教育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以成绩作为学生的唯一判断标准等。作为完全发展的人,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大学差生存在学习成绩、生活等多个方面的缺陷,对学校和社会的稳定有一定的影响。大学差生产生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学校的考核制度缺陷,优胜劣汰的现实导致社会和学校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奖学金等评定的直接因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更加注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忽视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这样容易导致大学差生的心态发生转变,最终导致大学差生的产生。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因素,从学生自身出发,将大学差生转变为各方面完善发展的大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三)家庭的排斥
家庭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期望值、态度、教养方式以及家庭关系的和谐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性格等的发展。现在社会就业困难的现状使得学生父母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父母的态度、期望值等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性格的养成。许多父母出门打工,造成了大学生散养的现状,使得大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目标,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容易转变成大学差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学生自身的排斥
学生自身是大学差生产生的主体因素。大学差生容易导致自身的被动排斥,这是指学生愿意跟自己学习成绩等相差不大的学生进行交往,这就直接导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进而造成对差生的主动排斥。大学差生处于被动排斥的地位,使得他们处于“边缘人”的地位上,更倾向于与差生进行接触。学生自身的排斥作用不利于大学差生转变为成绩好的学生,对于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本文基于大学差生的特点从大学差生的现状出发,进行社会角度下的大学差生产生原因分析,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研究发现大学生差生具有自卑、焦虑、厌倦、冷淡等心理,是导致大学差生产生的内因。从社会视角看大学差生问题发现,社会结构的排斥作用和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的排斥等是大学差生产生二度主要原因。深化对大学差生特征和产生原因的认识,有助于减少大学差生的产生,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1]王后雄.从社会学视角看弱势群体“差生群”生成原因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5,21(5):9-13.
[2]刘淑华.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差生问题[J].理论观察,2008(1):102-103.
[3]张洁.大学体育差生的心理障碍与对策[J].科技信:科学·教研,2008(9):186-186.
[4]孙宏顺,李玉龙,陆新华等.从责任关怀角度加强对大学绩差生的教育引导[J].大学教育,2012(11):23-24.
郑思思(1986-),女,四川成都人,学士,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管理心理学、学生管理。
G
A
1006-0049-(2017)06-0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