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佳丽
1.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高级中学,山西 方山 033100;2.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 临汾 041000
近代民教冲突影响下的山西乡土社会危机
封佳丽1,2*
1.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高级中学,山西 方山 033100;2.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在近代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矛盾冲突不断,充斥着各种乡土社会危机,充分展现了晚清社会的极度腐朽和没落;而作为晚清时期重要的地方行省之一的山西,更是晚清社会的一个缩影,吏治不饬、社会衰微、江河日下,面临着严重的乡土社会危机。本文从对儒家及传统礼教的影响和对宗教信仰体系和传统风俗习惯的冲击两个方面分析近代民教冲突影响下的山西乡土社会危机。
民教冲突;山西乡土
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坚船利炮的轰击和大量廉价商品的涌入,隔绝于世、发展停滞的古老中国开始了前所未有痛苦挣扎和嬗变,由此拉开了近代中国的序幕。近代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的农业国家。由于它是在列强的重炮轰击下被迫开始步入近代、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中的,因此在近代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矛盾冲突不断,充斥着各种乡土社会危机,充分展现了晚清社会的极度腐朽和没落;而作为晚清时期重要的地方行省之一的山西,更是晚清社会的一个缩影,吏治不饬、社会衰微、江河日下,面临着严重的乡土社会危机。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不仅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传统意识形态、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主体部分,而且还是中国传统宗法制社会的产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尽管曾经出现过佛教、道教、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和儒教争夺统治地位的纷争,但是自汉朝以来,它就被为广泛的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成为中国人尤其是士绅阶层的精神支柱、统治思想,一直维系、巩固中国传统宗法制社会,指导着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并渗透到人们衣、食、住、用、行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贯彻到了人们由生到死的各个阶段的始终。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当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先遣队—传教士来华之后,发现要想在中国传教布道、扩大在华影响,就必须除去儒学,并扬言要用基督教来取代儒教、用耶稣取代孔子。而最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主体的儒家思想与西方基督教思想有着诸多矛盾之处,乃至势如水火的冲突。首先,儒家思想以仁、礼为核心,讲求尊祖敬宗、孝顺父母。但是基督教却不允教徒尊祖敬宗,祭拜父母亲祖宗的神牌灵位、甚至要求将其全部毁弃,只敬天父耶稣这一神。其次,儒家思想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等级秩序,要求上尊下卑、长尊幼卑、男尊女卑、长幼有序。而基督教则宣扬“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信教者,无论男女老幼,全以兄弟姊妹相称,无上下准尊卑等级。儒家思想尤重男女大防,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男尊女卑”。而基督教思想则认为教徒“男女平等”,在进行诸如礼拜、听道、查经、祈祷等宗教活动允许男女混合,“礼拜之日,少长毕集,男女无别”。如此种种,都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基督教传入山西后,便对儒学的地位发起了挑战。1861年12月,法国传教士粱明多要求山西归还在雍正年间由绛州天主教堂改成的东雍书院,晋当地官员想另选地基补给教会,但法国公使不同意,遂照会总理衙门强行索取,由此引发绛州士民的不满。几经波折后,在法国的压力下,教会终于得逞。在同治二年十一月(1863年11月)山西“将该书院一切房地交收清楚”。由此,“传道、授业、解惑”的儒家书院变成了为天主教堂,这对当地乃至山西的儒家及其地位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教会之势日盛。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体系的主体是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信仰。经过数千年碰撞、冲突、交流、渗透与融合,佛教、道教吸收儒家思想,获得官方认可,逐渐成为与儒学共存互补的正统宗教。
此外,还有众多民间信仰如祖先崇拜、神鬼崇拜、先贤崇拜等作为补充,共同形成了中国的传统宗教信仰体系。山西佛教寺庙、僧侣众多,是中国传统佛教圣地之一。清代山西佛教兴盛,有禅宗、律宗、华严宗等诸多宗派,也有茹溪行森禅师、清一古禅师、达天通理法师等得道高僧,更有五台山、云冈石窟、高平铁佛寺、五台文殊寺、安泽海云寺、大同普渡寺、繁峙三圣寺、汾阳报恩寺等诸多佛教圣地。虽然,道教在山西的影响远远不及佛教,但山西的道观、道士也数量众多,特别是在晋南、晋东南地区,道教的影响极为深入人心。
民间信仰又被称为大众宗教,是在民间自发形成的,不同于正统宗教,是一个庞大复杂体系。民间信仰既有受朝廷祭祀的正统宗教之神,也有数之不尽的民间神袛,是一种多神信仰;而且民间信仰是一种偶像崇拜,需要为各种神灵塑像建庙,顶礼膜拜。在山西,民间信仰十分流行,被称为“大教”,且“诸如关帝庙、龙王庙、城煌庙、土地庙、娘娘庙、三官庙、马神庙、火神庙、旗森庙等都在山西各个地区域普遍存在”。其中则以观音菩萨、吕洞宾、关二爷的信者最众,被称为民间三大神明。民间信仰在山西极为盛行。几乎州县每个村落都要村庙,并通过集资来维修庙宇。村庙是乡村的象征,它凝聚了同一个村落、同一个宗教群体、同一个宗族。“每逢庙神诞辰、重大节日及春祈秋报、禳灾庆丰,特别是天旱时求雨和得雨后酬神,村社都要集体举行祭神仪式,迎接庙中神庙到一特定地点进行祭祀,并为之献演乐舞百戏。即迎神赛会,简称为赛。”此时,无论贫富,村民均需承担赛会的摊牌,村民们亦无怨言。基督教与佛、道两教及民间信仰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基督教是一神论宗教,它只信上帝。教会还严令禁止教民信仰灶王爷、关帝等其他大大小笑神灵,甚至还百般攻击毁坏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的神灵,使得教徒尊敬十字架,却轻慢侮辱其他神灵。这就对中国传统的多神信仰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此外,基督教还反对偶像崇拜,视村庙为“邪教”,既不许教徒参与修庙塑神、迎神赛会;也不许教徒去庙里烧香、拜神。而自古以来,山西崇神拜佛、举行迎神赛会之风盛行,可谓是“村皆有社,社皆有庙”,时常因戏资问题引发民教冲突。清廷多次下发谕令照办,山西教徒可以不用参加迎神赛会等活动、也不需为之出钱,即“不随社”,这对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挑战意义尤为重大。
封佳丽(1989-),女,汉族,山西晋中人,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高级中学,教师。
K256;K
A
1006-0049-(2017)06-01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