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姣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58
由万蕾事件引发的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思考
杨天姣*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58
一个11岁的女孩因与同学发生矛盾跳楼轻生,留给世人无限的哀痛和惋惜,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现代教育中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深层思考,学校如何有效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家长如何正确干预孩子之间的纠纷,父母怎样重视挫折教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万蕾事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挫折教育
一个年仅11岁的小女孩在留下一封短短的“绝笔书”后从七楼坠亡,作为旁观者,我们很难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如此年轻的生命选择死亡这种极端的方式;我们更无法想象对于小蕾的母亲袁女士来说,亲眼目睹女儿从7楼楼顶跳下的瞬间是怎样一种无法言说的伤痛。反观事件背景,整个事件的起因无非是同桌两个小女孩之间的小矛盾,然而正是这个芝麻大的小事却引来一场悲剧。小蕾与同桌的女生小孟因争座位发生争执,并互掐对方,有四位男同学围观,并有人出手打了小孟。小孟奶奶知道孙女挨打后十分气愤,三次带人到学校训斥小蕾,期间还动手打过小蕾。而小蕾等五位同学曾两次被老师要求写检讨。
(一)小孟家长不能理智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
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欺负、被打受伤,我们能够理解作为家长的小孟爷爷奶奶的爱惜以及愤怒的心情,到学校为孩子讨说法的做法也无可厚非,但这原本就是小孩子之间的矛盾,小孟的家长却在小蕾等同学写过检讨书、当面道歉后,一而再再而三地到学校指责辱骂小蕾,甚至还出手打过小蕾。不得不说,这种做法早已超越了作为家长的底线,他们既没有能力去引导孩子如何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又没有能力理智地帮助孩子处理纠纷。只是一味地用“以牙还牙”的方式简单粗暴地干预到孩子的纠纷中。
(二)学校、老师处理方式简单粗暴
学校,尤其是小学,不能仅仅作为一个传递知识的场所,更应该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在这个事件中,小孟家长多次进入学校指责辱骂小蕾,学校以及老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小孟家长在校园及教室中的行为举止早已逾越了他们的本分,并且动手打小蕾这一行为,已经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但是为什么学校却能容许其屡屡入校?不得不说,学校的安全保卫措施令人堪忧。其次,老师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没有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看到在整个事件中,无论是代班老师还是休病假的班主任,他们都只是一味地指责小蕾等几位同学,并且两次要求小蕾等人写检讨书。作为老师,他们没有对学生表示出足够的关心,没有深入与学生沟通,甚至没有把事情及时反馈给双方家长,这似乎缺乏最起码的人文关怀。
(三)小蕾缺少挫折教育
小蕾本来是一个乖巧懂事、成绩不错的女孩,平时受到的更多是正面的赞扬夸奖,很少被批评指责,因为此事被老师多次批评,并被责令写检讨,情绪波动较大,又怕父母责骂,于是流露出轻生的念头。现在的孩子更多像养在温室中的花朵,被父母家人百般呵护,事事顺遂,因而很难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另一方面,父母家人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却很少对其进行挫折教育,没有重视对孩子性格的磨练,没有教给孩子如何应对挫折,也缺乏与孩子的沟通。
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样的悲剧也是我们所不愿再看到的,但是,世上毕竟没有后悔药,事情也不能从头再来,因此,痛定思痛,我们要做的是总结教训,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一)关于家长和孩子
家长爱护孩子却不能越界。小孟的家长就没有把握好“度”,对孩子的爱护超越了本分,孩子受欺负找到学校和老师沟通是必要的,但是他们这种纠缠蛮横的态度却是不应该的,我们很难想象这种所谓的“言传身教”会教出怎样的孩子来。这就启示我们,作为家长,爱护孩子并不是单方面地给孩子“站场撑腰”,我们更多的是要教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应对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家长要做的是教给孩子方法而非替孩子处理问题。
教会孩子应对挫折,与孩子深入沟通。与小孟家长相对的,小蕾的家长在孩子教育中也存在着问题。单纯地给予孩子爱与关怀,却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毕竟漫漫人生路,挫折是无法避免的,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挫折意识,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要让孩子懂得如何面对挫折,要让他们学会勇敢地面对,而不是遇到问题就选择死亡或者其他的极端方式来逃避,家长应该更加注重对孩子性格的磨练。另外作为家长,应该常常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我们看到,在这个事件中,小蕾多次被批评,要求写检讨,她都没有告诉母亲,就是怕被母亲责骂,很明显,小蕾与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有效沟通。母亲只是关注孩子的外在表现,并未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体会孩子的真实想法。笔者认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恰是比日常饮食起居更加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关于学校和老师
学校不应该仅仅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传递知识的场所,同样地,老师也不能仅仅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学校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个事件中,学校就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也提醒我们的学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至少要保证孩子在学校中的人身安全,保证孩子不会受到身体和心理的攻击。而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则要与学生多沟通,以人文关怀和人文教育为主,而不能只是简单的批评指责,学生一犯错误就是批评就是惩罚,要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要真正关怀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理解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
的确,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这样的要求对于学生、对于家长、对于老师和学校是有难度的,但是我们至少要有意识去向这个目标靠拢,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双向配合,才能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小蕾这样一朵未开放就夭折的花蕾带给来的教训是沉重的,引发的启示也是深刻的,我们不愿看到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期待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鲜活而热烈地绽放。
杨天姣(1992-),女,汉族,山西大同人,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G
A
1006-0049-(2017)06-0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