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组曲《巴蜀之画》之演奏分析

2017-01-30 19:56河南大学
艺术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四分音符小曲巴蜀

□潘 琪 河南大学

《巴蜀之画》是现代著名的音乐作曲家和教育家黄虎威根据四川民歌主题在1958年创作的钢琴组曲,由六首四川民歌组成。黄虎威致力于中国风格和民族风格的创作,为我国的钢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巴蜀之画》是一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钢琴组曲,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随着音乐的进行,每首小曲就像一幅风景画一样逐个展现在我们眼前,体现着中国民间的纯朴美。

《巴蜀之画》是一首钢琴抒情组曲,其中一、三、五小曲以钢琴的通透音色融合了汉族的音乐风格,二、四、六小曲又借鉴了藏族音乐的豪迈奔放,首尾分别描写了清晨和夜晚,就像一天生活的缩影。由于每一首小曲的主题特点都不同,所以在演奏过程中必须要对弹奏力度和演奏方式上加以区分。

第一首《晨歌》,是对四川盆地清早雾气环绕,宁静安谧情景的再现。引自四川民歌《割草歌》,整个曲子为4/4拍,是一首羽调式乐曲。弹奏速度在四分音符=54左右。旋律简短、轻快、活泼,弹奏时要用右手单音构成主旋律,以左手和弦和双音来辅助。右手的弹奏不能断断续续,尽量要连贯,下键要柔和。同时也要注意手腕和手臂力量的运用,使音乐歌唱柔美,同时要灵活地使用踏板,显示出声音强度的对比,展现山谷的空旷和寂静。

第二首《空谷回声》,引自藏族民歌《山上的积雪,好似一朵花》,展现了山谷的空旷幽静。为了与第一首形成对比,所以速度要适当加快,可以控制在四分音符=80左右。全曲主要通过强弱交替的乐句来表现声音力度的不同,从而展现山谷回声的悠长连绵。左手“平行三度”“平行三和弦”声音要清晰透亮,并合理安排指法,右手的演奏要有走向,同时用踏板来配合演奏中的音色转换。

第三首《抒情小曲》,引自江油民歌《隔河望见姐穿青》,是一首男女对唱情歌的经典之作,表现出男女歌唱时的浓浓情意。弹奏速度在四分音符=48左右,演奏进入时要舒缓连贯。中段使用右手高音曲进行伴奏,旋律在中低音区缓慢流淌,此时弹奏要优美安静,下键时要慢且婉转。右手持续的六连音要像溪水一般流淌,大臂张开,手指保持灵活。左手来模拟男声歌唱,声音低沉浑厚,与前一段女声音色形成对比。最后三小节的弹奏要注意逐渐减弱,表示爱情的落幕。

第四首《弦子舞》,引自阿坝草原藏族“弦子”民间歌舞,描绘了民间男子女子载歌载舞的场景,整个曲子洋溢着热情,欢快的氛围。使用了下5度的转调,先从e小调转为a小调,然后又从b小调转为e小调。全曲前半部分表现藏族小伙矫健的舞步,以左手的反复弹奏形成旋律,后半部分表现姑娘们优美的舞姿,旋律切换到右手高音演奏,旋律由强烈到柔和再到强烈,在高低声部灵活转换,体现着舞步的变化。在踏板的运用上,前半部分要用的干净利落,不要破坏音乐的连贯性,后半部分可以不用踏板或者不用踩满。

第五首《蓉城春郊》,引用了民歌《大河涨水》的旋律,描绘了美丽的春郊景色。演奏速度在四分音符=54左右,此曲是一个单一主题单三步曲式,包括了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是高潮,第一和第三部分要演奏得优美流畅。此曲最主要的伴奏织体是和弦和琶音,弹奏时要像春水一样连绵不绝。使用琶音时,一定要清晰明了,将其模拟扬琴的声音表现清楚。手指力量集中在指尖,手腕随着音乐的走向由左向右,轻触琴键,使琶音的走向越来越密集,并且一定要将指法弄明白。

第六首《阿坝夜会》,使用了藏族的歌曲旋律,描绘了阿坝村寨从早到晚欢庆节日的热闹景象,突显了民族特色。演奏速度在四分音符=126左右,此曲整体旋律欢快热情,使用Allegro(快板)、sfz等标记。所以演奏者在演奏时一定要注意烘托出欢快的氛围,不能拖沓,同时也要注意力量的适中运用,遇到强奏时要有爆发力,将手腕和身体的力量传送到琴中。曲中大量地使用了五度双音跳音,要特别注意跳音的弹奏方法,跳动中前臂要平稳,手腕不能太松动,要有一定的控制,巧妙地运用手指落下和弹起的力量,跳动时不能太高,不要离键太远。

由此可见,每段乐曲都有各自的演奏方法和特点,作曲者运用灵活的变调,多样的结构,单音和弦的协调使用,并与富有表现力的和声糅合在一起,巧妙地使用伴奏织体,辅以踏板的灵活使用,将巴山蜀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巴蜀之画》是我国民族风特色的钢琴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作曲者将中国特色民歌和西洋乐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歌唱了巴蜀人民的生活,更将音乐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解读。

猜你喜欢
四分音符小曲巴蜀
永昌小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论节奏中特殊时值的简快教学方法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我爱记歌词
用爱温暖那名需要陪读的孩子
南音二弦演奏技法之“贯”与“折”
借助柯达伊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