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岚 赵 展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高职微课设计与教学应用的研究
孙 岚*赵 展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微课作为一种新媒体、新技术和新事物,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已成为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研究的热点之一。教育工作者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不断对微课的理论、设计、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并且国内的微课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研究了高职微课的设计思路及教学应用,阐述了微课的含义和用途,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微课建设和应用的研究方向。
微课;网络教育;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度逐步提高,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越加清晰,目标越加明确。而高职教育模式要贴近企业,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设备快速发展,视频压缩与传输等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普及,以视频为信息传输媒体的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热点。微课是技术与教学应用融合的产物,是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时代相结合的高级阶段。
微课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教授在2008年由提出的,他提出,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提炼课程中的核心概念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在短时间内学习课程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知识。所以微课(Micro-lecture),即是指微小的课,它内容少,时间短,对于一个知识点,一个问题,一项技能,都可以利用点滴的时间碎片来学习、解决和掌握。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对全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国家教育部对微课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各级各类微课程大赛的推动下,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容量小、交互性强等特点受到了一线教师及广大教育研究者的一致欢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加入到了微课设计开发的研究队伍中。但是在微课程的设计模式、原则、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很多行业都引入了智能化的设备,汽车行业也不例外。智能汽车可以用于码头无人操作自动运输,也可以在人类无法到达的危险环境中作业,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避障小车是一种可移动的轮式机器人,可以在无人操纵的情况下自主行走,遇到障碍物可以报警并自动避障。本文设计的避障小车以STM32F103ZET6为主控芯片,以红外光电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为检测元件,以直流减速电机为执行元件,它基本满足了避障对于小车灵活性的要求。
(一)微课设研究计
小反刍兽疫病作为烈性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以及呼吸道传播,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牧区羊群的健康成长,还会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1.翻转教学应用模式
目前微课的教学应用中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翻转课堂教学、课内差异化教学和课外辅导答疑。
(二)微课的教学应用研究
这种应用模式的特点是“先学后教”,即微课学习安排在课前。老师通过微课安排适当的预习任务,学生在课前通过学习微课对内容先有一定的掌握程度,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课程中进行讨论,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可见这种方式可以为教师的后续教学决策提供反馈信息。
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一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教师重视评价方式的多元性。那么如何发挥出多元性呢,教师可以从开放的角度出发。比如说,将评价的内容交给学生来进行选择。在期末考试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所需要测试的项目,让他们拿出最为拿手的项目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在实际效果的评价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再或是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评价。这样可以减少教师评价所带来的压力,同时经过自我评价和生与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体育学习的不足,在之后的学习中激发出更好的学习欲望。
微课设计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应用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根据应用类型、应用的组织形式和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微课的内在结构设计需根据学习的时间及教师参与指导的程度来调整。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开展自主、个性化学习,所以在设计与制作微课资源时,需根据不同用途规划统筹、精心设计和制作,分别集成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讲清楚一个知识点需要累计10-20分钟,对于10-20分钟的微课,如果学生用于课后复习,只是巩固而非学习新知识,如果还是使用课堂中的微课,就比较浪费时间。如果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独立学习10分钟以上,其效果也不佳。所以一个知识点的微课设计和制作,时间应尽可能的控制在10分钟以内,或是5分钟以内,即学生能够维持注意力的时间内。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学习新知识和课后复习的差异性,分别设计制作。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根本目的是实现学生就业。而企业最为关注的是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高职教学中要实现学校教学和企业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在以往的教学手段中无法使学生有效融合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时,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带来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微课设计还应适合学生的使用习惯和喜好,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当学生碰到哪个点不会,就能找到相对独立的微视频,来解决疑问。这样学习有针对性,不浪费时间。对于这种微视频制作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分钟以内。由于此类微视频时间短,视频资源就会比较零碎,使得学生使用时寻找不方便。这类碎片式资源的制作要采取较好的集成方式,便于学生选择使用。一种方法是集成为新型的交互式电子书,以知识点文本为基础有机衔接零碎资源,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资源;第二种方法是集成一体化的微课资源包,通过知识导图方式连接,让学生可以方便地选择所需要的学习资源。
文献[11]利用河北省冉庄水资源实验站、安徽省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山西省太谷均衡实验站的地中渗透仪,测得降水入渗资料,对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不同岩性、不同年降水量与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如表5所示。
2.课内差异化教学应用模式
其次,农产品流通环节不畅。目前东营市农产品市场数量明显不足,现有农产品市场设施不健全,信息设备缺乏,市场信息发布方式简单,服务不到位[6]。
即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性,帮助学习程度较差些的学生完成课堂任务。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存在差异,当老师讲完某个知识点布置课堂任务时,可能有部分学生无法顺利完成课堂任务,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回顾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并顺利完成课堂任务。
3.课外辅导答疑应用模式
这种应用模式的特点是在“课外补差”,即在课后练习中,当学生在课后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可以通过学习老师制作的微课,进行自主学习,解决难题和问题。
作为一种新媒体、新技术和新事物,微课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它具有微型化、情境化、可视化的特点。它是摒弃了教师形象、学生形象和教室环境等信息的课程的精华内容。微课研究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未来信息时代,如何与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融合,如何实现一体化应用仍是微课研究者需不断探索和研究。
[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学术时空,2014,2(128):48-54.
[2]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学习资源与技术,2014,7(330):94-99.
[3]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26):24-32.
孙岚(1976-),女,硕士,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电子、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O1-4;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