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舞蹈道具在舞蹈编创中的作用与选择

2017-01-30 14:22:52王亚炬
北方音乐 2017年21期
关键词:舞蹈演员傣族舞蹈

王亚炬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一、舞蹈道具的起源与发展

舞蹈道具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类会手持棍棒,身披兽皮围着火堆贡品祭祀而舞,这便是最早出现的舞蹈道具。随着时代的更迭,舞蹈道具也由初期的棍棒、兽皮生活化道具转变成丝巾、袖衣等,具有了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舞蹈艺术的发展推动了舞蹈道具的创新,舞蹈道具的种类也变得丰富多彩。传统民间舞蹈中,常见的舞蹈道具有扇子、手鼓、伞等。这些道具都是文化传承的产物,是民间舞蹈固定的形式,这类道具更擅于表达情感、传情达意。

除了这类传统舞蹈道具外,还有一些抽象性的舞蹈道具,例如舞蹈演员没有直接接触的道具或者是有一定指向性道具。在舞蹈或舞剧作品中有这样的情景,舞台上放置一张桌子,但舞蹈演员的动作却与桌子没有任何交流。观众观后会引发疑问,猜想接下来的剧情走向。编导正是利用观众这样的心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很好地解读作品的内涵;带有一定指向性的道具可以是一个玩偶或是一只氢气球。玩偶可以辅助扮演特定年龄的角色,氢气球慢慢的飞上天空则表现了舞蹈演员内心对于自由的一种向往,这一类舞蹈道具给予了观众一定的想象空间,增加了作品的表情效果。

后期舞蹈道具的范围逐渐扩大,不仅指一个小的物件,舞台上的舞美布景也纳入舞蹈道具的范畴。舞美布景为作品渲染气氛,将观众融入其中,感受艺术之美。

二、道具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

(一)揭示作品背景,塑造人物形象

舞蹈艺术是一门用肢体传情达意的艺术,因此单纯利用肢体来揭示舞蹈作品的背景、塑造人物形象是有一定难度的。舞蹈艺术不同于戏剧艺术,戏剧艺术可以依靠旁白、台词等让观众准确了解演员所塑造角色的年龄、性格、身份。而在舞蹈艺术通过借助某些特定的道具可以起到揭示作品背景,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如舞蹈《酥油飘香》,“酥油”是藏族地区特有美食,酥油桶则是当地常用的生活用具。将酥油桶设计成舞蹈道具加入作品中,首先向观众传递出藏族舞蹈这一文化符号,同时也蕴含着藏族人民热爱生活,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之情。再如戴爱莲的经典双人舞蹈《飞天》中所运用的道具长绸,如果离开了道具就很难恰当而巧妙地展现敦煌壁画中飞天的人物形象,因此长绸正是舞蹈形象的化身。

(二)烘托主题思想,渲染作品气氛

舞蹈艺术中加入舞蹈道具,丰富了舞台画面、延伸了舞蹈演员的肢体,同时呈现出以虚实结合的意象,突显舞蹈作品的主题。在古典舞《昭君出塞》开始时舞者身披红色斗篷站立在马车之上,展现出角色已踏上不可回头之路,表达了人物对故土的恋恋不舍。作品后半部分舞者身着水袖,运用出收袖等动作将肢体无线延伸表现了昭君在出塞路上的悲痛心情,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情谊,渲染了慢慢长路艰苦环境的氛围。可以说水袖在《昭君出塞》中一物多用,既烘托了舞蹈作品的主题思想,又营造了舞台的视觉效果。

(三)表达思想感情,抒发内心情感

中国传统审美心理中,舞蹈道具的作为一种载体传递舞蹈演员内心活动。例如道具手绢,在双人舞中表现爱情时可以将其作为定情信物来展现男女之间的两小无猜;在独舞中将手绢遮面可以展现害羞的心境,将手绢捂嘴可以表达偷笑的状态,或是将手绢耍花可以表现开心的心情等等。舞蹈道具是角色情感外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借助道具与肢体的完美结合可以惟妙惟肖地展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

三、舞蹈编创中道具的选择与审美要求

(一)选择舞蹈道具的依据

舞蹈道具的选择首先需要具备生活基础,在舞蹈编创中道具要与文化习俗相符合。例如傣族舞蹈《水乡》,作品描绘了傣族人民“爱水”“敬水”的崇水之情,编导为了展现傣族人民的“水文化”,突显傣族少女的婀娜多姿选择了白绸为舞蹈道具。道具的选择正是考虑到傣族少女日常生活的使用情况,白绸既能体现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性,同时淋漓尽致地塑造了傣族少女妩媚动人的形象。

其次要基于作品的情感走向来选择道具,舞蹈道具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选择舞蹈道具的审美要求

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舞蹈编创正是以真实生活为基准,以真善美为价值追求。因此舞蹈道具的选择必须坚持真实性与艺术性相融合的原则,真实性原则体现在舞蹈道具可以直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椅子、扇子等,也可以是建立在生活经验之上的创作,带有艺术性的事物,如水袖、团扇等。但需强调的是舞蹈道具选择的最高标准并不是真实性,道具的选择需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并以内容为基础,内容的存在是为了凸显美而存在的。

四、结语

通过分析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可知,选择道具是道具舞蹈编创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道具在舞蹈中也不断的创新发展,从初期反映阶段特征逐渐演变成烘托主题的表现手段,再到现如今道具已成为表达情感、延伸技艺的载体。因此道具选择至关重要,要充分把握舞蹈道具的内在属性,坚持生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辅助情感的抒发,使舞蹈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

[1]冯双白.中国近现代舞蹈史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2]吕艺生.舞蹈美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3]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舞蹈演员傣族舞蹈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演员的角色塑造力
论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培养
文化产业(2021年29期)2021-03-08 12:32:32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关于舞蹈表演中舞蹈表演能力的作用分析
舞蹈演员膝关节运动损伤问题探析
我和舞蹈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西南学林(2016年2期)2016-11-08 12: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