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菁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五四”时期的青年大都有一个特性,就是勇敢。这也是子君这个人物走向悲剧的一个因素之一。子君在和涓生刚谈恋爱时,受到很多来自涓生“五四精神”的影响,例如打破封建旧社会、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将原本平静的生活激起了很大的波澜。从小在封建家庭中生长的她,心中出现了叛逆心理,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在爱情带来的冲击下,他勇敢的与封建家庭决裂并离家出走。《一抹夕阳》中,她唱道:“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去寻求自由的爱情”,这是怎样的勇敢啊,在当时那个年代与涓生自由恋爱,与自己封建家庭背道而驰,这是对封建礼教的直面撞击,是中国女性最初的觉醒,故事虽然是个悲剧,但是开端却是让人敬佩的。同居说明他们胜利了,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但这也正是悲剧的开始。子君勇敢单纯、温婉善良,在同居后有了一段短暂的幸福生活。如何幸福?在子君的短歌《欣喜的等待》中已经得知,等爱人下班,为爱人下厨,喜爱小动物,喂养了油鸡和一只小狗阿随,子君的爱是多么纯真,她的眼里只有涓生。渐渐地,日子越来越平淡,空虚的生活让原本幻想着幸福的子君内心有些不一样的感受。但是涓生却在后面的生活中让子君渐渐失望,涓生将工作丢失怪到子君头上,他在《让我们飞向新的生活》里一面唱着:“子君,你还不了解我吗?过错是我们自由结合。”在无情的社会中,没有经济来源的她只能选择死亡。从女性角色来看,她这样做,竟然也是勇敢的,执着的爱情与盲目的幻想最终摧毁了她。
不管自由的爱情多么伟大,但是在封建礼教的大背景下,最终还是灰飞烟灭。在《风萧瑟》中,子君是多么不理解,“生活啊生活,我对你苦苦的思索……我想虔诚的想你忏悔,却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这一切她都感到迷茫和彷徨,“在生活的枝头,为什么结下的净是苦果!”其实她不是不解,只是无能为力,在那个几乎所有人都还只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她要反其道而行之,仅靠自己的力量,怎么可能跟与大环境抗衡,以至于涓生找不到工作,处处碰壁,只能在歌中唱到:“……过错是我们自由结合。”
最后自私的抛弃了子君。总而言之,当时他们的自由结合触碰到了封建礼教的固有模式。只有在改变了吃人的社会环境的时候,才能正真实现自由恋爱和个性解放,如果不能,那自然也就没有美满的结局。
歌剧《伤逝》中,子君艺术形象的诠释尤为重要。如何塑造子君的音乐形象,正确表达子君内心世界,这就要从全局唱段的整体把握来入手。笔者将从四首唱段简单的介绍子君形象的整体框架,并在第二段详细的从音乐角度来分析《风萧瑟》这首咏叹调。
全局以“春夏秋冬”四季来演绎,首先“夏”初黄昏时,子君的独唱曲——《一抹夕阳》用诗一样的歌词加之主题歌的旋律,将子君即将脱离封建社会的束缚,并与涓生结合的喜悦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时子君与涓生情投意合,她坚定地说道:“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们的权利。”在没有尝到生活带来的艰辛之前,她表现出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独立,她“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去寻求自由的爱情”,和涓生同居在一起,虽然生活清贫,但从不乏味,向往着未来,开始幸福的生活。在“秋”末时,故事情节发生巨大改变,此时涓生丢了工作,为了柴米油盐发愁的子君不得不卖了涓生送给她的红色毛衣,房东太太要房租不给他们好脸,就连小狗阿随似乎也不热情了……这时候她开始疑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不理解她,为什么生活这么艰难。此时《风萧瑟》恰到好处的诠释了子君的迷茫纠结的心情,她呐喊着:“生活啊生活,我为你苦苦的思索”,唱出了子君内心的恐慌与彷徨。“冬”天悄悄地来了,子君经过一番苦苦的挣扎对爱情对生活已经彻彻底底的绝望。
她在《不幸的人生》中唱道:“又是死一般的寂静,又是又是冰一样的寒冷,我的心啊,被撕裂的阵阵剧痛斑斑伤痕。”这时歌曲以一种叹息、难过呻吟的旋律,表现出子君极度悲伤绝望,也暗示了她死亡即将到来。
综上可见,以《风萧瑟》为主线,用音乐语言分析了子君的唱段《风萧瑟》,着重对歌剧《伤逝》中子君这一角色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还对《伤逝》的创作背景、作曲家施光南的音乐风格分别进行阐述,就可以对子君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作为注重内心的抒情歌,《风萧瑟》情绪复杂而又多变,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相当富有感染力。
新的时代来临了,在经过了一个世纪地探索和研究,作曲家们对歌剧创作越来越如鱼得水,但是时代在进步,歌剧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扩大,我们还需要像施光南这样的作曲家,可以用心创作出一个又一个活灵活现的角色。并且在历史与现实碰撞中的中国特色艺术歌剧,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这又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姜万通.《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旋律“分型结构”分析[J].乐府新声,2000(03):14-18.
[2]陈燕秋.谈歌剧《伤逝》的音乐风格[J].淮南师范学院报,2004(0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