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堌堆遗址及相关问题

2017-01-30 08:10胡广跃张海萍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6期
关键词:龙山文化大汶口济宁

胡广跃张海萍

(1.济宁市文物考古研究室,山东 济宁 272100;2.济宁市任城区文物管理所,山东 济宁 272100)

山东济宁堌堆遗址及相关问题

胡广跃1张海萍2

(1.济宁市文物考古研究室,山东 济宁 272100;2.济宁市任城区文物管理所,山东 济宁 272100)

济宁的堌堆遗址分布较为密集,十二县市区几乎皆有堌堆遗址的分布,共计66处。在每一个堌堆上,一般都能采集到龙山文化、商周以及汉代的遗物,有的堌堆甚至存有细石器(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过渡时期)、大汶口、龙山、岳石、商周、汉代等各个时代的遗物,可见堌堆沿用时间较长。这些遗址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同时为汶泗流域地区建立完整的史前考古学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

堌堆遗址;内涵;研究价值;文化保护

济宁位于鲁中南,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早在一万年前的细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居住。距今约五六千年,三皇五帝中的伏羲、女娲、神农、颛顼、虞舜、蚩尤部族又先后在这里活动,黄帝出生地寿丘位于济宁曲阜城东,少昊陵墓至今尚存。济宁还是孔子、孟子、颜子、子思等大圣人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其思想体系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支。这些辉煌的历史积淀,使济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笔者主要就堌堆遗址的分布、保护现状、内涵及研究价值进行梳理和讨论,不当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堌堆遗址在济宁的分布情况

堌堆在济宁地区方言中称为“大土丘”或“大堌堆”,如“九女堌堆”“党家堌堆”“寺堌堆”等。济宁的堌堆遗址分布较为密集,十二县市区几乎皆有堌堆遗址的分布,其中任城区10处,兖州区12处,曲阜市15处,邹城市9处,微山县8处,鱼台县两处,金乡县5处,汶上县1处,泗水县和梁山县各2处,共计66处。

二、堌堆遗址的内涵和研究价值

由于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济宁的堌堆遗址,土堆高度最高四米,有的甚至成为平地。其土色一般呈黑色或黑灰色。黑灰土层中包含着大量的陶片、蚌器、骨器、动物骨骼及少量石器等遗物。在每一个堌堆上,一般都能采集到龙山文化、商周以及汉代的遗物,有的堌堆甚至存有细石器(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过渡时期)、大汶口、龙山、岳石、商周、汉代等各个时代的遗物,可见堌堆沿用时间较长。

堌堆遗址中文化年代最早的是细石器文化,是目前济宁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1988年夏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在汶上县城东2公里处的贾柏村周围发现了细石器,采集细石器标本若干。当时居民还没发明农业,生产工具简单,无定居,其生活来源完全依靠采集、渔猎,这些细石器地点则是他们在活动中经常光顾逗留的地方。

北辛文化的发现。1959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对青堌堆遗址进行了小规模试掘,揭露面积72平方米,发现房基、灰坑、墓葬等遗迹和一批文化遗存。房基基本呈圆角形,门道东西向,居住面是一层厚约5厘米的坚硬草泥土,其上再涂抹一薄层白灰面。

1962年至1964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在济宁地区的调查中,在兖州西桑园遗址发现有北辛文化的遗存,并命名为“西桑园类型”。70年代后半期,在兖州王茵、汶上东贾柏发掘中发现了北辛文化遗存。1988年和1989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两次发掘该遗址,将这里的北辛文化遗存分为两期。1975年冬至1978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王茵遗址发掘,下层发现北辛文化柱洞12个,显然是房基的遗物;发现灰坑窖穴423个。1988年秋与1990年春季,中国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对汶上东贾 遗址发掘,共清理房基10余座,灰坑一批。房子面积最大10.8平方米,最小仅4平方米。其中2号房基在东北侧留有阶梯形门道,坑壁较直。房址地面坚硬,地平面包含有大量烧土块。房基上的柱洞表明,当时房子立有柱子,为草木结构。狭小低矮的房子,应是当时生产力低下,人口不多的客观反映。但是这时的人们已经脱离迁移流离动荡不定的生活。因而这是一种大的社会进步。东贾柏遗址发现的房基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房址之一,对于研究我国人工建筑起源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王茵遗址和野店遗址发现大汶口房基20座,这时人们的住房有两种样式:一是不规则圆形。这种房基为半地穴式,保存较好。野店遗址发掘的2号房基则为圆形,由内圈、外圈、柱洞圈组成。外圈直径5.6-6米,只有16个柱洞,房门向西,若以外圈柱洞为外墙计算,这口房子的面积约20平方米,房基的北侧尚置一组陶器日用品。二是方形建筑,属大汶口文化晚期,其面积大都在10平方米左右。据兖州六里井发现的方形房基而知,这种房子由地面起建,室内东部置一灶坑。据分析,这座房子座北面南,为我国数千年的长方形建筑模式开启了先河。

王因、野店、西夏侯遗址比较典型,发现大汶口文化墓葬一千多座。1976年至1978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五次发掘王因遗址,清理大文口墓葬近九百座。发掘简报将这批墓葬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栾丰实在分期基础上,结合觚形杯,釜形鼎、三足钵等典型器物的烟花,可将发表的墓葬分为四组,每组代表一段,是为四段。早在1961年和1963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两次发掘西夏侯遗址,发现大汶口文化墓葬32座。该遗址首次辨认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层位关系,从而使两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得以确定。栾丰实在原报告分期的基础上,依据层位关系、主要陶器的演化和器物的组合的变迁,把西夏侯大汶口文化遗存细分为六段。

1971年和1972年,山东省博物馆发掘了王因遗址,清理大汶口文化墓葬89座,划分为五期。栾丰实在报告分期的基础上,结合层位关系和典型器类(如觚形杯、鬶、背壶等)的变化,并适当参照其他遗址的情况,可以将野店遗址的大汶口墓葬划分为十组,每组代表一段。

龙山文化最早发现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两次发掘曲阜西夏侯遗址,该遗址首次辨认出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层位关系,从而使两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得以确定。1971年至1972年,山东省博物馆在邹县野店发掘了一处大汶口和龙山文化遗址,该遗址的文化内涵以大汶口为主,龙山文化遗存不太丰富。1973年,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在泗水尹家城多次发掘,在鲁西地区第一次建立龙山文化的完整编年。1984年至1985年,文化部文物局田野考古领队培训班先后三次发掘兖州西吴寺遗址,揭露面积3000平方米,获得一大批陶器和石、骨、蚌器等遗物。这批资料对于全面认识汶泗流域龙山文化面貌和区域特征极为重要。这一时期龙山文化遗址,还有泗水天齐庙、曲阜南兴埠、兖州龙湾店、济宁呈子涯遗址。

1983年至1986年,由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对泗水尹家城遗址进行了5次发掘,发现龙山文化房基20座、灰坑200多个。西吴寺遗址由国家文物局兖州考古培训中心发掘,经1983年和1985年春、秋季的三次发掘,共发现龙山文化房基3座,水井3个,及一批灰坑。龙山文化的房子比大汶口文化时期又有发展,这时期的房子以方形、长方形为主,前期流行浅穴式,后期直接由地面建起,每间房子一般在10平方米左右,墙体外侧式木骨泥墙结构,已明显看出人们的住房条件方面的改善。

在泗水尹家城遗址,在龙山文化堆积之上和商代堆积之下,发现一种全新的文化遗存,即“尹家城第二期文化”。这是第一次由确凿层位关系的基础上,把今天称为岳石文化的一类遗存和龙山文化分开。这一文化的确立,对于追寻东夷文化的发展和去向,进而全面认识复原夏代文化,探索商文化来源,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为汶泗流域地区建立完整的先秦考古学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

尹家城遗址发现过原始瓷片,器形豆类器的圈足,应是与南方地区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引入的。发现镞、锥、刀、环等小件铜器,出土14件岳石铜器标本,其中9件经过鉴定,结果6件刀、锥均为锡青铜或铅青铜,其余3件铜环和铜片为红铜,除红铜环为锻打之外,余者皆属铸造而成,有的铸造之后又加以锻打。表明岳石文化的铜器冶铸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已进入青铜时代。发现岳石石器601件,其中农具多达339件,约占总数量的56%,表明岳石文化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有了极大的提高。

从考古发掘的堌堆遗址看,这些遗址绝大多数属于居住遗址,一部分属于墓地,且分布广泛基本都位于汶泗河冲积扇之上,堆积时间最早从北辛开始,有的从大汶口文化开始堆积,也有的是在龙山文化时期开始堆积,且一般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时代。据资料统计,两个以上文化时代的堌堆遗址占大多数,这类遗址的形成和分布与黄河汶水、泗水等流域的决溢、淤积以及地势低洼、湖泽遍布的地理环境和古代地貌有关,它经过又间断的长期使用文化层堆积逐次增高,形成了一个高大的堌堆居住遗址。这类遗址,经北辛、大汶口文化的连续使用,盛行与龙山文化时期和商代,此后逐渐废弃。

另外,在堌堆居住遗址上,较多发现了汉墓群。遗址暴露汉墓群,它清楚地表明,在两汉时期废弃堌堆居住遗址已经成为理想的埋葬地。

自南北朝时期,堌堆之上又开始建寺庙,如栖霞堌堆。至明清时期,堌堆上建有寺庙,更是普遍现象。不少堌堆因建有寺庙的名称来命名。由此可以推论,自南北朝起,佛教文化已在济宁广泛传播,堌堆遗址已作为寺庙的建筑基址,乃至明清更为普遍。

三、遗址保护

1977年12月23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52处古遗址中,济宁野店遗址、党锢堆、寺堌堆、西吴寺遗址榜上有名。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东贾柏遗址、西桑园遗址、王因遗址、尹洼、青堌堆、栖霞堌堆、缗城堌堆、鱼山堌堆、东顿村①、亢父故城、漆女城遗址、武棠亭遗址②为第二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因遗址、贾柏遗址、野店遗址、青堌堆遗址、西夏侯遗址、西吴寺遗址,经国家文物局培训班、社科院考古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山东省博物馆等单位对此进行科学考古发掘,文化内涵清晰,出土文物得到了很好的研究和保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因遗址和野店遗址文物保护工作已在国家文物局立项,争取国家文保资金,启动了国家级文物考古遗址公园工作。

2007年,国务院启动了第三次全国文物大普查,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物普查。济宁市委、市政府对这次文物普查高度重视,于2007年9月成立了济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我市的文物普查工作。截止2009年6月30日,完成了12县市区的田野调查任务。新发现堌堆遗址41处,从而为全面掌握我市堌堆遗址的数量、分布、特征、保护和环境等基本情况,总结和探索遗址保护的经验和做法,制定今后文物保护工作规划和措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仍有一些重要的遗址长期未得到应有的认识和保护。如贾堌堆遗址,尽管2001年被认定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堌堆,规模已经比几十年前缩小许多,堌堆上面也被村民栽植了经济林木速生杨,农田已经紧逼堌堆脚下,这都会对堌堆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会对以后进一步发掘科考造成影响。堌堆北、东、南面不远处的田野,近年出现了一些乡村企业,众多建筑的遮挡使得已经变得低矮的堌堆遗址更不起眼。党家堌堆遗址,现存遗址高出地表4米,文化堆积5米。遗址上原为唐代寺庙,名为大觉禅寺,后改为学校,现为村委办公室场所。缗城堌堆最高处亦被一座清代二层建筑占压。鱼山堌堆,高出地表4米,北部被破坏,中心被鱼山镇粮所占压。栾堌堆遗址,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800米,地表布满战国、商周陶片,为罕见大型遗址。由于位于湖区,地下开采煤矿,遗址整体下沉,如不采取措施,有沉没地下的危险。

四、结语

济宁的堌堆遗址,在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和山东省的其它地市亦有发现,如在江苏省称为墩、岗;河南谓之丘、岗、冢;河北称之为台,山东枣庄一代称其为台子、城子、埠子、古堆等。尽管各地的堌堆遗址名称各异,但其性质和特征而言,都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济宁的堌堆遗址绝大部分都包括两个历史时期以上文化堆积,层层叠压,连续不断,时间之长是其他地区不能比拟的。

济宁市的堌堆遗址,是先民留给我们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原始社会晚期,三皇五帝等部族在济宁境内角逐争雄过程中所创造的灿烂文化。这些堌堆遗址既不能再生,也不能再造,历经沧桑,保存至今。它是济宁人民的骄傲,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研究好、利用好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

注释:

①史载为春秋负瑕邑,汉代瑕丘城与此大体吻合,面积东西约500,南北约700米,城东南角有4米高夯土台,采集有战国、汉等遗物。②遗址高3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采集商周鬲足等遗物。

[1]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发掘队.山东梁山青堌堆发掘简报.考古,1962(1).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山东汶上县东贾柏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3(6).

[3]栾丰实.汉岱地区考古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4]孙淑云.山东泗水尹家城出土岳石文化铜器鉴定报告.文物出版社,1990.

K872

A

猜你喜欢
龙山文化大汶口济宁
济宁华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刘思涛作品
基于大汶口文化元素的泰安太阳部落景区发展研究
山东济宁卷
两城镇的龙山文化城址和环壕
公元前第三千纪中国东部的太阳神——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图形符号新考
济宁玉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探究山西龙山文化的魅力
路过济宁(组诗)
山东大汶口盆地赵家店石膏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