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虹美
爱心日记
文 | 刘虹美
8月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好心人的热心肠更“热”。冒着酷暑或是大雨,他们来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的爱心窗口捐款,以示爱心。
潘季贤、夏美珍两位老人都已经80多岁了。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他们爱心依旧,支持慈善事业已经7年多了。8月15日,老两口又从普陀区换乘两辆公交车来到基金会爱心窗口,捐款10 234.56元。潘季贤老人对我们说:“去年由于身体原因,我们没有来基金会捐款。但是,今年我们要把去年的捐款一起补上!”他还说:“现在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还很多。比如大学毕业后,若没有一技之长,外地的贫困学生找工作就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决定把这些捐款用于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上,由你们去培训他们,让他们有专长,这样他们就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了。”夏美珍老人在一旁插话说:“这些钱都是我们平时省下来的,我们认为帮助别人很有意义!”“非常感谢你们的爱心,我们会遵照你们的愿望用好这笔钱。祝你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我们对老两口说。临走时,拿着收据、证书和《至爱》杂志,他们又笑呵呵地对我们说:“明年,我们还会再来献爱心的。”
陈宗恺先生已经连续20年在基金会助学部结对助学了。8月21日,他又特地前来基金会助学部,捐款1500元结对助学了1名中学生。陈先生对我们说:“帮助别人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在与陈先生交谈中,我们得知他本人是一名肝癌患者,每个月的医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是他宁可自己过得节省,也要助人为乐。陈先生告诉我们:“除了固定医药费、基本生活开销外,我基本上不买衣服,因为一件衣服可以穿上好几年呢。”他还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因为一个人或许在某天也需要别人的帮助,这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再说这是积德的善举,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还得知,虽然《解放日报》也曾经报道过陈先生助学的先进事迹,但他很低调,做好事不张扬,每年依旧照样结对助学。“非常感谢您的爱心,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我们对陈先生说。临走时,他又说:“今天我是骑自行车来这里的,这样可以省一点车钱。等我的储蓄积少成多,我会再来献爱心的!”听到陈先生的这番话,我们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了。
8月25日,周女士冒雨来到爱心窗口捐款1800元。一进门,她就边擦雨水边对我们说:“我是邻居介绍来这里捐款的。邻居还给我看了你们送她的《至爱》杂志,我被杂志里的好多爱心故事所感动,他们的正能量深深打动了我。”她还对我们说:“我的退休金并不多,这些钱都是我平时省下来的,现在拿出来捐给你们,再由你们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们,这样做很有意义,也很值得。”办完捐赠手续后,她拿着收据、证书和《至爱》杂志又对我们说:“只要我有能力,我还会再来捐款的。行善是我们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我很乐意这么做。”
8月上门捐款共12人,募集善款共计人民币33 844.5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