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宇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爱国主义精神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王宁宇*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爱国主义精神是国家软实力的题中内涵和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提升当前我国的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深刻把握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软实力的内涵与关系,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家软实力,展现吸引力。
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软实力
近年来,风靡全球的流行关键词不再是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而是转向了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软实力也得到了迅速提升,但仍旧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更好地提升软实力。
(一)软实力的概述
软实力体现的是一种深深的吸引力,一种不需要命令和胁迫就会达到预期效果的精神实力。当你有足够的魅力使人仰慕你的理念,并且追随你之所想时,就无须再动用武力来驱使他们。
1.软实力的内涵及特点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来的,他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又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1]软实力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具有明显和直接的力量,但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在21世纪,各国的胜负决定于软实力的较量。组成中国软实力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核心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而爱国主义又是文化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爱国主义对于国家软实力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在世界大国之间的竞争战略中,软实力扮演的角色和分量越来越重。中国的软实力在经济上升的同时却急剧下降,文化危机处处见于报端。此时爱国主义的提倡更富有一种使命,也是提高软实力的一种切实而必要的办法。
美国四星上将韦斯利·克拉克曾说,软实力“赋予我们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生硬的传统政治力量对比所产生的效果。”[2]但是,如果我们行事傲慢,破坏了传递深层价值观念的真实信息,那么吸引力就会转变成排斥力。
在当今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这一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很快受到了我国学者和政治家们的重视,他们将其与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历史发展相结合,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硬实力”发展迅猛,而“软实力”发展则相对较慢。并且要达到美国的软实力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从长远来看,“硬实力”的持续健康发展必然依赖于“软实力”的协调持续发展,文化软实力在促进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努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已经刻不容缓。
2.爱国主义精神的软实力说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在其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时代的发展赋予了爱国主义精神新的内涵,弘扬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疑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学者指出,文以化人是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最终目标。这不仅体现在软实力对国内民众全面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上,更体现在中国文化对国外友人和国际世界的有益影响上。通过对中国优秀文化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有利于加深世界对中国文化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加快我国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的步伐,从而推动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3]因此,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不仅具有国内意义,更具有国际意义;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更具有实践上的意义;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长远意义,可以说,这必然一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二)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新时期的国际竞争是方方面面的竞争,而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爱国主义精神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精神要素,是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团结稳定的精神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不仅仅指舍小家为大家的献身精神,更表现为凝聚人心的一股力量;不仅仅是“爱我中华、爱我国家”“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争光”以及“走进新时代、举国奔小康”的空喊口号,更表现为行动上的爱国;不仅仅局限在行动上地盲目抵制外国商品,更体现在一颗虚心学习别国长处的心态;不仅仅局限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学习心态,更体现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美好夙愿。打造全新的中国文明与中国精神,建立属于中国人的国际话语权,全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才是重中之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所谈:“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4]对于我国而言,这是一个巧妙的战略。
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期面对着诸多挑战而呈现出新的内涵,它不仅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中之重。因此,分析并且把握好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期的内涵,势必会为我国的软实力注入一股活力。
(一)文化多元化碰撞下的民族自信缺失
2012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5]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然而,在时代发展的今天,这种民族自信却在逐步减弱甚至消失。民族自信体现在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一点,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曾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青少年耳熟能详的是深入其内心的美国好莱坞大片,诸如钢铁侠、美国队长、变形金刚、侏罗纪公园等等;奥特曼、美少女战士、哆啦A梦等日本动漫和美国大片相比,也是伯仲之间,只有中国动漫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收视率不尽如人意;流行于各个饭店的是韩式拌饭、泡菜、大酱汤等,中国娱乐界的知名偶像是宋仲基、是都教授等韩国元素,整容行业风靡整个中国。伴随着80、90、00后这一代成长的更多的是美国的大片,是日本的动漫,是韩国的偶像。他们被外国的文化、饮食与服饰深深吸引,无暇顾及中国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
一时,“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出国热、留学热、移民热盛行在华夏大地。商场内的品牌以英文字母而著称;国内的名品也要起个英文名字,仿佛只有这样,才是质优价廉的。爱国主义在这一刻名存实亡。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受到了极大地挑战。五千年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不再熠熠生辉。
(二)信息化时代碰撞下的文化认同减少
民族自信缺失进而导致的是一种文化认同的减少。文化认同是深植在历史与文明之中的基础性认同,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必须经年累月,借助集体记忆,借助共享的传统,借助对共同历史和遗产的认识,才能保持集体认同的凝聚性。”文化虽然与政治认同有相似之处,但是不是同义重复。文化认同尤其是指对外来文化价值的认同,这足以瓦解一国的政治制度、一民族的凝聚力;反之,本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既是该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力量,又是使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增强我国人民对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文化认同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尤为重要。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指的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对西方文化软实力理论采取批判性的借鉴和创新,对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文化进行具有反思性的扬弃,从而进一步发展毛泽东文化软实力思想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软实力思想。
近年来,我们党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针对新时期软实力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层次问题,作出了战略性调整和部署。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在党的正确引领下,我国文化软实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除了文化体制改革获得长足的进步,教育事业得到很大重视,文化产业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市场空前繁荣。但纵观世界,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我文化产业发展仍较为缓慢、文化贸易逆差严重,传统文化宣传不畅,同时,西方文明的强力渗入使得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面临很大的挑战。
(三)经济市场化碰撞下的家庭本位固化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集中表现为家庭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当前的家庭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加之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更加关心自己家庭物质生活的享受,无暇顾及大局。市场经济中注重物质利益的特性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升。由于只注重物质利益,金钱万能也在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生。于是以自我为中心,以金钱为半径画了一个平庸的圆,物质取代了精神,金钱就是全部。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祖国的发展和前途漠不关心,爱国主义精神在很多领域已不复存在。这对于国家与民族的前途是极为不利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可以通过血亲关系的感化作用,家庭生活的渗透作用和父母言行的示范作用,对子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要使家庭教育发挥积极的影响,必须提高家长的家质,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保持同步。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教育,使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出现家庭本位固化的倾向。
(四)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意识淡化
早在2001年,中国就已经加入了WTO,迅速走上了全球化的进程。而当今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仍旧更多地表现为诸如爱国主义教材更新缓慢和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的“灌输式”教育的现状。教材中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局限在是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献身精神。这种献身精神显然远离时代特色,单纯地由教师讲授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我们知道,现在中小学课本的爱国主义教育大都表现为在古代历史上曾涌现出的许多著名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于谦,毕生致力革命创导新学的何子渊等。诚然,他们的爱国献身精神至今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但却唤不起当今青年一代的感同身受。长期这样下去,越来越脱离当今时代的发展。
在今天,人们的爱国精神越来越淡化,改革开放以来,从外国不仅引进了技术和投资。新的文化思想和新的人生观等一窝蜂的全涌进来了。人们的思想、生活、行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金钱观似乎早已深入人心,个人利益、私欲膨胀,变得唯利是图。
爱国主义精神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中,我国的国家软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化软实力
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角度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主要可以从加强主流文化的引领、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三个方面入手。
之所以要加强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在于我们现在的主流文化正受到来自世界各地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受到严重威胁,若要促进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就必须加强主流文化对于多元文化的引领作用。党和国家除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还要对非主流文化进行合理的规范,坚持“洋为中用”、动态互利。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和源泉。传承先人的精神遗产,不仅能调整当代社会一些人“崇洋媚外”的错误态度,也能增进我们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前,我们可以通过弘扬传统节日、加强文化输出(如在国外开办孔子学院等)、立法保护文化遗产等活动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已成为竞争焦点,而在软实力竞争中,文化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竞争,党和国家应加大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要消除对文化产业的直接干预,让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内容的监管和引导。另外,党和政府还应加大对文化品牌的保护和宣传力度,促进社会智慧的集聚和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得以涌流。
我们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上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除了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外,我们还应做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积极参加主题文化的宣传活动,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和优雅。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之思
当今世界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更是文化全球化的世界,文化对世界的发展有着日益重大的影响,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影响力、改善国际形象主要靠的就是文化软实力。“软实力”看似“软”,实则是中国道家所言的“以柔克刚”。因此,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
近些年,党和国家通过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来推进文化建设,在宏观上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这既符合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传统,也有助于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步伐,更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也会为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或非社会主义国家提供良好的借鉴,深化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念。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意味着我国的教育会更加普及化、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完善、居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由此将带来国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的全面改善。[6]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利于增强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与自信心,有利于在全社会引领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思考的新风尚,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说,我们党真正的将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和最高目标付诸于现实的行动之中、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
如今,中国已经意识到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并且,许多人士都提出了弘扬爱国主义的传统。当然要格外重视爱祖国的教育,这是一切爱国主义思想和行为的基础,也是最大范围地团结全世界华人的最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召唤。它不分制度、不分主义、不分信仰、不分族别,只为一个崇高的目标,振兴中华。这样一个神圣的、至上的信念,将富集中华民族对祖国的历史情感,进而使中国的文化兴盛起来,软实力自然而然就上来了。这将为中国的复兴之路打上一个强有力的路标,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动力。
[1]Joseph S.Nye,Jr[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M].Beijing:China Citic Press,2013.
[2]韦斯利·克拉克.打赢现代战争:伊拉克、恐怖主义和美利坚帝国[M].纽约:公共事务出版社,2003.
[3]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讲话,2013-12-30.
[4]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人民日报,2016-5-18.
[5]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贺杰.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221-224.
王宁宇(1992-),女,汉族,山西霍州人,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