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红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对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启示
李淑红*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以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为向导,开创了先进的办学模式,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高质量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人才最终输出质量方面差距甚大。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培养出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质量的应用型科技人才,促进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新建应用型本科;可持续发展
上世纪60年代,德国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缓解这一矛盾,德国各州政府于1968年共同决定,在工业技术学校和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创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高等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此类大学保持了教学的实践运用性,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好。因此,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全球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冲击以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应运而生。但是,在其诞生和成长的过程中,不少新建高校一边追求多样化的办学,一边在学科与专业建设上与综合性本科并无本质区别,最终没有培养出真正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考核
和综合性大学相比较,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教学中扩大和加深了基础理论课程,将整个教学分成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两个阶段。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理论,只有通过基础教学阶段后的中间考试,其不及格淘汰率一般为40%,才能升入专业教学阶段,这为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奠定了基础;另外,教授对学生的实践学习也进行严格的考核,在课程设置上,实验室练习和专业实习环节的比重较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各有一个企业和学校的指导老师,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将实习实训的成效与毕业设计一起汇报,毕业设计的答辩由企业和学校的代表共同组织与考核。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中学生必须能够解决某一生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为了毕业而实行“宽出”政策。
(二)校、企联合培养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1996年德国科学委员会通过“对应用科技大学双轨制改革的建议”的决议,决议中首次承认企业也是应用技术大学的学习地点,在企业中学习是应用技术大学学习整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培训、直接接触企业设备、了解企业情况,毕业课题以企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原型,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学以致用。
(三)“双师型”的师资力量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授必须同时具备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强调学术与实践的统一。学术上,教授要求是综合性大学相应专业毕业并拥有博士学位,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实践上,要求有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德国应用型技术大学除了在高校任教以外,还在企业里兼职;另外,应用技术大学还聘用有经验的管理专家或者企业工程师,他们能把最新的生产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带给学生,其实践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和职业能力。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不合理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在理论与实践教学没有严格区分、考核制度也不明确。理论教学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占比较大,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笔者从我校机械电子专业了解到,大学前六个学期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理论教学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实验室教学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并书写实验报告,此部分实践教学在每个学期占比很少。
(二)校外实践教学薄弱
在我国没有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支持校企间的合作,学校需要自行联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很多企业受企业文化限制,不愿意与高校建立校企间的合作,这就为应用型本科校外实践教学增加了困难。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八个学期或者中间学期的某四周,实习时间短、要求不严格,学生基本上无法学习和了解到企业的技术和文化、没有掌握“能够实际应用”的本领,就业时在与综合性大学学生的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
(一)转变观念,明确定位
德国应用型技术大学成功创办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首先,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很多人认为应用型技术大学就是职业技校或者高等专科,其社会地位低下,在社会上被认可程度低,家长想让学生挤入“精英大学”之门,企业倾向于招聘985、211大学学生,所以人们往往对应用型本科产生偏见;其次,明确定位,新建应用于本科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旨在为企业培养具有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根据自身优势、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加强实践教学,找准定位。
(二)加强是师资力量的建设
师资力量建设在高校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高校想要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具备优秀的师资团队。德国“双师型”师资力量为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对于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建立“双师型”师资还面临很大的挑战。学校先按照德国应用型技术大学培养学生模式,将部分教学、科研优秀的教师派往企业进行培训,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专业实践发展现状,在教学中补充新技术,利用实践开发自己的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是主体,学生输出质量以及应用型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建应用型本科是否能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因此,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使企业合理合法有效地介入高校实践教学,推动校企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良好保障。
[1]陈裕先.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骑士.国际教育学院学报,2015.5.
[2]李杰,孙娜娜,李镇,陶秋燕.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体系及其借鉴意义.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薛文波.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及其借鉴意义.理论导刊,2010.6.
李淑红,女,硕士,西安航空学院德语,教师,主要从事德语教学法和德国文学。
G
A
1006-0049-(2017)17-02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