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殊就业群体的就业保障

2017-01-30 06:42毛迎春
山西青年 2017年17期
关键词:群体制度

孟 杰 毛迎春

河南省新乡市河南师范大学东校区,河南 新乡 453002

论特殊就业群体的就业保障

孟 杰 毛迎春

河南省新乡市河南师范大学东校区,河南 新乡 453002

劳动就业,是每个人维持生活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每个公民就业权利都受到保护。但是社会中存在着特殊群体,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其心理抑或身体等的缺陷,在就业时存在较大问题。现如今特殊就业群体劳动就业问题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来说有着重大意义,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民主进步。促进这类人就业,不仅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提高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因此,研究我国特殊就业群体的劳动就业法律保障问题意义重大。

特殊群体;就业保障;社会意义

一、特殊就业群体的概念、种类及特征

(一)特殊就业群体的概念

特殊就业群体指就业难的人群,而他们的就业难来源于自身或客观因素。通常来指下岗工人、城郊地区农转非农人群以及劳改劳教释放的人等。

我国经济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包括特殊就业群体的产生及其劳动就业问题,所以,特殊就业群体及其劳动就业问题也在与时俱进。20世纪末,我国进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批下岗职工,也就是特殊就业群体。

(二)特殊就业群体的种类

目前来看,结合劳动就业现实状况,我国特殊就业群体种类为以下:

1.残疾人群体

残疾人群类的特殊群体在我国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残疾人群的就业保障对于整个社会进步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2.大龄下岗职工群体

也就是所谓的“4050”人员,年龄比较大,家庭也有较重负担,并且文化水平低,没有技术,一般只能够从事传统型工作,社会转型后受影响大。

3.城市郊区占地农转非群体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大量农转非群体,此群体各年龄段均有,且文化水平低无技术,应对不了新工作要求以及环境。

4.复员转业军人

转业军人相较于以上几种群体问题不是很大,自身素质高且纪律性强,他们的问题所在是自身文化程度与技能远远跟不上当下就业市场竞争要求。

5.劳改、劳教释放人员群体

这个群体主要问题是自身心理负担大,因为有过的劳改经历,求职时心态障碍较大,并且也存在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没有很多的技能知识。

(三)特殊就业群体的特征

1.就业观念落后;

2.就业或创业的信心不足;

3.部分人员年龄偏大;

4.文化程度偏低;

5.技能素质较差。

二、我国现阶段特殊劳动力群体的状况

站在生理性弱势群体的角度来讲,21世纪初期,我国六旬以上老人占比重已经达到百分之十,意味着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占我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十,达1亿多,而且多为农村人口。我国2006年进行了全国残疾人抽查,结果显示,总数为8多千万,其中大部分人面临就业问题,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上对于此类人群的就业保障机构较少服务滞后。

当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显示,各类特殊群体劳动者可能被边缘化,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规模会越来越大,这种趋势日益严峻,迫切需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三、特殊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1.我国社会目前正在转型期,各类矛盾均显现出来,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是难免的,与此同时,高新科技在发展,而廉价劳动力与血汗工厂越来越多的出现。

2.经济结构调整、科技水平的提升,传统型产业自然要被逐渐淘汰,日益没落。这必然导致大量无高技术、无高文化水平劳动者渐渐失业,沦为经济革命的淘汰者。

3.劳动与资本对比严重失调,很多私营企业中的劳动者地位低且力量小,即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无法通过有效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4.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之间差距拉得更大。由于我国严格的户籍制度和城乡区别对待的劳工制度和社保制度,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不能同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一个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很难建立。敌强我弱的状况下,农村劳动力无疑就成为了被淘汰的对象。

(二)个人原因

偏低、谋生渠道单一,择业观念陈旧,这是形成弱势群体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个人原因来讲,虽然弱势群体中也有能跟上社会步伐的劳动者,但总体看,大多数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技能缺乏、身体素质差、观念落后以及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性,这必然导致其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劳动力要求。

四、必要性

目前,我国社会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构建和谐社会,解决特殊群体人权保障问题。人人平等的享有人权、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特殊群体的人权保障具有更具现实性的意义。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就是个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劳资之间、穷富之间、城乡之间等等,而这正是因为特殊群体日益恶化的生存境况。

五、健全与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机制

为构建合理的社保体制机制,需要形成有效的制度和政策,使得特殊群体对未来有更高的期待。详细列出以下四点:

(一)就业保障机制

从政府、社会以及个人角度,均需作出相应的努力,首先政府要作出宏观政策引导,出台相应政策以及切实可行的措施,总体上提供强大后盾支持;其次社会需要凝聚力量,共同面对这一问题,为特殊群体提供安置措施,尽最大力量扶持特殊群体;最后特殊群体自身也应积极行动,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改善自身较差的方面。

(二)医疗保障机制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体系,建立对相应传染病的社会福利救助制度,使得这类人有能力、有机会得到救治,不仅自身健康得到保障,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保障。建立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卫生保健制度。

(三)完善教育机制

教育,是一国之本,是立国之基,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整个民族的未来,因此,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国民尤其是特殊人群的文化水平,提升就业能力,促进社会发展。

(四)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

农民在我国人口占比重很大,是整个社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同样享有国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与社会保障待遇,对农民最低社保制度的构建与改进意味着对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的保障。

六、综述

我国在建设社会这一和谐社会,这就要求社会实现基本的公平,尤其是特殊群体的切身利益问题保障把加强特殊群体社会保障放在重要战略位置,使其平等的享受社会改革发展新成果,过上更高水平的生活,只有这样,我国社会才能稳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长期高效进步。

总而言之,要想构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依靠全体人民的力量,立足于整个社会,不仅政策要跟进,制度上更要落实,从根本上解决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彻底化解社会各阶层矛盾,国家才会长治久安,向着和谐社会迈进。

D922.1;D

A

1006-0049-(2017)17-0262-01

猜你喜欢
群体制度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某些单位的制度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为特殊青少年群体遮风挡雨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