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静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1
高校历史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刘 静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1
随着素质化教育进程的日渐深入,新时期在各大高校历史课程教学中,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的尤为重要,教师要对历史教材中的创新元素进行深入挖掘,依照大学生本身的学习特点及认知情况,围绕教材内容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为导向,进行深入的教材讲解。本文就高校历史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高校历史教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当代高校所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方向所格外关注的重点问题。创新教育资源在历史教材中蕴含十分丰富,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与历史学科特点非常贴合,因此便于在历史课堂中开展创新教学活动,由此来推动大学生历史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为了实现高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意识,创新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保证,在高校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所采取的一系列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建各式各样的创新活动都需良好的创新精神作指导。因此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创新精神方面,教师要将历史学科特点予以充分把握,以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来进行。当前各大高校所开设的历史这门学科,是将人类创新与发展的一系列过程整理成书,所记录的从人类原始野蛮到文明乍现,从农耕到如今的高科技,从生产制度的进步,再到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一系列文明的进步都要归功于创新,集结了几代人的辛勤劳动及智慧的成果。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历史学科所呈现出的这一特点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进行灌输,在历史章节的讲解中,来逐一为学生开启创新智慧的大门,树立学生优良的创新精神。基于不同地区历史学科教材版本的不同,创新内容大致有石器制作、长城建造、古埃及金字塔、人造卫星发射以及纳米技术的研发,再到各个朝代、国家之间的文明的昌盛,如玛雅文明、古罗马文明、新航路开辟以及新丝绸之路等,历史这一学科所记录的所有世界文明成果归根结底都是人类创新精神的形成及发展的必然过程。教师在结合历史学科进行创新精神的讲解时,要围绕上述这一文明过程及各项技术的发明创造,告知给学生,一个民族或国家,不具备创新意识及能力,就会被新的历史发展时代所埋没,不发展就是在走向灭亡。在此可以列举我国封建制度后期,不创新制度、不创新科技、不创新文化,固守封建派,就会遭受外来入侵,圆明园的毁灭、大量的割地赔款等屈辱历史身为新时期的青年一代,更不能忘怀,只有创新才能改变国家的命运,才会促使国家变得更加强大。通过这样的教导,来让学生对于创新精神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及认知,更快的在头脑中形成及蔓延。
在当前高校历史课堂上,若想创建高质量的创新教学活动,需要创新意识作为推动力来加以实现。因此只有将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创新元素进行有效挖掘,才能确保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其自身的创新意识得以不断增长。新时期各大高校历史教材经过多次的改版后,详细列举了我国历史不同时期及世界各项创新壮举,例如:曹魏时期所诞生的翻车、西汉时期的造纸术、北宋时期所发行的“交子”和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清代时期在反季节蔬菜种植中利用地窖、火室以及蒸汽时代中瓦特蒸汽机的改良、电气时代中电力的广泛应用以及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期间的一系列重大发明等,通过在上述教材内容的讲解中,教师要积极的发挥出引导作用,启发并鼓励学生从现在开始在头脑中形成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结合目前社会发展形式及创新趋向,在临下课的剩余时间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大学校园为切入点,在校园内部有哪些设施及所设立的活动是需要创新改进的,让学生每人提出一个意见方向,在教师的认可下自行的在课下制定一个详细的创新方案。
例如:一位学生提出了校园广播站在每天中午所播出的内容过于陈旧,可以突破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歌曲及各社团的宣传广播,将一些世界文化历史及传统经典故事汇等进行播放,让学生在午休之余可以增长文化知识,真正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在教师的许可下,该名学生在课余时间同几名学生进行方案制定,可以设立一个广播站微信公众号,在每期节目播出后,鼓励大家在公众平台上将本次收听的想法及更好的建议发表出来,广播站内成员可以就下一期的选题与大家一起分享,大家可以把自己想要听的世界各国的经典文化故事进行留言,便于站内人员进行素材的搜集。通过上述教师对教材内容中创新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并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及创新思考中自然而言的将创新意识进行全面提升,增强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在高校历史课堂上所开展的创新活动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品质,这也是创新活动质量的最佳保证。学生从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的历史课程学习中,可以发觉出创新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创新成果的研发也不是一蹴即就的,需要创造者怀揣着坚韧的毅力及顽强不屈的品格最终取得胜利。为了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的创新情感及创新品质的快速形成,教师可以充分的借助历史教材中所列举的一些历史人物的创新事迹进行深入指导。例如:可以在教学中就司马迁隐忍宫刑的伤痛,将史记在狱中完成,为后世的历史研读及文化的传承做出卓越的贡献;谭嗣同不畏生死,为了创新制度改革,大义凛然的进行维新变法,从而为后世留有千古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教材中所涉列的国外经典创新事例也有很多,如爱因斯坦向经典物理学提出质疑,并进行创新挑战、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挑战等,其上述中众多的创新者都具有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决心与恒心,为此在就这些事例进行了解及研读中,要让学生对其自身的创新品质进行学习,让要学生知晓每一项创新作品都是需要花费巨大的心血及持之以恒的耐心所获取的,由此促使学生创新品质及坚强的创新意志在这一学习环境下潜移默化的形成。
总而言之,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将创新教育的理念意识构建于此,积极的利用历史学科特点,将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元素充分的挖掘出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及能力意识得以显著增强。
[1]朱伟东.高校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J].祖国,2016(19):184.
[2]刘玉民.浅谈高校历史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6(2):7-8.
G434;G
A
1006-0049-(2017)17-01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