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萍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网络特性研究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园艺系为例
陈淑萍*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本文针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园艺系800位同学进行生活与学习网络之问卷调查,探讨同学社群网络成形之原因,以及网络特性与学生成绩及行为之关系。利用网络理论探讨学生网络特性与意涵,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学生辅导之规划与教学之改善等工作。
大学生;次团体;网络
大学为培育专业人才之殿堂,然而部分教师多专注于研究,从而经常忽略对学生生活与学习之关注,缺乏对学生的了解,教学上无法持续改进,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是一大缺憾,殊不知辅导学生是不朽的主题。另一方面,大学教师在教学与辅导工作上多未加以重视,甚至陌生,师生关系疏远,学生未受到合宜的激励,学习成效不明显,此普遍现象已导致大学教育之偏差与脱轨,如何提升大学教学与辅导之品质是当务之急。
通过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园艺系大800位同学进行生活与学习网络之问卷调查发现,各年级大学生学习网络较生活网络松散,这反映学生投入学习时间较少,同时也与学校课程内容安排有关。学生次团体形成主要因素分别为:同宿,社团,女性,同籍等,潜藏于次团体的压力使得成员上课出席率与成绩高于全班平均成绩。学生生活与学习网络随着年级升高出现孤立型网络增加的现象,网络有逐渐分解的趋势。
学生生活网络则应归类随机型网络,此网络多以两两相交之基本型态随机成长成型,无特定目标,几乎涵盖所有学生,故呈现成多样性,并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发生逐渐分解的趋势,这种趋势归结为以下三种原因,
(一)成员间意见不合或分歧
随机型网络经常因内部成员意见不合而分裂为二股,各股可能再可裂,园林园艺系学生生活网络随时间之演进独立网络持续增加,似乎也呼应随机型网络分裂之现象。
(二)成员疏于联络
友谊之维持其实相当耗费时间与资源,大一同学在同学友谊之营造尚在摸索的阶段,一旦成形固定,其它次要的朋友虽不致于不合,但将不易维持紧密关系,渐疏于联络,最终于高年级时友谊网络将行分割,也因此大学并非在扩大自己的交友圈,而经常在制造小圈圈,因此高年级之生活网络较为碎裂。
(三)成员间友谊之不平衡
友谊可长久维持经常是因两人对友情的付出与回报大致相等,若一方付出较多而回报较少时,则该方可能要求对等相待,或放弃此段似若单向之友谊,此现象称为平衡理论,因此若网络间部分成员间关系出现不平衡且无法获得相等对待时,网络将出现分裂,同学生活网络经数年的发展,必然有不平衡之情形,此情形是无法一直维持,故网络之裂解势必产生,尤其高年级更为明显。社会网络之类别主要分为二类:目标导向型网络与随机型网络。目标导向型之形成经常基于成员间有共同之目标而组成,因此形成较迅速,成员特性较一致,网络具有领导人物,目标达成或失败后网络将产生较剧烈之变化。相对的,随机型形成缓慢且以二成员为成长之基本元素,无目标性,成员特性较多样,亦较无领导人物,网络之形成多基于二成员之共同背景或嗜好。
经调查,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网络出现孤立型网络以及独立个体越来越多,同学在学习上的交流似乎相当有限,也可能因学习较属个人行为,形成网络有其先天上的困难,但是有效的学习网络也不宜过大,否则无法安静学习读书。依调查统计,3至5人可能是最佳之学习次团体规模,一般学术竞赛也是大致如以上人数,此现象可能是成员的选择及自然演化的效果,因为理想次团体人数之限制,必然导致学习网络之疏离,但各班学习网络图中仍有单独一人、二人与线型之三人团体,将既有二至三人之松散小组结合成3至5人之次团体,或可提升学习之成效。
园林园艺系大学生学习网络符合目标导向型特性,学习网络各次团体之结合具有一致的学习目标,除了部分自我学习的同学外,同学间皆组小型且分散之独立网络(或次团体),各学习次团体之领导人尽管不明确,但是必须存在,同时成员之特性一致,在学期结束或学生毕业则学习网络将结束或转化为生活网络。
大学生是十分独特的族群,高中学生初次离开家庭进入朝夕相处的环境,开始营造人际关系,并逐渐形成网络以及组成次团体。随着时间演进,网络产生分解与组合,次团体也将因此而增减重组。学生社群网络与其它类型网络相同皆是在动态演进过程中,网络成员不定时进入或离去,成员间关系亦随着时间而改变,若针对某班级进行长期之调查,将可观察该班级学生社群网络之演化,以及个别同学之网络处境,学校之教学与辅导可依学生社群网络特性进行调整改善,以提升学生学习成效与质量。
(一)低年级至高年级网络架构之演变
若不考虑个人型的独立网络,生活网络随着年级孤立型网络有增加之趋势,且三年级的学习网络平均连结数偏低,说明大三课程学分数已少,课业压力亦低,科目的重要性下降,同学已渐有离开学校的心情,于是投入学习的心力不足,因此同学间学习交流趋于疏远。学生生活与学习网络随年级而疏远,虽然高年级同学较为独立,却也形成小圈圈之交友模式,相当不利于学习,学校应该合理规划三年期间的课程以加强同学间情感、提升学习效果。
(二)学生次团体之形成与作用
由各年级次团体形成原因之调查,可纳归出重要性依序为同住,社团,女性,游乐等,其中同住对次团体之形成有相高比例之决定性,学校若欲做好辅导,必须在宿舍之分配与管理着力,因宿舍也是生活教育与学习人生之场所,尤其大一是受教成功的关键期,大一同宿可能决定同学未来三年朋友之组成,若能使住宿同学养成良好之生活与学习态度,则可形成优良的社群与学术型次团体。社团队伍亦易于形成次团体,基于相同兴趣自然凝聚向心力,可发展同学认知与非认知方面之潜能,而女性同学在该系人数较少,属少数族群,具有相同性别与特殊背景提高组成次团体之几率,然而女性团体较属自然因素,地域型之次团体则应鼓励融入网络中,方不致局限视野与思维,多样性交流对大学生人格之塑造有正面之作用。一起游乐对组成次团体是一种助力,此项因素与社团及运动队伍相似,只是兴趣更为广泛复杂不至于走向偏途。次团体形成因素多样,但学校可利用此类次团体之存在,尝试导向健康之活动,避免学生因玩乐而荒废学业。学校除加强个别中心成员之实施辅导外,次团体集体商榷也是不可或缺,营造健康次团体生态,有助于班级同学生活与学习之良性发展。
(三)个别同学在网络中地位之影响
社群网络中各成员地位并不相等,少数重要成员或中心成员可接触更多信息或参与更多讨论,成为网络中关键人物,在大型网络中此类重要成员仅约占网络总成员之20%,但拥有80%之联系。学生在网络中也非地位相同,有同学占据网络连结中心或中介中心,另外有些同学却是位于网络之边陲甚至不与人来往,在辅导同学时确实须因材施教,可能不能完全一视同仁,这或许就是辅导的困难所在。但中心成员因保有既有之优势,对于网络组织之变革经常是相对保守甚至抗拒,因此中心成员多非改革之启动者,因变动可能损及中心成员之地位或遭其它成员质疑。学校应鼓励次团体间之交流,建立互相尊重与信任基础,避免次团体因孤立而脱离整体网络形成孤立网络,使信息得以在次团体间流通,避免遭中心成员之过滤或阻碍。而理想的学习网络可能是并存且重迭之人次团体,此模式兼具适宜之学习人数与良好次团体之交流,或可提高同学之学习成效。
(四)生活与学习网络之差异
学生生活网络远较学习网络密集频繁,合理的解释应在于该系同学投入学习的时间远低于其它活动,学习互动之时间与机会皆少,无法形成密集之网络,因此学校若能增加集体型作业、报告或专题,则可加强同学在学习上之交流进而形成合宜的学习网络。学生背景与各种属性在网络中呈现之样貌:本文涵盖之学生属性主要有性别与地域二类,本研究发现少数族群易于形成次团体,因园林园艺系有印尼留学生,所以调查发现有女性次团体与印尼籍同学次团体,该校其它市学生并无特殊之聚集现象,消弭地域型次团体与鼓励次团体交流应是学校努力的工作,开放与多元绝对有益于学生价值观与视野之成长。国内各大学之外籍生与陆生已逐年增加,这类同学在学校网络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原网络结构之改变将逐渐显现,如何影响学生网络结构将是非常值得观察的未来事件,当外籍生与陆生人数增加时,学生群网络将更多样复杂,更不易分析或辅导,网络技术可提供明确量化的人际关系轮廓,结果将可作为学校一般生与交换学生网络分析之参考,对学生辅导与教学质量之提升应有所帮助。
[1]邓丽.以建设学习型班级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02).
[2]蔡雪敏.“第五项修炼”理论在高校学习型团组织构建中的运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3]许烽,易传剑.论学习型团组织及机制建设[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1(01).
[4]李林容.社交网络的特性及其发展趋势[J].新闻界,2010(05).
[5]许克祥,黄国辉.第五项修炼”理论视阈下的学习型教学管理团队建设[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02).
Th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and learning
CHEN Shu-ping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225300
Jiangsu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the botanical garden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800 students for life and learning network questionnaire survey,explore the reasons of students community network forming,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behavior.Using network theory to discuss students'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ications,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applied to the planning and teaching improvement of student guidanc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Subgroups;Networks
陈淑萍(1974-),女,伦理学硕士研究生,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伦理。
TU
A
1006-0049-(2017)17-01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