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莎
西安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李莎莎*
西安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民族精神是客观存在于一个民族中的维持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神思想。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当代大学生,尤其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群体的民族精神教育日显重要。因此,与时俱进地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着眼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现状,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经济全球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增强他们的国家主权意识、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责任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产生了冲击,部分大学生在国家主权意识、民族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及文化意识方面产生了错误认识,出现了一些问题。
大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弱化。不少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认识,认为世界各国的一切经济、政治、文化的纷争都是在一个同一的大背景下进行,国家会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生态问题全球化、人口问题等等一系列的国际化现象而逐渐消灭,因此,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时代无需再提民族国家的主权与利益,他们关注全球和人类的整体利益远远强于对本民族利益的关注,民族国家主权意识正在逐渐淡化。
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意识减弱。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冲击着我国传统的社会本位价值观。许多大学生觉得民族精神的倡导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是根本对立的,民族精神教育没有实施的必要,甚至有些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功利化趋势,把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抛之脑后。他们没有认识到国家利益的维护与发展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这种错误的认识造成当代大学生在价值目标选择上追求功利化和世俗化,把对国家的责任抛之脑后。
大学生的民族安全意识淡薄。经济全球化时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加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使得部分大学生认为国家安全问题已经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他们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盲目乐观,认为恐怖主义活动、生态环境问题、全球经济危机等全球化威胁不是一个民族所能解决的;他们也对中国的发展前景盲目乐观,没有看到国内存在着城乡差距、就业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
大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西化。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国家主导的,他们利用经济、科技、语言等优势,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肆意宣扬其政治理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他们通过商品、影视节目等载体间接地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借助互联网这个大平台,把他们的文化观念强加给别国。这极大地削弱了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成为“西化”的俘虏,势必给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创新和传统教育带来困难。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意识的淡薄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国家制度政策、学校教育、家庭软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共同影响的结果。
国家对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国家对民族精神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成效。但是由于国家忽视精神文化建设,缺乏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意识的弱化。首先,民族精神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由于国家长期以来一味的只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大搞经济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其次,政策制度缺失。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离不开完善的政策制度的引导和约束,但是目前相关的政策制度引导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给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造成影响。
学校对民族精神教育的措施不健全。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校教育,具体来说如下:首先,教育体系不完善,当今许多学校始终贯彻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理念,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重视度不够。其次,教育内容和目的针对性不强。教育内容没有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相结合,教育目的上没有将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需要统一起来,因而缺乏针对性。再次,教育手段单调。大多数教师多以灌输式、填鸭式的知识讲授为主,未能与实际相结合,也未能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融合,教育效果不佳。
家庭在民族精神教育的认识上有偏差。家庭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软件建设上,包括家庭美德和家庭文化两部分。一方面,为了提高子女的竞争力,家长格外重视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无暇顾及孩子的道德观和文化价值观的教育,从而导致大学生在民族精神教育重要性认识上出现偏差;另一方面,有的家长在经济全球化这样一个复杂的时代中,没有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身道德素质水平低下,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没有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给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带来负面影响。
西方文化价值观对大学生意识的冲击。大学生大多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他们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下西方错综复杂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被卷入到本国,加之青年大学生在这一时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对待问题的看法往往表面化和片面化,即只顾现象,忽视本质;只顾部分,忽视整体。在与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交融的过程中,在认知上产生偏差,对本国传统文化缺乏继承,过度崇尚西方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利于民族精神教育的顺利实施。
[1]张晶.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困境[J].辽宁警专学报,2008,1(1).
李莎莎(1984-),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医学院宣传部,干事,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17-0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