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2017-01-30 06:42米庆艳
山西青年 2017年17期
关键词:文明理念生态

米庆艳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青岛 266520

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米庆艳*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青岛 266520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一种文明形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最终需要把生态文明的观念、政策、实践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高校是人才的培育基地,是孕育新思想的摇篮,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建设的希望,加强对其生态文明的思想教育,促进其生态文明意识的树立及生态行为的形成,既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水平,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更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大力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教育路径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顾名思义,即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和实践教育活动,以期达到大力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综合素养的目的,在校园内营造生态生活和学习的良好氛围。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在校大学生都是这一过程的主体,对于生态文明教育事业都至关重要,因此,要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就需要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学生两方面的主体作用,做生态文明教育的先行者。

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不仅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对文化教育领域产生了愈发明显的影响,如今,在学校理论和实践教育过程中,与“生态文明”主题相关的课程和话题也在学校范围内纷纷展开。大学生思维活跃,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在踏入社会前对其进行生态文明主题教育课程和活动,可以使其及早树立起良好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便于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因此,全力加强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努力营造生态良好的校园、社会环境进而构建“两型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人才诞生的摇篮,培养出的大学生则是未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维观念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生态兴则文明兴,而生态文明教育兴,则生态文明兴。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也是生态文明理念普及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国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生态文明的目的就是要求人们能够自发地与赖以生存的自然和谐共存,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同时又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大学生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自身价值观和行为的认真审视和深刻反省,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态意识和良好的生态行为,促进其确立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正确生态文明思维,进而践行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指向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领域,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有利于健全完善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精神,对于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反思自身的行为从而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努力促进实现这些关系的和谐,使大学生能够积极面对并正确处理自身与外界包括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所面临的问题。

(二)有利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和传播

生态文明教育旨在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科学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而且在高校的大环境下,很容易成为各种信息传播的媒介。他们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接受生态文明观念作为知识储备并将其转化为成熟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了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存储,同时又通过社会实践等各种方式将自己所拥有的生态文明知识理念带入社会,影响社会,从而使生态文明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三)有利于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实现“生态文明梦”是“中国梦”宏伟诗篇中的应有之义。习近平在谈到环境问题时曾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在我国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形势下,每个人都享有绿水青山,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好理想显得尤为迫切,因此要及早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二、当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局限

迄今为止,我国各大高校已通过开设生态文明相关课程、举行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和建设程度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系统教育力度不足

生态文明教育兴起时间较晚,在高校主流的教育体系中滞后于其它学科,明显处于弱势。这时高校主观上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强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事实证明,大部分高校并没有给予生态文明教育以足够的重视,目前来看,各大高校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有些高校甚至只是将生态文明这一部分内容夹杂在其他课程中一笔带过,或者干脆忽略这方面的教育,更不用提具体的实践机会,这就使得生态文明只是口头上被重视,“生态文明”一词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理论概念而存在,无法系统深刻理解进而充分付诸实践,生态文明教育流于形式。大多在校大学生没有机会得到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从而错失了接受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的时机。

(二)大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

由于受到整个社会氛围的影响,如今大学生虽然大都明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但是对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以及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等并不了解,不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甚至采取无所谓的态度,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另外,大学生没有将自己接受的生态文明教育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很多校园生态问题的存在就足以证明。例如,高校餐厅人流量大,环境维护难度大,而大学生用餐时盲目点餐、铺张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每天学校餐厅浪费的食物数量大,处理困难,既不卫生,也不环保。另外,目前高校里大学生消费方式的非生态化现象也愈演愈烈,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等行为都足以反映出大学生中存在的“消费异化”现象,这一系列的行为的根源在于大学生未从根本上树立绿色消费观念。若高校大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将必然会对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升造成不良影响,也对于将来踏入社会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有很大程度的阻碍作用。

三、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在高校环境中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总体来讲可分为思想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两种基本途径。

(一)加强思想理论教育

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是做好生态文明教育的必经之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充分发挥主平台作用。这种主平台作用要通过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来展开。

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老师应充分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诠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绝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也并没有权力去支配自然界,而是恰恰相反,我们存在于自然界并属于自然界,自然是我们赖以存在的前提,因此要做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育中,要细致讲解我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参赞化育”的生态思想,例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依赖大自然,要做到尊重自然,正确认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保护自然界的一切生灵。

其他如形势与政策、思修等课程也可适当在相关章节讲解时穿插生态文明教育的有关内容。通过这些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行为方式,从而增强其生态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积极进行实践教育

生态文明不仅是一个理论概念,更是一个实践理念。在实践教育上,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和组织作用。通过实践的方式不断审视和修正自己的生态价值观,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强有力的途径。

高校在实践教育上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发挥学校各种社团的引领作用,通过社团组织生态文明主题活动来加强生态文明的感染力,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气候,使校园生态文明蔚然成风。其次,要积极组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传播生态知识,这对于大学生来说便于接受且更具吸引力,不仅可以增强生态文明教育效果,而且可以使校园生态文明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可适当通过情感教育加强绿色消费观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消费异化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避免消费的盲目性,真正做到健康文明地消费。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98.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20页.

[3]俞白桦.关于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

[4]张博强.略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98.

[6]《庄子·齐物论》.

[7]《孟子·梁惠王上》.

米庆艳(1992-),女,汉族,山东临沂人,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华章琳

G

A

1006-0049-(2017)17-0100-02

猜你喜欢
文明理念生态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