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萍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6
浅谈大学生重视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王燕萍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青年学生,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以及不同的人生境遇,他们的道德观念也会层次不齐,因此对青年学生道德教育方式也会不同。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帮助高校德育工作者准确、及时的把握当前学生的特点,不断探索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及认知水平存在着许多不同,其道德修养也体现着不同的特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也随之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趋势是积极向上的。绝大多数的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道德要求。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产生一些消极思想,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一)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不相符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出现偏差,出现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以致大学生不能正确的判断道德行为。主要体现在:首先,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现有的道德修养理论还不能准确的解释所有问题,不能完全回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当代大学生观念带来的深刻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说不能体现道德教育的时代性特点,因此大学生就会在道德选择时产生一些迷茫。其次,不能及时的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新特点,对大学生道德教育产生的新问题容易忽视,因此就会有一些理论的盲区。
(二)理论性教育与德性教育不相符
从传统的道德教育发现,虽然我们一直重视教育,但效果不是很显著,原因就在于我们“曾经机械照搬至善论的道德说教使得教育不断地培养出了伪善人格”[1],从而忽视了一些现实的例子。道德教育不能只是学习别人的经验,而缺乏时间的基础,这样就会导致道德教育讲在表面。因此,我们要重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认知教育,这也是大学生道德修养形成的基础。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至善”经常被授予一种无法实现道德目标而被忽视了,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多的是理想信念教育,功利性的观念占据了主导思想,与德性教育相分离,甚至替代了德性教育。在我们生活中,有的大学生社会道德责任意识淡薄,为人处理自私自利,不能善待他人。因此,当代大学生明显的功利性思想特别严重,阻碍了其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三)传统灌输教育与学生主体性不相符
灌输理论,一直被社会所认可,也一直被中西方所沿用。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是一种外在于道德主体的不以主体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理性。”[2]然而,就是这种灌输理论舒服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经常处于一种很被动的地位,学生只有无条件的服从,但是这样就会忽视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形成,缺乏主体性特点,不能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认知性变差,就会不适应当前大学生道德要求。因此,如果一味的将单一的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灌输给学生,就会导致道德教育方法的机械化,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道德教育的效果也会很不理想,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灌输教育与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相结合,也就是说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特点。
(一)深入研究大学生当前的思想动态
当前大学生已经大多是95后,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当带大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自我意识比较强烈,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不断创新道德教育新方法。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了,因此,我们要经常去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需要,积极的转变道德教育的观念,适应大学生发展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对大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社会资源,了解其自身特点及其生长环境,认真的分析研究,发挥大学生的自身优势,更好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继续完善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内容
道德教育是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基础。“不仅要关注受教育者的政治方向、思想观念等意识层面上的问题,也要关注受教育者身心的健康发展;不仅要关注受教育者知识、技能、思维培养,也要重视受教育者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信念等个性素质及社会责任感与社会能力的培养”[3]。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内容主要还是要根据当前大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发展要求,开辟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新内容,更好的服务学生,更好的被学生所接受。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更要与大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掌握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应该把握怎样的度,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研究,进行精心设计,做到一个可行性的计划。比如说当前大学都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都有关于道德修养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将书本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被学生所接受并理解。
(三)不断改善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
社会的大发展,文化的多元化,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就会是多种多样的,而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教育和引导。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大学生的困惑主要和他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除了要对其进行理论教育外,更主要的要进行引导,让他们感同身受的去理解。我们要更好的利用课堂、多媒体等新技术来丰富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的载体,确保教育到很好的效果。道德教育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物质、文化等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很多的新问题。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新特点和新规律,不断改善完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以此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张建荣.思想教育研究[J].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反思,2011(1):64.
[2]刘庆东.德育现代化的理论思考[J].管理教育,2008:155.
[3]张玉茹.主体性德育模式与德育有效性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68-69.
王燕萍(1985-),女,陕西宝鸡人,硕士,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G
A
1006-0049-(2017)18-01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