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京
中共泰安市委党校图书馆,山东 泰安 271021
图书馆馆史建设刍议
王春京
中共泰安市委党校图书馆,山东 泰安 271021
图书馆馆史是图书馆产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它历经多年的人文、历史积淀,是图书馆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外在表现,是图书馆整体发展的缩影。重视馆史建设,从史料收集、整理、研究、展示等方面采取有效策略,将大大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图书馆;馆史;馆史建设
图书馆馆史是图书馆产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馆史一般记述对图书馆有影响的事件,也记述该馆给图书馆界带来的社会影响以及一些对该馆事业的发展有影响的杰出人物的主要经历。馆史是图书馆历经多年的人文、历史积淀,是一个图书馆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外在表现,是图书馆整体发展的缩影。自1904年,我国图书馆史上第一家具有近代公共图书馆特征的古越藏书楼最早对公众开放起,图书馆滥觞至今的历史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在这一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图书馆在馆舍、人员、设备、经费、管理体制、藏书建设、读者服务、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留下了丰富的馆史资料,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图书馆重视馆史建设工作,将大大有利于自身发展。
(一)有助于正确认识图书馆现状,预测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
图书馆,不管它们曾以何种称呼、或者经历过什么样的社会形态,都是以保存文献、提供使用、弘扬文化、促进人类进步而发挥其社会职能,因此它是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求其发展过程,分析其表现状况,评价其社会作用既是一种历史的总结,又是一种现实生活发展的参考。
要真正了解图书馆,仅仅知道它的现状是远远不够的。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说:“对任何一种存在之理解都必须以时间为其视野”[1]。《美国公共图书馆管理》的作者乔克尔在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即没有对公共图书馆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的评判和鉴赏,就很难理解公共图书馆现在的地位。就一个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来说,这既是一个资源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代又一代图书馆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所以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客观过程,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有它的渊源和成因,只有了解它的历史,才能真正理解它的现状,才能把握它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
同时,图书馆的历史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它的未来。图书馆史研究的第一对象是“图书馆”,它“要从过去存在过的图书馆的活动中,梳理出图书馆发展的来龙去脉”[2]。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历史过程,这种创新离不开特定的历史前提。通过对图书馆的历史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趋向,才能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决定因革损益,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规划。
(二)有助于培养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的爱馆意识
图书馆的历史是老一辈图书馆人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是馆员和读者对图书馆情感的寄托和幸福美好的回忆,是馆员和读者爱馆情结的载体。每所图书馆的精神、馆风等优良传统无一不是在历史的传承中慢慢积淀而形成的。通过对本馆历史的了解,借助真实具体的历史形象和客观而又科学的历史评价,可以培养馆员的历史意识,能够增强馆员的实践能力,提高馆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馆员能够从对图书馆做出重大贡献的老一代馆员的感人事迹中吸取精神力量,激发他们的爱馆热情,可以对馆员和广大读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展积极的影响。而且通过对本馆历史的了解,知道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前进上升的过程,能够培养馆员和读者奋进不已的精神,乐观向上的爱馆情怀,进一步增强馆员和读者的归属感和自豪感[3]。
(三)有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过去,扬真匡谬,无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院教授巴特勒在《图书馆学导论》一书中写道:“根据我们所知,只有理解了图书馆事业的历史根源才能对它有充分的尝试”。图书馆工作的连续性很强,系统地了解、掌握、研究本馆和他馆历史上的变化和改革,既可以从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中总结出许多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从而以明晰正确的思想指导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还可以比较同时期、同类图书馆之间发展的差异,采众家之长以提升本馆的发展水平,弘扬本馆特色。
(四)有助于提高自身形象和知名度,丰富本馆和所在地区的文化底蕴
悠久的办馆历史和蕴含的人文风貌是图书馆对外展示形象的一张名片。通过宣传对本馆或对图书馆群体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以及本馆在发展中给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等等,可以提高图书馆的自身形象和知名度,丰富本馆的文化底蕴。
(一)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
图书馆精神的传承需要丰富的图书馆历史作后盾。但大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往往致力于当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很少刻意收集图书馆自身的历史资料,认为了解了图书馆的宏观发展史即可,不重视对本馆自身的特点进行历史考察和研究,认识不到本馆馆史建设的重要意义,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馆史建设无足轻重,可有可无,没有将馆史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有的还认为馆史建设只是重大节日的装饰,是应景的活动,当迎接校庆、国庆等重大活动时,临时集中十多位乃至数十位各部门人员组成专门的班子,成立编撰委员会或编撰小组,突击收集材料,编撰馆史或准备展览。庆典一过,便偃旗息鼓,费力收集来的材料也放在一边,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这样的馆史建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建设途径单一,以馆史编撰为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有一部分建馆时间较长的图书馆已经逐渐开始重视馆史建设,但馆史建设途径单一,多以编撰馆史为主。如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等都已编撰了馆史资料,而且现有的馆史编撰在内容方面和编撰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多是按时间顺序记叙事件的发生过程,不重视史论结合[5],不能从事件演化的记叙中提取出更高层次的图书馆思想观念,并阐述思想观念的变化发展。
(一)建立馆史建设制度
2006年10月14日一18日,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届图书馆史学术研讨会在重庆成功召开,会议尤其强调了加强当代图书馆史料的收集、保存、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意义。所以目前图书馆应当建立专门的馆史建设制度,将馆史建设纳入日常工作范畴,确保此项工作的长期化、专门化。同时通过该制度要进一步规范馆史建设工作,规定馆史史料收集、整理、研究、展示的内容、范围、方式、方法和负责部门。此项工作最好由馆里的业务领导亲自挂帅,成立馆史建设的专门班子,有条件的设立专门的馆史室。根据该制度,首先要做好每年常规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每年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大事记、工作日志、当年业务完成情况、馆员基本情况、历届读者名单、人事变动文件、来访记录、会议记录等都是馆史建设的重要材料。
馆史建设应从身边做起,从小处着手。如不同时期的馆藏图章也是图书馆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的郭小林曾经就此撰写了论文《馆藏图章记录的川音图书馆史》发表在2009年第4期《音乐探索》上,他所在的四川音乐学院有70年的办学历史及其发展变化过程,都可以从图书馆藏书上各个历史时期加盖的各式各样的馆藏图章窥得大概,所以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加盖在图书上的馆藏图章是学校发展最直观最连续的见证,是学校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二)面向社会征集史料
一般说来,馆史资料主要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和各类实物展品,收集的范围主要包括全馆职工及老馆员家属,以及校内教师和学生等人。但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由于年代久远,几经迁徙,人事更迭,损失了很多珍贵的馆史资料。为此,加强馆史建设必须面向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征集图书馆各个时期的馆史资料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实物、照片等文献史料以及当事人和知情人等信息,对有价值的资料提供者图书馆将采取适当方式予以感谢。同时还要组织专人,主动出击,深人发掘馆藏、网络搜求、请教知情人及请馆领导开会发动等方式,广泛征集藏品,充实馆史资源。
(三)举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收集口述资料
目前在研究资料相对困乏的情况下,利用现代化工作手段保存口述历史资料可以作为馆史的侧面佐证,丰富馆史的内容,使之血肉丰满。很多图书馆的创建者或长期在图书馆工作,见证图书馆发展历史的老工作人员大部分都已离退休,有的已经作古,因此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收集口述历史材料,是当务之急。通过当事人口述所获得的信息,通常难以在官方文献中寻获,因此可以弥补文献资料之缺失。另外,与文献相比,通过被访者的语气、感受以及对当时场景和景况的描述,可以使原先呆板的历史场面鲜活起来。访谈的议题可以选择从人物生平史、图书馆沿革与发展史、某件重大事件发生时的图书馆情况、工作经验、体会、感悟等多方面去考虑,并结合本馆的人力、经费确定访问计划,采访对象当然要以年长者优先。
对采访到的口述历史要有一个去芜存菁、去伪存真的过程,应该对照多份口述资料,对照实物资料或文字资料,进行调查和甄别,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同时对口述资料必须要与其他文献信息一样进行专业的加工整理,进一步进行编目或标引。编目的项目可以包括:访问者、被访问者、被访问者简介、访问主题、访问时间、访问地点、访问时长、内容摘要、资料类型(手抄本、录音、录像)、被访者捐赠之资料目录、备注等。
(四)采用多种媒介展示馆史
对收集整理好的馆史资料要通过宣传手册、宣传展板、馆史展览、图书馆主页、竞赛活动、图书馆馆报等平面与空间相结合的多种媒介展示和共享。展示期间要尽可能地容许参观者随意浏览,展览内容也不必尽限于图书、照片、报纸和实物等形式,展示要有主题,可以考虑与校园文化、地方文化的结合,要以史为据,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本图书馆艰苦创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从以藏为主到以用为主等服务理念的变革等,这些展示具有较强的史实性、思想性和较好的观赏性。回溯本图书馆走过的跌宕起伏,将大大激发馆员和读者对图书馆的兴趣和热情,取得良好效果。如2009年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之际,举办了“百年记忆——国家图书馆馆史展”。展览从1909年京师图书馆筹建开始,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全景概观国图百年历史长卷,具体展示百年国图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吸引了广大市民前来观看,使大家对国图的价值有了深入的认识。
(五)在研究馆史的基础上,创新编撰馆史
馆史编撰在图书馆馆史建设方面是有很大的优越性,但不能仅仅简单纪事,粗陈梗概,在常规编撰之外,要注意创新。如在内容上突出图书馆建设理念的演变发展,像以藏为主的观念和以用为主的观念、闭门办馆与开门办馆的观念、特色发展的观念等等的转变历程。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在收集整理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研究者要熟悉纷繁的馆史史料,做到去伪存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观察史料,从中求得各种不同的结论,同时还要注重对人物、思想、学术等进行研究。为使馆史研究更加立体、丰满,在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所突破,馆史撰写要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要抓住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大政策调整、重大业务转换来写。同时研究不仅要从历史学、教育学的视角,而且从社会学甚至经济学等多个角度,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馆史,这样在馆史编撰时,才可以考虑在记述图书馆机构部门演变史、图书馆馆藏建设史和图书馆自动化网络技术发展史的基础上,进行若干提升。
总之,图书馆重视馆史建设,把馆史建设作为一个长期工作来抓,从史料收集、整理、研究、展示等方面采取有效策略,将大大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1]刘洋.时间观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J].华中建筑,2003(4).
[2]吴稌年.图书馆活动高潮与学术转型:古近代.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5:120.
[3]郝庆合.试论高校图书馆的馆史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4):29-31.
[4][美]查尔斯·H·布特,斯蒂芬·P·哈沙,吴彭鹏,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科技与阐述,1987:122-123.
[5]苏全有,史晓明.我国大学图书馆史研究的华丽篇章[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122-124.
G
A
1006-0049-(2017)21-01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