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族文化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7-01-30 03:48赵云营
山西青年 2017年21期
关键词:思政民族政治

赵云营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地方民族文化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赵云营*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而形成的智慧结晶,我国民族众多,文化也异彩纷呈。将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强化学生对课程的认同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地方民族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延伸和补充,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重要使命,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开展多样的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丰富课程体系内涵,增强教学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地方民族文化素材来对相关理论进行阐释说明或亲身体验,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和生活化,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和理解,更加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

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既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将民族文化融入教学体系中,既增加课程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又增加大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长期以来,我国各族人们和睦相处,休戚与共,但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历史原因以及境外敌对势力图谋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等因素依然存在。加强民族团结,培育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成为思政课教育的重要使命。

(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德育教育的首要责任。通过各地鲜活的具体的民族历史与文化,展现百年来各民族的奋斗历程,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强烈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地方民族文化资源体系的构建

不同民族地区具有各自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中更是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资源,将其纳入实践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培育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一)构建地方民族文化中蕴含的优良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体系

梳理民族地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典型和代表意义的优良传统美德,挖掘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文化资源,引入实践教学之中。如,“和合承德”中的“和合”就包含了承德历史上各民族和谐共存的内涵;承德地区爱国主义事迹和人物,如长城抗战的民族英雄孙永勤,千里击强虏的包森,历史永远的丰碑董存瑞,全国战斗英雄郅顺义,平泉、围场“红枪会”抗日等优良的爱国主义事迹。

(二)构建地方民族文学、艺术、体育等教育体系

民族文学、艺术、体育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和斗争中,体现出的意志愿望,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如满族纳兰性德的《饮水集》、顾太清的《东海渔歌》、文康的《儿女英雄传》;民间艺术如唐山的皮影戏、承德宫廷音乐——清音会、丰宁滕氏布糊画;民间竞技游戏如赛威呼,珍珠球、蹴球等,将其纳入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中,极大的丰富了课程的吸收力。

(三)构建地方民族节庆、风俗礼仪体系

节庆是民族发展过程中为了纪念某些重大事件或某些重要人物而形成的。风俗是人们所处自然地理、历史发展、经济政治观念在社会生活上的体现,以巨大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们。引导学生探讨节庆和风俗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不仅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还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如端午节“悬艾蒿,挂葫芦”,既传承对民族伟人的缅怀传统,又表达了平安健康的美好祝愿。

三、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途径

(一)整理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合理设计实践教学计划

不同的地域和自然条件下,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较大,根据学科类别的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建立不同的学科体系,根据体系内容和课程需要,制定教学案例和实践教学大纲,安排具体的实践活动。

(二)开展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定期举办知识竞赛、主题讨论、情景模拟、民族民俗展演等实践活动,把喜闻乐见的地方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既拓宽视野、陶冶情操、传承文化,又加强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为构建和谐校园,形成民族大团结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条件。

(三)创建地方民族文化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积极与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博物馆等部门和组织搭建民族文化实践教育平台,建立实践教学活动基地。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熟知民族历史与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加快成才的紧迫感和时代责任感。

(四)构建多部门相互协作的立体保障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校外,又与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密切相关。各部门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协同机制,既分工明确,又管理到位,服务到位,使我们的实践教学活动顺畅的开展。

以丰富的地方民族文化为基石,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为支撑,以培养社会优秀人才为核心,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思政课教育的重要途径。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N].中国民族报,2015(8).

[2]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2-27.

[3]郑家成.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中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J].贵州民族研究,2016(12).

G

A

1006-0049-(2017)21-0044-01

*2017年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的阶段性成果。

赵云营(1978-),男,河北兴隆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猜你喜欢
思政民族政治
我们的民族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