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鉴赏》及其局限性分析

2017-01-30 03:25:41
山西青年 2017年2期
关键词:布鲁克斯沃伦人物性格

吴 玲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34

《小说鉴赏》及其局限性分析

吴 玲*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34

小说鉴赏是一门极为高深的学问,布鲁克斯、沃伦合著的《小说鉴赏》是读者们如何进行小说阅读与鉴赏的专业文本,该书从文本结构入手,注重细读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但是,这本书本身也存在着诸多的局限与不足,本文将对《小说鉴赏》的特征与局限性等进行具体的分析。

《小说鉴赏》;文本细读;局限与反思

布鲁克斯是“新批评”学派的中坚力量,其进行文学批评的核心方法论便是“文本细读”。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的不断繁荣,各类电子产品如手机、PC阅读器、Mp4等掌上工具应有尽有,极大地改变了世人阅读小说的方式与内容。与此同时,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批评方法论如后现代主义、“跨学科”文化研究等异军突起,研究内容被扩展至整个文化场域,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等的要素被不断地被引入小说研究领域,在开阔文学批评视野的同时也忽略了对纯文本的“细读”分析,这种方法便走到了边缘的境地而转入式微。

一、《小说鉴赏》的特征

在本书中,布鲁克斯和沃伦坚持立足文本,探寻短篇小说的意义与价值,小说被当成是艺术品来鉴赏而不是被当成社会学的一份材料来加以利用。如对《万卡》的讨论:《小说鉴赏》认为《万卡》打乱了正常的叙事逻辑而以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手法另起炉灶,并以“万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祖父写信”这一个动作将所有情节连贯起来,开篇引起读者对万卡苦难命运的关切,“地址不明的信”又在结尾与“祖父坐在灶台上,耷拉着一双光脚,给厨娘们念信”一起揭示出万卡的信只是他自己美好的幻想而形成情节上的突转,激起读者们对小万卡强烈的同情心。在对这篇小说的讨论中,布鲁克斯和沃伦认为,假定用另一种写法,只是大致按年代顺序如上文所分析的正常的时间顺序讲述这个故事,那么“这篇小说根本就毫无小说味道了,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篇充满感伤气氛的速写。”显然这些讨论所要表达的意图,与原作者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不谋而合。

再如“人物性格”一章:①对相对平庸的人物和“有个性”的人物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布鲁克斯和沃伦认为,作家决定何时对人物的特征和时间进行概括,何时进行直接表现,何时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感情,这些取决于小说的基本目的,取决于小说的结构方式,这种方式使情节得以展开,经过错综复杂的中间阶段而最终促成不可避免的结局。②人物性格与人物语言的一致性:布鲁克斯和沃伦认为,人物语言是揭示人物性格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不同的人物性格拥有不同的语汇及其组合方式,要使作品可信,作家必须使他笔下人物的说话符合为其设定的性格特征。③要把握人物之间、人物与自然之间、人物自身内部等的冲突:布鲁克斯和沃伦认为,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④人物行动与人物性格需保持连贯性:布鲁克斯和沃伦认为,就小说自身而言,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各部分是如何连贯而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的,对于人物而言,则是人物性格的连贯性。人物可以是罪犯、疯子、有怪癖的人,但是,他的思想和行为必须完全连贯统一:如《项链》,玛蒂尔德是个高傲、虚荣并有强烈自尊的女人,这种性格特征使得她不能随随便便去参加舞会,不能轻易对好友说出自己丢失了借来的钻石项链,也使得她不能去购买假的钻石项链以蒙骗朋友——这一切性格因素在人物身上是一以贯之的。

二、《小说鉴赏》的局限性及反思

然而,对于《小说鉴赏》及其传达出来的文学批评方法,笔者认为仍存在几点局限并需要对之加以反思。首先表现出来的局限性便是过分强调“文本中心论”,将小说视为一个封闭、独立而自足的整体,而相应地忽略了对小说外部因素的考察。福柯曾说,重要的不是话语讲述的时代,而是讲述话语的时代。如果仅仅对小说进行内部各要素“细读”,就不能理解不同时期同一人物形象的不同描述。例如叶辛的《蹉跎岁月》中对恶霸左定法的描写,“黑胖脸盘”在“十七年”与“文革”文学中代表一个人的忠厚老实,在这里却变成了专制、落后、凶狠的表征,这就导致小说研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会丧失对一些问题解答权或失去解答的全面性。

其次,对“文本细读”可行性的质疑。首先,《小说鉴赏》中的方法仅适用于某些特定的小说,这些小说有着独特的人物、构成情节的动作、剧情多番转折、巧妙的结构等等,但是对于一些平淡的或是纪实性的小说却会失去其解释的力量。比如中国“红色经典”系列小说,其一致的主题、人物设置、情节节奏与叙述视角注定了对它们的分析将会千篇一律。最后,《小说鉴赏》共选取中短篇小说51篇,其中美国32篇,法国5篇,英国4篇,俄国4篇,意大利2篇,阿根廷2篇,爱尔兰2篇,这几乎是西方文学独霸的格局,而忽略掉了对东方小说的选取。这无疑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从而也使得这种文本分析方法在分析东方文学时显出套用的色彩。

第三,对该研究方法接受上的功利性,使得“文本细读”逐渐沦为批评的工具,失去了其独有的地位与意义。女性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心理分析批评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对“文本细读”方法的运用,与其说是理论借鉴与结合,不如说是这些批评方法将其视为批评展开的手段与工具。

但是,反思并不等于否定,文学批评界应该保持中庸态度,将外部研究与“文本细读”相结合,既重视对文本外部各因素的宏观把握,也不放弃对文本内部各要素的微观分析。如福斯特所说,“小说的基本层面就是讲故事的层面,对所有小说而言这是至高无上的要素。”因此,对小说鉴赏这门学科来说,“细读法”作为一种批评实践,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对文学作品进行细部分析的方法论。而它本身存在的诸多局限,却是引起批评家们不断地寻找文学批评的新思路并改进现有批评理论的动力。这就要求批评家既要立足文本,又要与历史、政治、宗教、民族等范畴建立密切的联系,从而达到一种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思路。这对批评家来说是极为困难的,但也是十分必要的。

[1][美]布鲁克斯·沃伦.小说鉴赏[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87-358.

[2][英]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22-24.

吴玲(1990-),女,河南信阳人,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I

A

猜你喜欢
布鲁克斯沃伦人物性格
歌剧表演中的“移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效果透视——兼谈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表达
乐府新声(2022年3期)2022-11-21 08:38:12
拉长时间的公平
做人与处世(2022年5期)2022-05-26 23:08:30
巧克力
家庭百事通(2017年8期)2017-08-12 19:12:36
一朝承诺,八年坚守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基于人物图像视觉特征的人物性格隐私分析
通信学报(2016年11期)2016-08-16 03:20:43
美国沃伦·阿尔波特基金奖概览(上)
中国市场(2016年44期)2016-05-17 05:15:12
话语情态与人物性格塑造
当代修辞学(2013年3期)2013-01-23 06:41:22
该死的树叶
上海故事(2012年6期)2012-04-29 00:44:03
对诚实的最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