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前期剧作中的虚化现象研究

2017-01-30 03:25:41马存贵
山西青年 2017年2期
关键词:曹禺戏剧现象

马存贵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曹禺前期剧作中的虚化现象研究

马存贵*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曹禺在我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很多作品都广为人知,被誉为是东方的“莎士比亚”。在曹禺的戏剧作品中,虚化现象是其中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曹禺通过对虚化景物的营造,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虚化世界,在戏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本文就曹禺前期剧作中虚化现象进行研究。

曹禺;虚化现象;前期剧作

在曹禺的很多作品中都使用了虚化现象来进行情感的烘托,这样就能够在情感上与观众产生共鸣,而这种感觉随着时间的流逝还会萦绕在人们的心头,也许人们早已忘记了具体的情节,甚至连其中的人物也不曾记起,但是正是使用了虚化的表现手法,即使时光流转,那种感觉还依然留在观众们的内心之中。在曹禺前期的戏剧之中,就是运用了很多虚化的情境来进行气氛烘托,从而使戏剧的表现力更加具有张力,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戏剧风格。

一、虚化现象的含义

虚化现象是中国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采用虚化的方法能有效的增加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例如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中,喜欢进行大面积的留白,这里的留白就是虚化现象,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目的,采用虚化的手法能够激发观赏者无尽的想象,从而渐渐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让艺术作品具有更高的表现力。

在古代的戏曲创作过程中,人们非常注重使用虚化现象来进行艺术创作,有很多的艺术家都在作品中明确表示,实景与虚化进行结合才是最完美的艺术呈现之道,而将虚化艺术运用到恰到好处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清代著名的戏曲家李渔说过,“即不如离,近不如远,和盘托出,不若使人想象于无穷耳。”这句话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就是,采用虚化现象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激发观赏者无尽的想象,让观众们真正去感受戏剧的内在艺术价值。

在现代戏剧创作过程中,虚化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在进行故事叙述的过程中,艺术家们经常会将一些重要的故事情节放在幕后进行,在台上仅仅表演一些比较平常的内容,这样观众们就会对那些没有在舞台上表演的情节产生兴趣,从而激发无穷的想象,这就是虚化现象在现代戏剧中的应用。艺术家们巧妙的运用虚化现象来打破了传统的叙事规律,将故事中最具有想象空间的情节隐藏到幕后,从而极大的激发了观众们的兴趣,让观众们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并让这种感觉一直停留在心理,从而获得良好的表现效果。

二、曹禺前期剧作中虚化现象的内容与特点

(一)虚化现象的内容

在曹禺前期的很多戏剧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化现象,这些虚化现象不是曹禺的偶然为之,而是进行刻意深化的。在他手下的虚化现象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曹禺经常能够将人物形象、环境和情节进行整体处理,让他们显得更加协调,然后通过对这些细节内容进行虚化处理,从而让人们在一部戏剧作品中就能看到一个世界,因此曹禺前期剧作都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曹禺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内容的虚化处理的。

首先,就是将时空的概念虚化,在曹禺的作品中,我们无法明确的感觉到故事是发生在什么时代背景下,这样人们就无法进行主观思想的带入,从而让观众们完全的走入到作者所创造的世界中去了。这就是所谓的时空虚化,通过为人们营造这样一个虚幻的世界,就能够更好的激发人们的主观情感,从而去不自觉的寻找自己在戏剧中的影子。例如在《雷雨》中,说故事发生在十年前的一个雨夜,地点是在周公馆中,这样观众们就会对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产生疑问,其实这些具体的时代背景都不重要,作者是故意淡化了这样的时空背景,从而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就可以跟每一个观众内心相吻合的背景相联系,这样就极大的增加了戏剧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让每位观众更好的实现情感的带入。

其次,就是对人物形象的虚化,人物形象在戏剧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可以更好的传递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增加戏剧的表现效果。在曹禺的作品中,不仅有很多实际的人物形象,他还通过虚化人物的方法常作出很多虚幻的形象,例如雷雨、金八等。这些人物形象都没有实际的登场,但是却让人们更为熟知,这就是虚化人物形象的厉害之处。这些虚幻的人物一般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人物特征。他们的形象一般与戏剧中的实际人物相对立,例如雷雨就是代表的黑暗力量,给人们带来痛苦,例如古北京人,他们则是代表积极阳光,给人带来希望。这类虚幻人物一般不是大善之人就是大恶之人,通过人物虚化的方法,让他们具有了更强的舞台表现力。

最后,就是对外部景物的虚化,在戏剧作品中另外一个影响作品表现力的因素就是外部的环境,景物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实像,但是外部的景物也是一种虚像,景物是人为营造的,在一定程度上也经过了人为虚化的处理,人们看到的景物在一定程度上来看也就是内心景物的主观呈现。作者通过象征、暗喻等手法来赋予外部景物新的含义,这就是一种景物虚化的具体表现。

(二)虚化现象的特点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需要作者进行多方面的刻画,才能呈现出戏剧应有的表现力。而虚化现象也贯穿于整部戏剧的每一个细节之

中,其中从人物到环境再到故事背景,作者都使用了虚化的现象,这样才能让观众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虚化现象在戏剧表现中主要有主观性、朦胧性以及象征性等特点。

首先,就是主观性,因为任何戏剧作品的创作,都包含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意愿,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就会加入很多作者自己的想法,这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暗含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在创作的过程中将大量的内容进行虚化处理,将自己的情感赋予到这些虚化现象中。

其次,就是朦胧性,虚化的现象往往代表着故事情节中无法用语言来具体形容的东西,这些东西具有非常大的可变性,每个人都会对其有一种主观上的认识,因此虚化现象就具有了朦胧性。

最后,就是象征性,虚化现象是构成一部完整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者也要在虚化部分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戏剧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某种情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种情感意向寄托到某一具体的东西上,这样就能让虚无缥缈的感情变得有血有肉,而使用虚化现象,更能够加深人们对各种事物的印象,因此象征性也就成为了虚化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虚化现象的文化背景

众所周知,在戏剧的创作过程中,必然存在有虚化的现象,这是一种表现出戏剧内容和情怀的独特方式。其实不仅是中国的戏剧经常运用虚化的手法,外国作品中也时常能够发现虚化的痕迹。很多作家在利用虚化方式描述戏剧的时候,描绘方式比较简单,因此不能引起读者对此的重视,而曹禺先生的戏剧中着重打造和呈现一个虚化的背景,大大超过了那个时期人们所推崇的美剧等外国戏剧,最终也开创了我国戏剧新的表现时期。曹禺先生在设置虚化场景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外国作家所使用的表现形式,同时又融合了我国带有民族性和传统性的因素在内,因此读曹禺先生的戏剧会发现一番新的天地。

曹禺先生对于虚化表现形式的偏爱并不是特例,其灵感是从我国传统戏曲中虚实结合的手法中总结而来,他多次对周围的人说虚实结合的重要性,应该虚化的地方必须加以虚化,而着重现实表现的方面就必须写实,这样才能将戏剧完美的状态呈现出来。他亲自将虚实结合的方法应用于戏剧之中,很多人们认为被他忽视和漏掉的人物其实都是虚化的表现,代表着戏剧中台上的人物的另一方面,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创作的主体思想。作为一位中国的土生作家,曹禺先生受到传统文化影响非常的深刻,因此他前期剧作之中能够发现明显的虚化形式。

仅有传统文化的影响还不够,曹禺先生戏剧的创作还借鉴了外国戏剧的表现手法,他本人就非常欣赏莎士比亚和易卜生等著名外国的剧作家。比如易卜生在创作戏剧的过程中,经常通过回忆重现的方式将事情的脉络展现出来,而这也带给曹禺极大的创作灵感,丰富了他虚化的表现形式。后来他在创作《玩偶之家》的时候,就采用了这种溯回的方式,从要债这件事情开始,表现了娜拉他们经历的事情,现在发生的事情能够呈现过去所发生的,而过去发生的事件又在不断推进事情发展的进程,构成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内容。还有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原野》等作品,也同样采取了虚化的表现形式,每件事情都没有清楚的表达出来,但是从每个事件之中人们又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具体发生的情况,最终将戏剧引入高潮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发展,激发他们自己对于戏剧中人物和事件的情感,从而体现了曹禺先生着重所要表达的思想。

再者,曹禺先生戏剧中虚化现象的出现,和他自己进行戏剧创作的理念必不可分。他前期创作的很多作品既是戏剧,同时也有诗化的成分在内,他自己也曾经承认,自己的戏剧走向呈现诗化的情况,有时候不清楚自己表达的内容是否有观众可以理解,而对于社会问题的深思又找不到解决的出路,因此他将自己创作的戏剧中呈现出诗歌的意境迫切的需要这种形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他创作的戏剧之中人物情感的走向以及情绪,都有他自身的影子在内,戏剧之中充满了感情的诉说和表达,因此呈现出了诗文的意境。他将戏剧诗化,并不是将戏剧的表现格式改编成为诗的格式,而是戏剧中的精神转变为诗歌的精神状态,每个戏剧中的小故事,都给人以诗的韵味。曹禺先生前期创作戏剧中很多人物和背景进行了虚化处理,将时间和空间线索进行模糊的处理,给人一种静谧的美好,同时又能够感受到模糊而紧张的感情。种种虚化的现象以其强大的展现力度,使得曹禺先生的戏剧历久弥新,成为我国戏剧中的典范。

四、虚化现象与现代戏剧审美之间的关系

随着戏剧水平的不断发展,曹禺的戏剧历久弥新,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这主要是因为他的戏剧非常符合人们现在的审美标准,而虚化现象作为曹禺戏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虚化现象可以让很多的人或物具有更强的表现效果,因为戏剧中的情节是整部戏的核心部分,运用虚化现象后,可以将这些核心的情节具有更前的表现力。而情节的组成还有实景与虚景之分,实景主要是一些世界呈现出来的东西,这些实景的设置要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规律。而虚景则是一种虚化现象累积而形成的一种东西,这些东西虽然没有实际出现,但是作者会通过一系列的侧面烘托来为这些虚化现象进行铺垫,随着这些虚化的现象进行累积,就能够让观众们在意识里形成深刻的印象,最终符合了人们的审美要求。

虚化现象往往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人们在欣赏一个事物的过程中,必然会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开始进行观察,但是世间万物都包含着自己的哲理,因此需要我们透过事物的现象去寻找他们的本质。在曹禺的作品中,作者通过虚化现象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这样一个黑白对立的世界内部,饱含了作者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丑陋,这些东西通过我们对虚化现象的深入分析,都能够从中找到他们的影子,作者将自己岁对世界的认识隐藏在这些虚化的现象中,因此让戏剧具有了一定的思想内涵,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就会带有更加理性的眼光来进行品味,因此在曹禺的作品中,很多的虚化现象都揭示了一定的生活哲理,让其更加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

五、小结

总而言之,在曹禺前期的戏剧作品中,使用了很多的虚化现象,这些虚化的现象让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强的表现力。作者通过将各种意向进行虚化,成功的赋予了这些意向新的情感,将要着重刻画的对象故意放在幕后,这样就能激发出观众们无穷的想象,观众们在想象的过程中,就会寻找到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的地方,让曹禺的戏剧变得更加具有表现力。

[1]宁娟.论曹禺前期剧作中的虚化现象[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李光荣.试论曹禺剧作的"虚化空间"[J].民族艺术研究,2014(5):27-30.

马存贵(1993-),男,回族,青海人,渤海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在读。

I

A

翠.曹禺戏剧形象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3.

10.7666/d.y1223974.

猜你喜欢
曹禺戏剧现象
有趣的戏剧课
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06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金桥(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36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13
戏剧类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4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曹禺与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
从《日出》看曹禺怎样处理戏剧结构的矛盾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