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内在关联性

2017-01-29 16:22王光秀
山西青年 2017年24期
关键词:人学理论课马克思

王光秀 罗 丹

1.桂林医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3.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宝都街道办事处,山东 昌乐 262400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内在关联性

王光秀1,2*罗 丹3

1.桂林医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3.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宝都街道办事处,山东 昌乐 2624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观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已经成为近年中央高度重视的问题,继而成为各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视阈出发,以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为理论依据,努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内在关联性,为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人学;内在关联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人的本质论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的本质问题。只有理清这一本源性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的人学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科学化的过程。根据马克思的文本,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三个界定,即: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①这三个界定是马克思于不同时期先后给出的,这三个界定之间并非孤立无联系,而是有其深刻的关联性。

(二)人的需要论

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视角是人的实践和在实践中形成的多重社会关系。人的需要的产生和满足经由实践来实现,人的实践也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进行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和社会关系中经过对人的需要的考察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三者之间层层递进,由低到高。

(三)人的价值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审视人的价值时,依然是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因此,我们不能离开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离开人在社会中的关系来抽象地孤立地谈论人的价值,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在社会关系中从事着实践劳动的现实的人才有价值。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想的真理性,人只有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②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就确立了他一生的哲学价值诉求是人的解放,即“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③同时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的人生价值,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价值观进行辩论,树立高尚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个人主义人生价值观、实用主义人生价值观,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人生价值观。

(四)人的发展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散见于其诸多著作中,虽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但马克思始终都将人的发展作为考察人类社会的重要内容。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性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表彰着人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的发展史。因此,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人的发展的三种形态:“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自由个性”阶段。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一个丰富的思想宝库,其中蕴含的内容每一层面又包含许多具体的方面,以上四个内容仅作为其主要内容加以梳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研究其他学科和活动提供一项基础性的理论。实践证明,在诸多实践活动中如果不去认真审视人的作用,思考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就容易在其中产生偏差,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以其实践性、批判性、开放性、发展性未解决当代现实问题和人的困境提供了科学指导。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内在关联性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范式人学转换的理论基础

“范式”是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是指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同拥有的研究传统、理论框架、研究方式、话语体系等等。④建国后,我国未能自觉地关注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因而,学者近年来的研究范式正逐渐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哲学范式向人学范式转换,使研究进一步回归生活、贴近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提出便是此转换研究的成果之一。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范式人学转换的哲学基础,为其研究的深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上的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本身就是培育人、塑造人的实践活动,它的对象是人,其最终目的也指向人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便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人的本质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质上规定了实践教学要立足于人的现实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人的需要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提供了参考,要注意满足学生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的动力;人的价值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清晰的价值目标,在注重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统一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人的发展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过程性目标,将促进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贯穿性目标,分阶段推进一以贯之,注意实践教学的连续性。不难看出,要想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范式的人学转换势必要将研究重点放在“人”的身上,放在实践着的“人”的身上,在实践教学中突出人的主体性、需要以及价值。只有这样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要求,才能真正发挥理论对于现实的指导作用。总之,马克思人学理论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僵硬教条的,要具有灵活性、开拓性、创新性,要在实践中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⑤

(二)充分把握人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对旧唯物主义教育观进行了批判:“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⑥马克思、恩格斯在此就特别强调指出人的能动的作用对环境和教育的改造,并看到了基于实践的环境和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人既然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同样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之主体。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把握人的主体性对于实践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教育者是否真正明确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并且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能够将学生作为主体加以思考。比如,是否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的需求、不同年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接受程度等。其次是高校能够提供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物质支持,比如学生用于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教师课时量和课时费与理论课的区别度、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等。再次是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否能提供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人性化评估标准,人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难以量化,因此在评价时应注意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事实上,不仅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充分把握人的主体性,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提供了一个优异的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是物质世界的改造者和社会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的观念,明确自己的社会历史使命。在实践教学中激发人的需要,满足人的健康合理的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不断增强和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是属于规定性的要求,实践教学必然要求其过程中人的作用的发挥,而人想要在此其中切实发挥作用势必要确保其能动的主体性的地位。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大学为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优渥的环境和理想的场所。高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具体的目标都应该围绕着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来制定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课教学有着极大的优势,其灵活性、多样性、实践性能够在实际行为中将语言、文字、符号无法表达的知识传递给受教育者,学生通过直接性的经验获得知识和感悟,这无疑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才。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性目标,它的每个环节中都应将此目标一以贯之,并且应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目标来实现,建立符合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前面我们提到过教育和实践相结合是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便应该成为一项长期应该坚持的教学环节,并将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实践教学的持续性目标。教育的延迟性使得其功能和效果的发挥也许并不能立竿见影,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也不是通过三到四年的学习就能实现的。但它对人的影响却是植根于人的思想深处的,人的气质、道德品质、思想觉悟、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等都会显现出当年所受教育的影子。我们不能因为在短期内不能实现的目标而否定这一目标的可行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不应只是工具性的,因此,将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长期性和根本性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定位有着重要作用。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从宏观上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现实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在理论课的教学中也多是宏观性的说理的内容,虽然高校教师已经在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力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的丰富性、生动性和通俗性,但由于单一课堂形式的局限难以达到预想效果。在探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诸多研究中,以实践性为根本特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以其灵活性和多样性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操性,为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架起桥梁。思想政治教育就其本身来说就是专门育人的工作,人通过教育发展的程度如何是丈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标尺。大学教育应该是既能够发展学生实用性的能力和技能,又能够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文化底蕴、道德品行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性的能力。高等教育的优势之一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系统的、有组织的、有正确导向的教育指导,为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扎稳根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是从实践理性的角度出发,由内向外地通过主观意识作用于实践,并外化于客观实在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是最直接最主观的感受,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带动更高级需要和发展的成长和实现。这是单纯的理论课教学所不具有的优势。在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以实践的理论基础来实现实践着的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从人的需要、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的人学视角出发去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更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实质性回归。

[注释]

①赵家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20.

②张南生.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J].湖湘论坛,2009(1):32.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443.

④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10(7):3.

⑤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6.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

[1]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张建霞.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实现的认识[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2):93.

[3]张南生.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J].湖湘论坛,2009(1):32.

[4]赵家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25.

[5]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10(7):3.

王光秀(1963-),女,广西桂林人,博士,教授,桂林医学院,思政部主任,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比较德育教育研究等;罗丹(1989-),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宝都街道办事处,科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等。

G

A

1006-0049-(2017)24-0068-02

猜你喜欢
人学理论课马克思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花农精神:教育学就是人学——李保均长篇小说《花农》简评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北人学没
家园忧思与人性之殇——“生态学”与“人学”视野下的“山珍三部”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