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敏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因“自知”称义的心路历程
刘 敏*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天路历程》是17世纪英国作家约翰·班扬旨在宣传基督教义的一部扛鼎之作。本文以作品为基础,以“自知”为出发点,通过对《天路历程》中“自知”精神的深入挖掘,来探求促使主人公基督徒踏上天路历程的真正动力,从而得出这部心灵之作崭新的“自知”的宗教品质,同时也为人们今后研读这部著作提供一个新的视点。
自知;天路历程;基督徒;信仰;行动
哲人塔列斯在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留下了这样一句圣言:“人啊,请认识你自己。”字句虽短,却道出了生命的真谛。两千年后,英国作家约翰班扬在《天路历程》中,将这句圣言阐释到了极致,作者让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踏上了寻找上帝的道路,在这场艰难崎岖的旅程中,基督徒不仅仅是在靠近上帝,更重要的是,他在逐渐认识那个真实的自己。在这部字里行间皆飘溢着宗教思想的经典著作中,作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自知”的力量与气息。
《天路历程》的主人公基督徒衣衫褴褛的站在自己的家乡毁灭城的土地上,他的身上背着沉重的罪孽,手里捧着圣经,痛苦地呼喊着:“我该怎么办?”①此时的基督徒虽已明确知道他的家乡即将被天火烧毁,身上的重负也要将自己毁灭,但他依旧找不到“得救”的出路。在毁灭城里,他无法认识自己。不仅如此,整个城市的人都是在一片混沌中生存。而基督徒通过手里捧着的圣经,产生了想要认识自己的渴望。宣道师鼓励他踏上一条通往闪着亮光的小门的道路,基督徒勇敢地接受了宣道师的建议,下定决心要去追求“永恒的生命”。从这一刻起,他踏上了真正的人生之旅,一场不断靠近“真实自我”的精神洗礼也随之开启……
真正的人生之路从来不会是开阔平坦的。朦胧的自我认知使基督徒在旅程伊始仍然处于困惑阶段,这就使他轻而易举地掉进了老世故与合法先生的陷阱。偏离正途之后他因背上忽然变得更加沉重的包袱不知所措起来。这时宣道师出现在他面前,严厉地指责他已然违背了上帝的警戒的行为。这时基督徒才真正意识到得到救赎的人必因信而生,只有相信上帝,才能得到永恒的生命。基督徒正是由于对自我的判断有了进一步清晰的认知,认识到拯救自我的唯一途径便是信仰上帝,因此,他消除了寻求安逸的侥幸心理,通过对自己思想的进一步剖析,增强了信仰的力量和勇气,一路上摒弃杂念,终于走进闪着亮光的小门,也离真实的自己更加接近。至此,基督徒对自己未来的走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毁灭城仅仅认识到自身的罪孽、想要忏悔的心灵在这里得到全新的洗礼。作者在这个时候让基督徒身上的重担掉到十字架下的深渊里去也就合情合理了。
因信仰上帝而抛开了罪孽的基督徒,换上了崭新的衣衫,开启了新阶段的天路之旅。谨慎、贤惠、虔诚和仁爱用美酒佳肴热情款待了基督徒之后,为他配备了坚利的武器,这预示着主人公为信仰而战的行动即将开始。在这个阶段,基督徒自我认知的结论就是要把自己毫无疑问地交付给上帝,此时的主人公需要通过行动来进一步完善他对自我认识的判断。所以,邪恶的魔王在这时出现就再合适不过了。面对魔鬼的诽谤,基督徒义正言辞地回答魔王:“我所侍奉和敬重的君王是慈悲的,他乐意宽恕人!”②如此一来,魔王就已经在基督教教义面前败下阵来。在这场恶斗中,基督徒通过行动进一步明确了自我认知的正确性,那就是坚定对上帝的信仰。此时,历经艰难的天路旅客终于碰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忠信,两人在宣道师的告诫下一同携手跨入了又一道考验的门槛——浮华市集。在这个市集中,随处可见的是欺骗、偷窃和谋杀,两位天路旅客对这里的一切感到不屑,向这里的居民大声呐喊“我们要买的是真理。”③忠信虽然最后在俗世受尽折磨死去,但却在天使的号角声中顺利进入天堂,得到永生。基督徒还不能彻底认识自己,所以在逃脱浮华市集后,他仍有一段非凡的旅行。从忠信的灰烬中出生的盼望,在此时成为基督徒的伴侣。他们抵制了各种诱惑之后踏上了一条崎岖不平的大路,这时,在他们面前又出现了一条平坦舒适的小径。基督徒怀着侥幸的心理,唆使盼望和他一起踏上“安逸的小径”。上帝对他们的欲望降下了可怕的惩罚,将他们送入绝望巨人的手里。这时的基督徒不能不说是在认识自我的道路中又一次迷失了自己。在同伴的鼓励下,基督徒找回了自己的信念,再次回归正途。此时,这两位天路旅客在历经艰险之后,已离危险的边缘越来越远。他们用真理的语言驳斥了无知的诡辩,以虔心的对话度过了着魔之地与死亡之河。最终,基督徒与盼望完成了这场认识自我的旅行,在坚定信仰的支持下,成功踏入了永生的家园。
《天路历程》这部宣扬宗教教义的传世经典,旨在向世人揭示追随上帝的力量。书中再三提倡的“信仰”,究其根源,在于世人对自我的深入挖掘与剖析。准确地说,书中主人公的寻找上帝之旅可以被看作一场认识自我的精神之旅。真正地认识自己,才可以还心灵沃土以一片恬淡的轻灵与宁静。
[注 释]
①约翰·班扬.天路历程[M].赵沛林,陈亚珂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②约翰·班扬.天路历程[M].赵沛林,陈亚珂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7.
③约翰·班扬.天路历程[M].赵沛林,陈亚珂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2.
[1]约翰·班扬.天路历程[M].赵沛林,陈亚珂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涵.天路历程的文学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刘敏(1992-),女,山西大同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在读。
I
A
1006-0049-(2017)05-01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