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歌舞剧《山歌情》的音乐创作特色*

2017-01-29 17:10
黄河之声 2017年6期
关键词:歌舞剧采茶戏赣南

袁 瑾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赣南采茶歌舞剧《山歌情》的音乐创作特色*

袁 瑾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赣南采茶歌舞剧《山歌情》是一部现代赣南采茶歌舞剧的代表剧目。它首演于1992年,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以及“首届牌禺戏剧文学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其中由陈裕光先生创作、编曲的音乐,曲调优美动人,作品大量采用“兴国山歌”、“宁都道情”、“于都古文”等音乐元素,并大胆采用“主调选择”与“主题贯穿”的创腔手法,其中音乐与剧情达到完美融合,使得该剧成为赣南采茶戏众多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山歌情》;赣南采茶歌舞剧;音乐创作特色

赣南采茶歌舞剧《山歌情》是由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当年称赣南采茶歌舞剧团)创编、演出的一部现代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目。它首演于1992年,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以及“首届牌禺戏剧文学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2009年,该剧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献礼演出剧目压轴登场国家大剧院,再次获得各方的关注与赞誉。该剧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赣南中央苏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爱情故事:山歌大王贞秀与明生相恋,却在封建礼教的逼迫下与满仓结婚。这段情感纠葛在新文化与旧观念中冲突,却在革命的血与火中升华。故事的最后,三个人都选择了为革命献身。全剧情节曲折动人,歌舞戏融为一体,特别是其中由陈裕光先生创编的音乐,曲调优美动听,扣人心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品大胆采用“主调选择”与“主题贯穿”的创腔手法,大量吸收“兴国山歌”、“宁都道情”、“于都古文”等民间音乐元素进行创作,歌曲与剧情达到完美融合,使得该剧成为赣南采茶戏众多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一、采用“主调选择”与“主题贯穿”的创腔手法

传统的赣南采茶戏音乐,往往采用曲牌连缀体的创作手法,即戏中的音乐是由一首首独立曲牌联接起来,完成戏剧任务的。随着赣南采茶现代戏的创作排演,传统赣南采茶戏唱腔音乐一直沿用的曲牌连缀套曲形式得以突破。特别是《山歌情》的音乐,采用“主调选择”与“主题贯穿”相结合的创腔手法,即在赣南采茶戏传统曲牌中,一方面选择与表现内容和人物性格相吻合的曲调作为某一个角色的基本腔调;另一方面,在主题基本腔调的基础上,经过变化发展后不断出现反复使用,贯穿始终。“主调选择”手法有利于发挥每一个曲牌特定的表情功能,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主题贯穿”手法适于表现戏剧情节和戏剧矛盾的起伏与发展,表现各种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二者结合,共同完成采茶歌舞剧这种综合艺术所给予的任务。

如,《十二月共产歌》是一首极具特色的红色歌谣,作为贯穿全剧的典型音乐共出现四次。全曲以月份为单位共分为十二段唱词,采用分节歌的形式反复演唱,并具有明显自身特点,即:歌词内容改变,衬词内容与顺序不变。情绪欢快热烈,节奏多用十六分音符。表达了工农群众对共产党所领导的红军推翻旧社会的盼望之情。

作为《山歌情》中的经典唱段,《十二月共产歌》每一次的出现对剧情的发展来讲都有若不同的含义。第一次是出现在第一场斗歌中,贞秀被评为山歌大王,心中非常欣喜,唱起此曲,表达的是获奖后的喜悦和对共产主义的企盼。此曲唱罢后,贞秀就被迫圆房,歌谣的演唱既是用来衔接这样急转直下的命运,也是剧情情绪的过渡,更是与下一场的暗淡音乐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第二次的出现是在蓝衫团扩红宣传阵地上,此时的贞秀在倍受屈辱后重新唱起山歌,其喜悦的心情是溢于言表的。但此处的演唱在剧情上更多的还是表现歌谣对革命的作用,此处的歌谣被更多的赋予了政治色彩。第三次是出现在乡亲们英勇就义前,集体高唱《十二月共产歌》。表现了赣南人民在敌人的威逼下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此处出现的《十二月共产歌》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力量,赣南人民作为当时劳苦大众的一个缩影,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盼望和对共产主义终将实现的信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第四次再最后一次)的出现是在全剧的尾声,众人因保护山歌大王而英勇就义,满仓从牺牲的人群中爬起来,背影前行独唱《十二月共产歌》,此处的音乐情绪悲凉哀伤却不乏希望。“十二月共产像过年,红军到了有五六千,不怕死来不要钱,就爱夺取大政权。嘿呀嘿当真,嘿呀嘿没错。就爱夺取大政权。”预示着革命的希望,升华了全剧的主题,并与开头的演唱相呼应,表明革命终会胜利,共产主义总要到来的坚定信念。

又如出现在该剧最开头并贯穿全剧的那一首采茶戏曲调,它每一次的出现都带有不同的歌词,但曲调是不变的。第一次出现时歌词是这样的:“ 的(我)哥哥 的(我)妹呀,追着日头我俚(们)去趟山水”;第二次出现时歌词则变为:“想起恋妹会发颠,深山蒙雾喊火烟”。之后,该旋律在剧中多次出现,成为表达男、女主人公之间相恋之情的重要线索。据说“ 的哥哥 介妹呀,追着日头 们去趟山水”这两句唱词是作曲家写出了动人心魄的旋律,感动了作曲家之后,再填上去的词。为该剧起到了传神入化的作用。

二、民间音乐的大量运用

赣南采茶戏的“歌”的祖先都是当地的民歌小调。《山歌情》中的音乐,不仅吸收了兴国山歌、赣南闽西山歌等旋律因素,还大胆采用了宁都道情、于都古文等民间音乐元素,为戏剧刻划人物及丰富舞台效果起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山歌情》第一场及第六场的“对歌”场景中,都是采用兴国山歌的典型元素“哎呀咧”作为每一次对歌的开场白,表现出苏区人民朴实勤劳、热爱生活、崇尚自由、充满智慧的崇高形象。也正因为该剧大量用到山歌音乐元素,故也有说法称应将该剧由“赣南采茶歌舞剧”改为“山歌剧”更为合适。

再如,在《山歌情》第五场中出现的《一条手巾三尺三》就是源于最淳朴的,流传于赣南闽西一带的山歌,它的歌词是这样的:“一条手巾三尺三,送给亲哥把军参,手巾系着妹的心,哥哥喂……跟稳哥哥打江山。”这是一首五声调式,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四句式山歌。其中第三句歌词“哥哥喂”是典型的处于歌曲结构之外的称谓性衬词。歌词1、2、4句是结构规整的七言山歌歌词,压an韵。在情感表达上,这是一首产生于战争时期的山歌,表达的是妻子对将要参军的丈夫的叮嘱与不舍。手巾在此处为两人爱情的象征物,表达的是虽然二人天各一方,但心总是相通的。

第四场《劝降》部分采用的是一种赣州市宁都县独有的艺术形式——宁都道情。宁都道情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又名话文、鼓文、鼓子曲,表演者多为盲人。传统的演出方式有一人演唱和多人演唱两种。演唱时,艺人左手手抱渔鼓,掌中持一枚铜钱或壳子击筒身,用右手食、中指击打鼓面,两手互相配合。这种民间艺术使用宁都方言进行演唱,通常一个词汇就是一个乐汇,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就是一个乐句。因此宁都方言也被称作“天然的音乐。”在歌词乐句结尾处所使用的“啊、呀”等衬词对加强语气、强调词义、加深情感、渲染和显示微妙情感色彩和情绪具有特殊的效果和地方特色,从而使唱段别具风味。

这首宁都道情在当时被重新填词用作战地演唱,归劝白军士兵投降。此曲在曲式上为平缓自然带有叙述性的“诉板”。曲调具有浓厚木土性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演唱者和听众的距离。曲调朗朗上口,具有极高的传唱性,歌曲流传于白军士兵中,从而为劝降的成功奠定了签础。在歌曲内容上,前半部分为叙述白军士兵的凄惨生活,语言平直亲切,带有描述性,容易被听者接受。后半部分歌词内容为规劝白军士兵投诚,以小组唱的形式来表演,使曲子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更容易打动听众。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语言从同情,亲情,爱情三方面逐步感化白军士兵,白军士兵听了这样情理兼具、妮妮道来,如说似唱、入情入境的道情,又想起自己凄惨的生活和家中的妻儿双亲,自然心中有所触动,从而归降红军。

三、歌与剧的完美融合

在《山歌情》一剧中,有几处非常精彩的唱段,为剧情的推动与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成为全剧的点睛之笔,使音乐与剧情完美融合。

如第五场由满仓演唱的“这月亮,好大好圆”片段(亦称“酸豆角”片段),唱词写得就像拉家常一样朴实无华,只有满仓会这么唱,非常个性化,表现出满仓对妻子贞秀以及母亲深深的爱和责任,以及赣南苏区老表心甘情愿为革命做奉献的精神。所有听了这段唱段的观众,无论是专家、领导,或是群众,无不为之动容、鼓掌、哭泣。据说,正因为这一唱段的精彩表现,为扮演满仓的演员赢得了“五个一工程奖”最佳男主角称号。

喜爱兴国山歌的人都知道,在兴国山歌中,有一种被称之为“黄色山歌”的山歌类别,这种山歌初听感觉有些粗俗,但仔细听来却别有一番风味。正如《山歌情》一剧中小和尚在牺牲前演唱的那首山歌一样,“哎呀啪……妹子今年十五六,奶子赛过茶杯督(底),哪个后生摸得到(老表哥,)赛过蒜子炒猪肉……”这首歌词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将生活中最浅显的道理蕴含于山歌之中,是山歌不仅成为一种文化,更成为一种交流工具,从而显现出强大的艺术魅力。而结合剧情发展,此处小和尚身负重伤却演唱这样一首黄色山歌,充分的表现了小和尚这一人物乐观开朗、重情重义的性格。这一山歌的演唱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为丰满。

剧种第二场的儿歌《月光光》旋律动听,干净纯澈,充满童趣。“小妹妹玩耍肚子饿,好哥哥上树摘果果。小妹妹做客外婆家,好哥哥把我背过河。小妹妹上山砍柴归,好哥哥接我十里坡。”这首歌一唱,立刻把哥哥与妹妹深厚、纯真的情感充分展现,为人物心理的变化,剧情的转折,很自然地做了铺垫。可谓“神斧之功”。

在第六场(最后一场)大悲剧结局的高潮戏中,男、女主角明生与贞秀的精彩唱段“明生一番话”也非常经典、动人。“哎呀咧,榕树底下一朵花,赛过二月子姜芽,香又浓来色又嫩,妹子吆可愿移到我屋下……阿哥想摘你这朵花。”,“我不过别家,我不过别家,我的好妹妹,你让我临死说句真心话”,“苦苦恋妹几多久,妹是哥哥心头一枝花,……来世你格唱不唱山歌,哥妹同摘一枝花”,“来世唱歌走天涯……”。最后,贯穿全剧的唱段“ 的哥哥 介妹呀,追着日头 们去趟山水……”再次出现,加上《十二月共产歌》的再次响起,男女主人公身上强烈的奉献精神和传统的隐忍意识交织在一起产生的苦涩与崇高得以呈现。他们满怀着希望又满怀痛楚地投身新生活,默默承受着心灵的创痛,感情的折磨以及外部有形无形的巨大压力,载着沉重的负荷毅然前行,即使面对死的威胁也义无反顾。他们火热的生,惨烈的死,集中体现出一种敢于牺牲的精神——苏区魂。此时,该剧的歌与剧情得以完美融合,立意的得以完美呈现。■

[1] 曾泽昌,曾庆池.赣南采茶戏剧作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2] 王敏.江西赣南采茶歌舞戏歌舞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3] 廖军.文化人生——廖军作品集[M].2007,6.

[4] 黄育英,袁大位.江西客家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6.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赣南采茶戏经典剧目研究》研究成果(11YS25);2014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赣南客家风格的音乐作品研究》研究成果(YG2014026)

猜你喜欢
歌舞剧采茶戏赣南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陕西,我的家乡
愈纯粹愈醉人——天津歌舞剧院新版《爱之甘醇》初品记
浅析赣南采茶戏旅游资源的开发
我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谈民族歌舞剧《伴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