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构建

2017-01-29 20:28任真真
山西青年 2017年19期
关键词:传授媒介马克思主义

任真真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浅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构建

任真真*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接受是在理论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选择有效的信息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根据自身需要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某种媒介对教育信息的反映,进行对其选择、整合、吸收,并运用到实践中,评价和反馈,不断连续的活动过程。其包括传播者、接受主体、接受客体、接受媒介和接受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就是在这个系统中运行的,各组成要素的各自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发挥的整体性功能。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基本特征

(一)接受机制运行中的互动性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运行是传授者与接受主体双边互动的过程。传授者教师若单向地传授和灌输理论知识,而作为接受主体的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达不到理论教育预期的效果。在理论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对理论信息进行选择吸收并及时反馈于教师,传授者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而通过合理的方式传授给大学生。

(二)接受机制运行中的同一性

理论教育是传播者和接受主体双边互动的过程,具有双主体的同一性。传授者要具备高深的理论素养、个人魅力等,诸多因素不仅对接受主体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学习作用,同时,还要与接受主体接受的最终目标达到一致性。因此既要尊重传授者的主体性,又要承认接受者的主体性,促使理论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接受机制运行中的循环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活动是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反复循环的过程。其一,接受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有效的传递信息,但是由于认知能力、自身经历的差异性,在某种环境下接受主体会出现被动接受的情况;其二,接受主体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会受到各种错误的思想的侵蚀。二者因素决定了接受机制运行的循环性。

(四)接受机制运行中的联系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运行于统一整体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每个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同其他要素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若孤立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无法正常运行。

(五)接受机制运行效果的实效性

我国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在贯彻落实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理论教育的组织领导和教师队伍没有形成合力,二是接受主体脱离实践,没有将理论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以至于难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问题。因此,努力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势在必行。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构建

(一)加强传授者的建设

理论教育传授者是整个接受活动的起点,起着主导作用。传授者不仅决定整个接受活动的发展,还决定着传授的质量和效果。首先,提高传授者的理论水平,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重点等。其次,提升传授者的教学能力,教育者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水平、自身心理需要,进行因材施教。最后,要塑造传授者的人格魅力。传授者只有具备以上三点,才能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顺利运行提供基本的保障。

(二)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接受主体

在理论教育接受活动中,作为主要接受主体的大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储备、接受能力等差距。传授者根据接受主体的自身特点,激发大学生自觉接受的动机,提升大学生的接受能力。一是激发大学生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机。只有激发大学生的接受动机,让大学生主动接受,认识其自身价值,才能实现大学生的主动参与。二是提升大学生接受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传授者可通过红色基因教育、参观博物等各种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接受的能力。

(三)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接受客体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会出现某些“假马克思主义”,因此必须保证马克思主义的真实性,即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的本质。传授者必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并掌握其精髓。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接受客体必须要满足时代的要求。同时,接受客体也要符合接受主体的特点,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化、学术化转化为生活化、日常化,贴近接受主体的实际。

(四)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接受媒介

理论教育的接受媒介分为两类:传统媒介与新型媒介。教学课堂、广播、报纸等属于传统媒介。微信、微博等属于新型媒体。传授者向接受者通过多种媒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接受媒介,让接受者能够感受到理论教育形式的多方位影响。传授者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对媒介的掌握程度,选择合适的接受媒介,实现理论教育接受的最大化。

(五)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接受环境

接受环境作为接受机制的一部分,对接受机制的有效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利环境会起到促进作用,反之,起到阻碍作用。为了接受机制的有效运行。首先,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发布错误信息,误导接受者。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优化学校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会对理论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可以定期开展新睿论坛、沙龙等,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另外,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贴近实际,从而引发接受主体的心灵共鸣。再次,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

[1]王利.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J].吉林农业,2015(04):114-115.

[2]车嫣,张万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J].河南教育(高教),2014(09):20-21.

[3]马寒.略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心理及促进策略[J].长春大学学报,2014(06):787-791.

任真真(1991-),女,长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G

A

1006-0049-(2017)19-0098-01

猜你喜欢
传授媒介马克思主义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传授技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