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燕
知识资本循环视域下图书馆价值输出策略
文 / 胡燕
在图书馆发展环境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图书馆的知识结构与服务内容不断转型升级,图书馆知识资本的存在、运作与输出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数字化情境下,系统把握图书馆知识资本构成,分析图书馆资本循环与运行机制,对于挖掘图书馆知识价值,促进图书馆价值输出,进而最大程度实现图书馆社会效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资本;内循环;外循环;价值输出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是社会组织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动力。长期以来,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知识资本被视为营利性组织的核心资源。相对而言,图书馆等非营利组织对它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近年来,图书馆界学者以及图书馆管理人员越来越重视图书馆的投入产出比以及图书馆社会效用等问题,知识资本也逐渐得到重视。
从图书馆系统的属性来看,其知识生产、更新、输出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知识资本系统,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流、知识流、价值流以及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图书馆的业务结构、运行模式、资源构成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新媒体技术广泛渗透的背景下,图书馆主导知识生产的传统模式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加入图书馆的知识生产过程,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主客体界限也日益模糊[1],图书馆知识资本构成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总体而言,图书馆知识资本主要包括信息流、知识流、价值流以及人力资本四个方面。
图书馆信息流一般指的是各种文献资源(包括纸质、数字、音频等)通过文献采访等形式进入图书馆,然后借助不同的信息渠道传递给用户的转移与流动过程。信息流是与用户相关的非馆藏类信息在图书馆各相关主体间的流动过程。知识流指的是图书馆的各类馆藏资源、馆员掌握的其它资源、馆员基于馆内资源的二次开发成果(如品牌讲座、咨询服务、信息服务)等在图书馆内部以及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转移与流动。而价值流则表现为图书馆资源价值向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价值的转化,包含知识资本内循环过程的价值更新以及外循环的价值社会化。此外,图书馆各知识资本之间并非单向地流动与转化,馆内外资源往往在馆员的二次开发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在与用户双向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原有知识体系也得以更新,也会逐渐替换一些效用价值较低或者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的部分资源。
在图书馆信息流、知识流、价值流的流动过程中,馆员起到了关键作用。馆员的综合能力是图书馆知识资本创新、增值以及社会化的关键力量。这里所说的馆员并非仅限于核心馆员,也包括管理人员、图书管理员、外部志愿服务人员,甚至包括与图书馆密切相关的网络“众包”用户[2]。在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与转化的过程中,对馆员地位的重视也是图书馆顺应新知识环境的必然要求。
图书馆与营利组织在知识资本循环方面有着显著区别:营利组织往往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而将知识资本保留在组织内部,并尽最大可能防止知识外溢,其知识资本循环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环境之中;而图书馆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社会价值,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众传递知识。因此,图书馆会通过知识内容的免费转移促进知识外溢,使知识资本循环处在相对开放的系统环境之中,并重视系统内外的互动及资源交换。
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主要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大部分。图书馆价值转移也相应地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主要环节。其中,知识处理环节是核心,既连接着馆内的资源与服务,也识别并响应着用户的需求与反馈。处理环节处理的是馆内的知识资本,馆员在此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稳定运营、价值实现以及社会效益最大化都取决于馆员对馆内显性与隐性知识的编码与转化,使之更多地向用户输出。图书馆知识循环与转化所指向的“知识”不仅包括各类资源载体承载的显性知识,也包括图书馆员在知识处理过程中日渐积累的各种资源利用技巧、知识开发技能以及知识二次开发能力等隐性知识。图书馆对于任何形式的知识处理最终都是以“价值”向“使用价值”转化为根本导向,并在知识循环过程中完成知识资本积累与用户使用价值积累。
知识资本内循环主要在图书馆内的各部门之间完成,是知识资本输入到输出过程的“前处理”阶段。它具体包括资源的输入、知识分类与存储、馆员对知识资本的前处理以及知识管理与内部反馈四个环节。资源输入指的是图书馆根据特定用户需求(或者传统用户需求以及图书馆组织管理需要)进行各类信息、资源以及知识的采集与筛选。资源输入过程也包括图书馆有计划的经费划拨、人力资源投入与控制以及必要的设备更新等。知识存储阶段主要是根据输入信息及知识资源的特征进行分类、分流、编码与再编码,然后进行存储与组织管理。知识资本的前处理阶段主要表现为馆员对馆内知识的内部处理,使之成为可供内部理解与利用的结构化知识,是知识价值输出的必经阶段。毕竟只有内部人员掌握与理解的知识才更有可能实现价值外化。知识管理与内部反馈涉及存量知识挖掘与增量知识配置以及对各类知识的日常管理。它既是图书馆内部内容拓展、效率提升以及知识创新的必要阶段,也是图书馆实现内部知识资本增值的重要源泉。
对于传统图书馆而言,知识资本的内循环往往是在馆内馆员之间完成,其循环过程相对封闭,很少涉及外部用户。然而,在数字化管理时代,这种封闭的知识内循环系统逐渐被打破,用户的需求及行为日渐通过各种显性及隐性渠道影响着图书馆的文献发展计划、文献组织管理、特色资源建设、技术与设备更新、内部资源的二次开发以及图书馆对信息流、知识流与价值流的管理[3]。
知识资本的外循环以向用户输出信息与知识为根本导向,是馆内知识资本的外溢阶段,具体包括知识处理、知识转移、知识输出以及外部反馈四个阶段。图书馆对外服务部门在这一阶段发挥着主要作用。知识资本在外循环过程中,通过对用户资源利用行为的识别、与用户线上线下直接接触获取用户的需求信息,再通过既定渠道向读者输出知识资本。图书馆有时也会根据部分用户的特殊需求进行定制化知识处理与转移。在知识资本外循环过程中用户的参与程度较高。这不仅体现为图书馆知识资本转化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而且表现在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而主动获取知识。这一阶段既是图书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内在价值向使用价值转化的必经阶段,也是知识资本内循环价值向外循环价值转移的实现过程,而价值转移的速度与质量主要受内外循环周期以及两者交互频率的影响,也同图书馆与用户之间互动的有效性直接相关[4]。
当前,图书馆服务内容已从文献资源供应拓展到阅读推广、情报服务、参与咨询、科研服务、专题讲座等各领域。图书馆服务的空间也从传统的馆内物理空间拓展到网络空间、新媒体空间,以往等待用户上门的被动服务也逐渐向主动嵌入用户生活、学习及工作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馆员的整体素质以及图书馆潜在的创新特质等内在动力要素决定着图书馆知识资本增值及价值输出效率,对图书馆的创新发展以及社会价值的实现至关重要。
图书馆知识转移工作的运转建立在一个较为复杂的知识资本循环系统基础之上,并涉及图书馆内部各个服务部门。它不仅包括了“二源”(即知识源与信息源)、“三流”(即价值流、知识流与信息流),而且涵盖了与知识创新相关的人力资源支持。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双向互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正是考虑到该系统与知识转移的复杂特征,倘若我们不能站在系统宏观的视角去考量,很容易产生诸多认知盲区。因为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系统并不能兼顾所有方面,很多知识转移细节并没有充分、全面地体现出来。但是它可以作为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向,即从机构内外部的宏观视角出发,分析可转移的知识模式、形式、特征及内容等,明确梳理转移脉络,了解系统中各部门的性质与功能。这既对图书馆知识内容的转移与拓展有着积极作用,也有助于各类资源的统筹配置与利用,进而提升图书馆价值输出效果[5]。
某些特定知识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使用价值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考虑到用户知识需求的持续变化,图书馆知识内容也有必要持续更新。根据知识资本循环系统的运转机制可知,知识内容更新并非是单纯的扩大资源数量和种类,而是必须考虑以下因素。其一是信息源输入端的知识内容更新。我们不仅要添置、更新纸质书刊杂志,而且更新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各类数字资源及多媒体资源,补充和更新与用户知识需求、馆藏建设发展需求紧密相关的各类捐赠资源(包括网络信息资源),必要时也涵盖了各类科学数据的整合与更新。其二是馆员知识的更新。因馆员承担着管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职责,是知识转移的重要媒介,对于知识资本的增值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馆员若要实现价值的持续创造与提升,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内容。馆员知识内容的更新一般有很多途径,如管理层可通过构建知识导向型内部文化,让馆员自主地更新和丰富自身知识内容;通过各类培训学习机会,以岗位轮训或主题拓展等形式持续扩充馆员知识容量,丰富和健全其知识结构及内容。
当前,用户信息环境持续变化。对于用户而言,文献层面所能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有限。而用户对各类特定知识元内容包括图标、人物、定义、公式及数据等的需求更大。现阶段,图书馆有必要依照馆藏实际及用户需求实际,在某些特殊领域或学科提取并整合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知识元信息,并建立起对应的知识元数据库。此外,随着社会数据挖掘技术高速发展,用户对于深层知识内容有着更高的需求,如数据间的内在联系、数据集合体现的潜在规律以及事件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等。为了迎合用户的深层次需求,图书馆要依托互联网、数据挖掘、可视化等先进技术来实现知识的深层次、精细化管理。同时,知识生产环境的变化也带来新的知识及知识组织方式,对当前社交新媒体中微信息、交互信息及碎片化知识的组织与管理也需要引起图书馆的关注和重视。
在用户与图书馆双向交互的环境下,图书馆要改变以往的单向思维模式,除了向用户输出知识外,还应千方百计地从用户端获取知识,鼓励用户贡献知识资源和知识储备,以丰富图书馆知识结构;鼓励用户帮助图书馆管理知识内容,降低因为用户使用习惯、交互方式不一致而造成的损失和阻碍;要不定期组织一些活动,让用户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中来,做好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构建咨询平台,回答用户提问以及及时跟进用户兴趣变化。图书馆馆员除了需要邀请用户参与图书馆组织的活动,还需要主动参与用户组织的活动,如知识成果展览会、品鉴会、教学报告会、科研报告会等,在这些活动中了解用户的深层次需求,以便让图书馆能够快速匹配用户需求,提升用户忠诚度。事实证明,图书馆只有与用户之间构建长期合作关系,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实现自己与用户的双赢局面。
[1]王瑞存.图书馆数字出版转型困境及前景展望[J].出版广角,2017(12).
[2]牛翠屏.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与创新[J].山西档案,2017(2).
[3]刘志韵.移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转向研究[J].山西档案,2017(1).
[4]毛赣鸣,李黛君,谢松.图书馆知识资本隐性知识内生价值转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9).
[5]李立睿,邓仲华.图书馆转型过程中知识资本效能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5(4).
G250
A
1005-9652(2017)04-0114-03
本文为河南省软科学项目“高校图书馆基于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信息服务策略研究”(编号:172400410116)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虞志坚)
胡燕(1966-),女,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献资源建设及信息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