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韵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指尖上的中国风
——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特征及风格的探讨*
孙 韵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曲目众多,广博精深,每一首都深深的打下了中华民族的烙印,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由此,本文将以“中国风”为切入点,对中国钢琴作品独有的特征,其音乐曲式、风格特点和中国风格作品的演奏技巧三方面入手,以多首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为例,探讨如何正确、形象的演绎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从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中国风给予钢琴作品别有洞天的魅力。
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演奏;探讨
钢琴作为一件有300多年历史并带有浓郁特色的西洋乐器,在明朝时期由英国传入中国,直到鸦片战争之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驱使愈来愈多优秀的西方钢琴音乐作品被大家所熟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国的钢琴音乐在创作上立足生活,扎根历史,从人民出发,结合大众审美情趣,荟萃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音乐风格,将中国钢琴作品中或玲珑婉转、或荡气回肠的情愫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精巧独绝,“中国风”钢琴曲在此基础上得以长足发展。然而,风格不同,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技法同样不尽一致,这是需要钢琴演奏者亟待探讨论证的重要课题。
中国钢琴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衍生与体现、继承与发展,绵延几千年,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里,饱含着一定脉络的音乐思想意识。中国钢琴作品在精神层面反应了“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汲取与融合,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儒家思想以“和”为贵。在王建中改编的古琴曲《梅花三弄》中,保留了原古琴曲“散,慢,快,散”的结构模式,通过泛音的模仿(八度倚音与长阴),不同位置重复演奏三次表现了梅花高洁,将在冰天雪地中傲然孤洁、遗世独立的梅花,其背后的高深意境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梅花三弄》在和声的部分,采取浓郁民族传统化和音(四五度重叠和弦),五声音阶下行,节奏间缓,一拍一音,一拍一和弦,高低音兼揉,将中国传统音乐所讲究的“和”的思想,从旋律走向、情绪表达和音乐思想多个方面都体现出来。
此外,中国钢琴曲有别于西方钢琴作品的复声思维方式,立足大众审美情趣,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法相结合,是民族文化与现代气息的碰撞与融汇;黎英海改变的钢琴曲《夕阳箫鼓》,是一首婉约而不失质朴(以单声思维五声商调式为基础),流畅却不失变化(传统变奏与同音模拟糅合)的钢琴曲,或浓郁悠长、或浑厚挺拔、或明亮清高、或虚实有别;全曲展现了对琵琶、古筝等中国民族器乐的模拟演奏,使乐曲如同主题“箫声”感情基调:宁静致远。借景抒情,以乐抒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皆是同情同理,《夕阳箫鼓》的全曲,由引子中节奏自由的民间散板形式,演绎“琵琶和弦”,向大家舒卷开一幅“钟鼓齐鸣,渔船归晚,斜阳如梭”的山水画卷,以此衬托出心中的怡然自得;随后,曲中巧妙运用散板,小快板到行版等节奏模式,通过颤音装饰音以及同音换指的手法,对传统器乐如古琴、钟鼓音色的模拟,使得画面更有层次感,如同缓缓拉近的篇幅,“鱼翔浅底,万物霜天竞自由”;在跟随节奏的变换,力度减弱,音域拉开,“夕阳箫鼓几船归”成为回味悠长的结尾。《夕阳箫鼓》这首钢琴作品,融合民族器乐的演奏精髓,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醉翁之意不在酒”,实则展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诚挚情怀,这也是“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
以上可以看出,体现民族音乐文化的钢琴曲大部分都出自于对古曲和民间乐曲的改编和移植,这为世界钢琴艺术增添了奇光异彩,并为以后的发展挖掘出无限发展的空间。
中国钢琴作品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是在前人种树的基础上后人乘凉,而是在几代音乐家和演奏家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自己的格调。在钢琴作品的创作曲式上,充分吸取了外国钢琴作品编曲、曲调的风格,“西为中用”、“中西交融”,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曲式作品。
(一)抒情小曲风格
在古典钢琴作品中,格里格的《抒情小曲集》以其优雅精致和深厚的民族气息受到亲睐,是钢琴家们经常演奏的曲目。中国作曲家借鉴西方音乐创作风格技巧,吸收世界音乐文化之精髓,创造出与中国民特色交相辉映的音乐,其织体大巧不工,篇幅短小精炼,旋律玲珑婉约,生动鲜明,手法巧妙,富于色彩。极具中国抒情小曲风格特特色的作品,如《空谷回声》、《巴蜀之画》、李瑞星的《采茶舞》等,都是抒情风格曲中的翘楚之作。
(二)组曲小曲风格
组曲是钢琴创作中重要的曲式结构,同时也是我国钢琴作品较为普遍的编曲结构,其地位不容小觑。此类代表作品有《刘三姐》、《刘海砍樵》、《长短的组合》等。从目前的资料上来看,丁善德先生于1945年创作的《春之旅》组曲是我国第一部独立创作出版的钢琴组曲,该套组曲由《待曙》、《舟中》、《杨柳岸》、《晓风之舞》四首带标题的小曲组成。这四个标题不仅概括了组曲内容、主题方向,也体现了中国作曲家对标题音乐的大胆尝试。《春之旅》组曲虽与传统钢琴曲式结构类似,但在民族风格上的把握运用已经趋于成熟,其色彩斑斓的和声织体运用显得更为突出。
中国的钢琴组曲作品多数是由作曲家为每一乐章取名,在统一的标题之下,用若干首钢琴曲来表达同一主题或多个主题。例如汪立三先生创作的《东山魁夷画意》,这是汪立三先生根据观赏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画展后,关于画家冷峻的风格,选取四幅画创作而成,全曲由四个乐章构成,《冬花》、《森林的秋装》、《湖》、《涛声》。第四乐章取名《涛声》,将日本音调引入中国作品中,是全曲最激动人心的高潮部分,钢琴曲赋予画作更多的联想,古代鉴真东渡日本百折不饶的意志和矢志不渝的信念,让人肃然起敬,中国传统风格主题和日本调式音阶,即有扑面而来的海浪之音,也有钟鼓之声,长鸣补习,听起来惊心动魄,即此表达了更多关于哲理性的思想境界。
(三)复调线型风格
钢琴的优越性在于可以进行多声部的演奏,双手分别弹奏三个甚至四个不同旋律,训练双手的独立性和协调性。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和中国钢琴音乐的飞速发展,近二十年来中国风格的复调作品越来越多,复调风格的中国钢琴曲大多数改编自民间戏曲、器乐曲和民歌,将各类中国风格元素汇入其中,充分表达不同地区、民族的独特“语汇”。例如,钢琴组曲的标题音乐《延安生活素描》,展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陕北人民生活场景,具有朴实的生活气息,表达了对建设祖国大好山河的豪情满怀,同时也将复调型结构的民族区域性从乐曲中展露出来。
贺绿汀先生创作的《牧童短笛》闻名中外,是中国最早的自由对位的复调音乐,在我国钢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伟大意义。技法上,贺绿汀先生大胆借鉴西方复调作曲手段,风格上,保留着浓厚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特色。清新流畅,质朴明朗,悠悠江南水乡的画面跃然入目,令人回味无穷。
首先,中国钢琴作品大都是从民歌和民族传统器乐曲调改编而成。因此,音色的模拟,成为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特殊技巧之一。例如,王建中根据民间唢呐曲改编钢琴曲《百鸟朝凤》,手指触键的不同方位、不同角速度,不同力道即可产生不同的风格与变化莫测的音色,这需要巧妙运用装饰音模拟大自然最纯粹的声音:在钢琴曲开篇描述鸟鸣时,要求用指尖敏锐地触及琴键,手腕平稳、肩、臂放松运用大量的倚音、颤音、波音等演奏方式,清晰跳跃却流畅悦耳的旋律线条,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在《百鸟朝凤》高潮处,节奏加快,反其道而行的右手跨八度和弦,左手在十六分音符中快速跳跃,要求指尖带有力度,下键快速准确,音质才能带有颗粒感,明脆而均匀;在《百鸟朝凤》结尾的百鸟合鸣阶段,是乐曲的第二华章,手指力度加强重音集中,弹奏右手八度左手五度的十六分音符,必须在跨八度时抓住琴键,才能在不断加快的节奏中,保持紧凑而强烈的音色,突出百鸟齐鸣的酣畅淋漓,极大程度振奋了听觉器官。而在蒋祖馨的《笙舞》通过模仿笙吹奏的四五度音程的裂开而入耳音色特点,需要用手指的肉垫部分灵活触键,发音清越,音质柔和,具有较强歌唱性,极富市井生活气息。
其次,装饰音的运用也是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作的精巧之处,更是民族风韵得以体现的重要条件。同样以《百鸟朝凤》为例,此首钢琴曲目大量运用装饰音来装饰鸟声的俏皮灵动,通过短装饰音短、快速的演奏,描绘出小鸟敏捷灵活的画面;而长颤音的运用,需要手指均匀用力,触键柔和,是声音均匀和谐,将鸟儿婉转动听的声音通过钢琴键弹奏出来。此外,演奏技法还有踏板的运用,在《百鸟朝凤》中,踏板起着一个开门见山突出主题的作用。鸟叫的声音清脆短促,由此在十六分音符的阶段,踏板必须踩得较为频繁且干脆利落;而在这首钢琴曲中,有段蝉鸣部分,则需要使用弱踏板,增强弹奏的柔和婉转。演奏时全神贯注,“人曲合一”才能准确表达乐曲情感。
中国民族音乐强调一个“腔”的韵味,以行腔韵味为特点,对“腔”调的运用贯彻整个中国音乐的发展始末。“腔”的韵味使然,每个音在演奏音色上的要求迥乎不同:音符之间的连贯;节奏的快慢;触键的强弱等方面,由此展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韵律之道。在钢琴曲《二泉映月》中,采用了“润腕”的特殊弹法,是在弹奏时指腹下键,弹得要轻盈缓慢,同时手指宛如沾了胶水触键,稍稍粘键,使得整个乐曲更加通顺连贯,营造一种凄婉的意境,并且富有令人思考的空间。中国“腔”的韵味,是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精神文化内涵,讲究“神似”而非“形似”的一种状态。而上文中,中国钢琴曲对特殊音色的模仿和处理,根据不同环境下的风格韵味来模拟音色,虚实相间中追求朦胧中生动,不失共鸣的“腔”调。中国钢琴音乐的旋律中,单音的变化起伏不定,这种旋律音的曲折性,与书法中的抑扬顿挫,声乐中的真假音转换,山水画中的点线面结合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下的独特“腔”调。
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创作中独具演奏风格和人文情怀,“中国风”的钢琴作品曲风新颖而不失朴实,植根于浑厚历史文化,取经于世界优秀演奏技法,源于生活,表达人本身的感悟体会。这是一种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表现手法,融景于情,以乐抒情,乐景合一,妙趣横生,赋予中国钢琴作品在时代背景下以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能够为音乐工作者在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上,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参见。■
[1] 陈光泉.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独特的风格和创作手法[J].音乐探索,2012,02.
[2] 曹鹏.浅谈中国民族钢琴曲的创作与演奏[J].黄河之声,2016,12.
[3] 童道锦.中国近现代钢琴作品演奏风格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06.
[4] 李俊.试论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传统音乐神韵表现手法[J].艺术百家,2014,05.
2015年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学教改研究课题《高师音乐专业钢琴课“阶梯式”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以高等特殊教育音乐专业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2015JGKT012)
孙韵(1982-),江苏南京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教学及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