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南西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关于舞者舞台演出与比赛的不同心理分析
陆南西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舞台演出和比赛是每个舞者在学习舞蹈过程中的必经的阶段。好的舞台表演能力是很多舞者追求的终极目标。本文结合了笔者自登台以来,总结的各大小演出、比赛的经验,并用多个鲜明的实例阐述舞台演出与比赛异同的观点。从演出与比赛的目标上提出稳定发挥与超常发挥的观点;并区分出演出与比赛在性质、氛围、意识、目的上的不同;最后总结出应对舞蹈演出与比赛不同状况的“心理战术”。主要探讨的是舞者的舞台心理状况以及应对演出和比赛两种不同形式的舞台表演应具备的能力。
舞台演出;比赛;心理分析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者们千辛万苦学习舞蹈,为的是终有一日在舞台上自我绽放。由于演出和比赛是衡量自己学习成果的最优方法,那么如何才能不辜负多年的舞蹈学习,在舞台上绽放出自己最美的姿态呢?如若把舞台表演满分记为100分,在平时成绩达到90分的情况下去参加演出或者比赛。结果好的情况下,可能会获得100分,这种可以称之为超常发挥。在不好的情况下,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只拿到80、70、60分,甚至于不及格。然而100分的超常发挥并不能作为终极目标,因为那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全面达标,而人们难以预知意外的发生,因此稳定的90分才应该是目标。
超常发挥,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但是世事皆有可能。天道酬勤,在多年的舞台演出和比赛经历中,超常发挥的经历也只有过一次。那是我小学时参加的一个群舞比赛。舞蹈由一个真实的故事——“丹顶鹤的故事“改编而来。一个小女孩特别喜欢丹顶鹤,一直与丹顶鹤生活在一起,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有一次小女孩为救一只掉进沼泽地的丹顶鹤溺湖身亡了。在这个剧目中我表演的是那个小女孩。有这么一段舞蹈成为我儿时的经典:丹顶鹤掉进了湖里,小女孩着急地想要救丹顶鹤、心里紧张又害怕,为了表现女孩急于救丹顶鹤的焦急心理。我站在舞台正中靠前的位置舞动,在台下排练时,我只运用了眼神来表演着急。可是到了台上正式比赛的时候,由于自己真正地融入了舞台气氛,在这一段表现紧张的舞蹈中,我竟张开了嘴成O形。在这种夸张的表情下气氛被渲染得更为紧张了,小女孩焦急,害怕的心理表现得恰到好处,这为舞蹈接下来的内容表现做了很好的铺垫。超常发挥取决于舞者对作品的熟悉程度和把握能力,最重要的是舞者对舞台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掌控能力。只有当所有的条件都具备时,超常发挥才有发生的可能性。
演出与比赛虽然都是在舞台上向观众展示舞蹈的艺术美感。但是,其性质、氛围、意识、目的各异。
从性质上来说,演出更具娱乐性,大至中央春节联欢晚会,小到大众广场舞,都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而比赛则是以竞技为主,舞台表演的优劣程度决定比赛的名次高低。因此,舞台的氛围就会有差异,演出的舞台氛围较为轻松愉悦,比赛的舞台氛围比较紧张严肃。为力求达到好的表演效果,在思维意识方面,演出更强调团队意识,即以集体为中心;而比赛的自我意识则更为重要。在比赛中,独舞和群舞的自我意识有所不同。独舞: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由内而外地关注自己。内是指自己的心态平衡,情绪稳定;外是重在观察自己的外部状态,如服饰、妆容、道具是否到位。而在群舞中的自我意识则是:个人不要对集体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在一次群舞比赛中,一个女孩弄丢了自己的头饰,而六瓣花头饰是舞蹈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女孩个人的丢失可能会造成整个剧目的质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从另一个女孩的头饰上剪下三瓣花顶替那丢失的六瓣花头饰。在这个过程中,首先,丢失头饰的女孩内心愧疚,被剪去三瓣花的女孩内心不愉悦;其次,整个团体会在找头饰的过程中心绪不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团体比赛的正常发挥。综上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演出的目的是娱乐为上,而比赛是力争上游的。
为了应对不同的舞台表演要求,在演出时要把握好舞台气氛,在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要以整场演出的总体要求为自我要求。假如A是个节目的参演者。在演出的过程中A不但要保证自己节目的质量,也要关注同行节目的质量,即便相互并不认识,各舞者之间要相互交流,达到一种荣辱与共、共同平衡的心理状态。而在比赛中,由于气氛更为紧张严肃,所以舞者首先要懂得自我调节。比赛可分为同水平对决和异水平对决。同水平对决是指在比赛中,面对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对手时,这时拼的是情绪的稳定性和心态的平和性,沉稳者方能胜。而水平对决更考验人的心态。在面对比自己水平低的对手时,不浮躁,不傲慢。在面对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时不急躁,不慌乱。如果参赛人的水平在这场比赛中能拿到第二名,那么参赛人应把终极目标定在第二名,不能有想得第一名的侥幸心理。其次,尽量不受他人影响。在比赛中不乏有经验不足的初次参赛者,初次参赛者的心理状态通常是很不稳定的,在发现这些参赛者的时候应该尽量避让,不与之有过多的交流,以免情绪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在比赛中,参赛者要懂得自我调节,尽量不受他人影响,还要正确地面对好胜心,制定可行的既定目标。
不论是比赛还是演出都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且将这种技巧称之为“心理战术”。心理战术的原则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心理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更为广泛。笔者将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三大事件为依据,具体阐述“心理战术”的实际运用。
首先是红药水事件,发生在一次大型的舞蹈比赛中,当时,我的前一个剧目是当代军旅类群舞。在舞蹈结束时,为展示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舞者们将红药水凶猛地泼在舞台上。此舞蹈一结束马上是我的独舞。由于时间紧迫没有来得及清理舞台,只能在溢满红药水的舞台上独舞。在此种情况下,若想要恢复到正常心态表演,可以运用人的意志过程作为辅助,所谓意志过程指的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动机的刺激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1]。舞台脏乱、湿滑是外部困难的主要表现;内部的困难则表现为舞者内心对舞台脏乱仍需表演的抵触,同时舞者内心愤愤不平的心理也会打破舞台比赛需要的心态平衡,从而直接影响比赛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最考验舞者的心态,力求解决外部困难,与主办方反映舞台卫生问题,要求恢复舞台的整洁是很难的。而面对愤懑的内部困难,可以用情绪调节的方法,即通过改变对唤起情绪的刺激的思考方式来改变个人的情绪体验[2],所以要尽量快速平复自己的心情,以平常的、大度的心态继续比赛。
其次是掉鞋事件。此事件发生在升学考试的时候,由于舞鞋太滑,在舞蹈的过程中,舞鞋的后跟脱离了脚后跟,整个独舞都是在“半穿鞋”的情况下完成的。然而我并没有在意鞋子的问题,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完整地完成了舞蹈。在面对“掉鞋”这一突发事件所表现出来的置之事外的态度属于适应性反应,这是良好应激反应的表现,是面对突发事件时稳定心理状态的最佳方式。
最后是侧望事件。发生在一次高水准的比赛中,赛事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当时的初赛结果我是第一名,R是第二名。复赛正式开始时 ,我早A一个表演。因此,R在跳的时候,我就在幕布里候场。在表演的过程中,R在舞台移动方位正移动到我这时眼神正好与我相视,我礼貌地报以微笑,而R竟然慌了神,瞬间状态的稳定性被打破,导致R后面的舞蹈完全不在状态。
侧望事件是一个典型的同水平对决的比赛事例,一个普通的礼貌回应为什么会给对手造成如此大的负面影响呢?由于,我与R分别是是第一名和第二名,我是R最大的竞争对手,我的一个微笑对我自己而言是礼貌,而对R而言是自信的武器。我无形之中给R造成了心理压力,从而导致R慌神。R之所以出现失误与自己的心理弹性有关,有弹性的人能够调节自己的行为,对挫折、应激进行恰当反应,恢复到通常状态[3]。而R在面对对手的微笑回应时的应激阻碍了正常的行为,导致舞蹈时慌了神。因此,比赛时,面对各种突发事件要有好的心理状态。首先,尽量不与对手进行交流,不影响自己的状态。其次,意识到事情既然不能圆满完成,就尽力做到当前状态的最好。在不断的舞台演出和比赛的磨练后,笔者总结出一种舞台感觉,这种感觉是多年的舞台实践成败的经验,是舞台心理战术不断完善后得出的结论。舞者在舞台上需要关注三项交流:首先是与评委老师的交流;其次是与观众的交流;再次是自己与舞台的交流,即对舞台的掌控能力。舞台表演的感觉就是在舞台上表演时自我陶醉,达到世界停顿,唯我行为的境界。
综上所述,在进行舞台表演时,首先要区分演出与比赛在表演性质、舞台氛围、舞者意识、表演目的上的不同,并依据不同的表演需求制定可行的目标。不求超常发挥,但求稳定发挥;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其次,适时地根据舞台情况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锻炼自己的应激反应能力、尽量快速地进行情绪调节、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调节能力,尽量保持平和、稳定地心态。演出时舞台的气氛较为轻松愉悦,表演者在思维方面应注重团队意识,以演出的总体要求为自我要求,追求与其他演员达到共同平衡的心理状态。比赛时舞台的气氛更为紧张、严肃,表演者的自我意识占主导地位,在面对同水平和异水平的竞争者时,以稳定、平和的心态应对同水平竞争者;面对比自己水平高的竞争者时不畏惧;面对比自己水平低的竞争者时不浮躁,并且在比赛时尽量少地与对手接触。最后,不论是演出还是比赛,最后都会锻炼出一种舞台感觉,这种感觉是通过不断地演出和比赛逐步积累起来的,所以要“不以善小而不为”地把握每一次演出的机会;同时,不断地参加比赛,不为名次,不为荣誉。将好胜心转化为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在这种无求的心理状态下才会发挥得更好。那时,名次、荣誉也会随之而来。当然,不管它来与不来,未来前进的方向都会变得清晰。舞蹈之路,路漫漫。十年磨一剑,但愿宝剑出鞘之时剑刃锋利,剑法精准。
[1]波果斯洛夫斯基.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丹尼尔·夏克特,丹尼尔·吉尔伯特,丹尼尔·韦格纳,马修·洛克.心理学[M].傅小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玛丽安·米瑟兰迪诺.人格心理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
陆南西(1993—),女,湖南省永州市人,沈阳音乐学院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