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林鲒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浅谈声乐表演艺术中
——艺术歌曲存在的角色及其对二度创作之意义
余林鲒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艺术来源于自然,也回归于现实,而声乐表演艺术则是通过歌者这个二度创作的角色得以更好更完美的把艺术再现于生活的每一个部分,尊重原作,扮演好自身角色,发掘二度创作的潜在能量与表演艺术之美,是每一个声乐研习者对表演艺术追求的原则和动力的源泉。
艺术歌曲;角色;二度创作
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是一种听觉艺术,以人类表现自己所处的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为目的而创造的一系列按照特定的规律和形式先后或同时出现的乐音总和,借助听觉使人产生美感并得到艺术享受。因而,它是客观和内在结合的并产生创造美的艺术,是一个一度创作结合二度创作并引起三度创作共鸣来展现艺术美的范畴,它分为两大类:声乐、器乐。作为声乐研习者,有着切身深刻的体会,首先,声乐二字指的是音乐的表演艺术——唱和演的结合,即在音乐范畴,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技能、语言的掌握,还结合自身的表演能力,内在与外在的结合,在准确把握作曲家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再现作品的真谛。因而,它是一门综合艺术修养的体现,是音乐中唯一音乐与文学结合进行再次创作传达给观众与听者的艺术,所以它富于感情色彩和丰富的联想空间。
我们知道,音乐作品的一度创作是作曲家。它包含创作风格、技法、时代背景、民族文化底蕴以及作者内心世界情感的体现等方面,而这也是所有表演艺术中必经的程序之一,再者,除了把谱子上的记载和基本情绪唱对,表演者还要投入自身的知识、技能、素养,才能对作品产生自身独特的内心感悟来表现,才能在演唱过程中揭示出作品深层内涵,显示了自己与他人有分别的艺术个性,从而使作品因其演唱而增色的声乐表演,这一过程也即是我们所讲的二度创作,所以二度创作是在一度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必须遵循依照一度创作的宗旨原则,结合自身的内在感悟和艺术素养来加强其作品的渲染度和感染力。因此,在任何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上,它是存在角色的,是一种内在角色和外在角色表演相结合来表演作品的,都是要通过角色来传达再现其艺术魅力,塑造艺术形象的,因此,角色是二度创作的根基,它存在于所有作品中,它是在一度创作的基础上,更准确深刻完美的传达作曲家的思想意图,成功的完成二度创作,所以角色在声乐艺术表演及其作品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媒介,是通过它更好的把一度创作传达给二度创作。
在声乐表演中,无论是歌剧还是音乐会,只要在舞台上,其本质及核心就是一个演字。因此,就一定存在角色,有人物、情感、情节发展和特定场景,音乐会曲目中虽然没标出明确的角色名字、心境、情绪等,但是,是靠演唱者内外结合的进入这一角色,通过演唱者的想象来塑造人物角色,进行二度创作。因此,角色不仅是二度创作的根基,还是通过角色联想更好推动二度创作的核心,它贯穿作品的首尾,存在于声乐作品和表演艺术中。同时,对于声乐表演艺术即使是同一个演员在每次登台后都是一次新鲜的体验和创作,观众只能从演出现场才能感受到在唱片光碟中得不到的这种可贵又真实的现场角色的塑造和体现。而要更好的完成二度创作,即使作品的词曲作者与演员是同一个人,它也是存在角色的二度创作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艺术歌曲中的角色。首先,艺术歌曲是西方音乐史上举足轻重的一种音乐体裁,它早期是室内乐性质的独唱歌曲,为特定的诗而创作,为诗歌、人声、音乐的完美组合,有很强的思想艺术文化性,它把人物剧情及自然景色、意境用于音乐语言,综合成完美的艺术整体,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因此,它本身就是有着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形象塑造贯穿始终,因为它自身就是一种角色,是通过二度创作来传达给观众,就拿艺术歌曲作品《鳟鱼》来说吧,它为ABA结构,在此曲中,它通过溪水、渔夫、鳟鱼三个不同的角色和形象,在作品中体现,并结合演唱者自身的基础技能,内外结合,通过角色的联想和塑造,来完成二度创作的。乐曲首尾采用一样的旋律来传达了不同的内心思想,开头以明亮、活泼、欢快的节奏来表现鱼儿在水里欢畅游动和充满生命活力的画面,而中段稍急促的情绪则是渔夫的到来,打乱了欢快的局面,它制造混乱、趁机浑水模鱼,曲中用一系列的八分音符与休止符,加之演唱者气息的弹跳连贯来表现让人愤怒的情绪,之后回到平静的首段旋律,但却表现出让人无奈感慨的情绪即面对善良与纯真被邪恶所害的无奈之情,深刻反映出作者原创的寓意了,再通过表演者结合当时俄皇统治的时代背景,就更能准确再现此曲的意图了,通过不同角色的塑造和演译角色的联想,更准确的完成二度创作,所以艺术歌曲中是存在角色的,同时它对二度有更好的诠释推动的作用,角色它不仅是媒介,更是核心,同时也赋予了二度创作灵魂,让表演艺术更具有生命力。
作为声乐研习者,从不同作品的学习中,也切身感受到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艺术形象,在进行二度创作时,怎样去把握好存在的角色,怎么塑造和联想,更好的完成二度创作,是一个内外兼修、细腻深刻的表演艺术,它取决于研习者自身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和良好的艺术综合素养。因此,掌握专业基础,沿着一度创作的方向,正确理解把握存在的艺术风格和角色形象,结合自身专业技能,借助角色,展开联想,抓住核心,诠释灵魂,塑造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应是我们每个声乐表演艺术研习者努力和追求的方向。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声乐艺术教育丛书.文库[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余林鲒(1983—),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声乐(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