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的政治生态及当代启示

2017-01-29 03:37:16
苏区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苏区作风党员干部

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的政治生态及当代启示

廖灵丹

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了党的集体智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的完美结合。苏区干部好作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际;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这些好作风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政治生态,苏区建立了健全的政治制度,苏区干部养成了规范的政治行为,培育了健康的政治意识。深入探索苏区干部好作风建设及其形成的政治生态,能够为当前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供新思路:要健全党内政治制度,完善党员干部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加强党员干部廉政建设,规范党员干部政治行为;深化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忧患意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弘扬苏区党员干部好作风,在继承中创新,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纯洁党员干部队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苏区干部;好作风建设;政治生态;从严治党

苏区干部好作风建设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老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土地革命时期,为开辟革命根据地和巩固苏维埃革命政权而形成的优良作风。它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只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培养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真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如果党管不力,治理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会被历史淘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34页。当前党内出现了诸如山头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等不良现象,部分党员干部作风腐化,破坏了党内良好的政治生态,败坏了党内政治风气。为此,中共中央提出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继续弘扬和发展苏区好干部作风,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第8-9页。基于此,本文试图分析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本质内涵,探讨苏区干部好作风表现与其形成的政治生态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对转变党员干部作风,纯洁党的队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精神内核

苏区根据地主要是赣南、闽西等发展极为落后的偏远山区,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的孤立状态,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农业生产设施薄弱,生产水平低下,农作物产量低;工业生产方面,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基本处于手工作坊的落后状态。*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版,第6页。除了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外,还遭到国民党军队围剿的威胁,由于力量比较弱小,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就不得不依靠苏区广大人民群众。为解决物质匮乏与被围剿的现状,苏区干部开辟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风斗、廉洁奉公的发展道路。为了争取更多人民群众的信任,苏区干部深入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了解群众需要,关心群众所关心的问题。“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民。”*《刘英自述》,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0页。这是对苏区干部好作风最鲜明的概括。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及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构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一个人”。*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8页。苏区党员干部正是以实际行动向人民群众证明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仅直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帮助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现实需要,而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各方面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培养了优良的作风。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作风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苏区干部始终坚持的宗旨。一方面,一切为了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苏区干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这也是检验党的政策与党员干部作风好坏的标准。毛泽东强调:“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5页。在革命时期,苏区干部始终坚持为群众谋利的宗旨,政治上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并在行动上积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他们认为最值得骄傲和光荣的地方,就是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领导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发展工农生产,使广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我们应该深刻的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群众这些生活上的问题,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必须注意经济工作》(1933年8月22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24页。许多中共领导人都带头帮助人民群众,如毛主席为解决瑞金沙洲坝人民缺水问题,主动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朱德等红军领导人主动下田帮助农民插秧收稻,周恩来等领导带头帮助红军家属砍柴、挑水、拉犁。兴国县的党员干部建立了许多帮助群众生产生活的组织机构,与群众一起铲草皮、挖泥塘、挑粪、种菜……苏区干部这些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的举动,赢得了人民群众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在群众心中树立了崇高的苏维埃政府形象。

另一方面,一切依靠群众,将人民群众作为自身的依靠力量,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自身的工作方法。始终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将人民群众作为开展工作的依靠力量。毛泽东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2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9页。他曾告诫党员干部必须尊重和重视人民群众,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切不能疏远人民群众。“如果把自己看做群众的主人,看做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64页。苏区干部心系群众,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浓于水”“鱼水相依”的干群关系,正如中央苏区民歌《共产党恩情永不忘》所唱道的那样:“共产党恩情永不忘,娥眉月子角弯弯,红军来了最喜欢;农民翻身全靠党,共产党恩情永不忘。”*谢济堂:《中央苏区革命歌谣选集》,鹭江出版社1990年版,第169页。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拥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支持根据地的革命战争,他们主动承担各种任务,缴税买债,为红军筹款捐粮,踊跃报名参军支援前线,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干部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苏区领导人非常重视实践调查的作用并善于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思想方法和作风。为抵制在苏区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专门写了一篇题为《反对本本主义》的文章,他认为,理论是用于指导实践的,所以必须要掌握正确的理论,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它,将其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任何一种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发挥其真正的魅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应如此,只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发挥出战斗力和生命力。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就是要立足中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展开实践调查。“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他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2页。毛泽东亲自带头在寻乌、兴国、东塘、才溪乡等地作调查研究,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为建设苏区做好了充分准备,取得了重大成效。毛泽东通过实地调查写出的《兴国长岗乡的苏维埃工作》《上杭才溪乡的苏维埃工作》两篇调查报告,被作为“乡苏工作的模范”材料,印发给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会代表学习。毛泽东深入实践调查,找到了土地斗争和苏维埃运动的正确路径和方法,为整个中央苏区土地革命和苏维埃运动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在调查研究之风兴起的大背景下,苏区干部逐步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对之前照搬苏联经验而使党的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挫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实践中去,他们善于利用群众化的方式与群众交流,了解群众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去做好群众工作。如当时农民白天都要出门劳动,苏区干部就选择晚上去做农民工作,打着昏暗的灯笼,循着羊肠小道,走村入户,访贫问苦。*陈晓英等:《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以上杭才溪为例》,《福建党史月刊》2013年第10期,第7页。

(三)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生活作风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物质基础极其薄弱,并处于恶劣而复杂的战争环境,国民党军队多次军事围剿并实行经济封锁。为克服种种困难,苏区干部培养了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与廉洁奉公的生活作风。为节省开支,他们开展了节约运动,自带伙食去办公。“那时,干部是不允许吃群众的饭的,都是自己带米带饭包,放到老百姓家去煮。也不吃老百姓的菜,自己带点包菜、霉豆腐。每人一双草鞋、一顶雨笠、艰苦得很”。*《访问危秀英记录》,访问时间:1983年3月18日,地点:南昌。访问记录存于中共兴国县委党史办公室,资料归档号3-128第0051号。为节省3升米,张闻天曾每天和战士们一样,只吃两顿;刘少奇等苏区领导也和战士们同甘苦、共患难,吃野菜,睡硬板床。为克服苏区经济困难,陈云、邓颖超、陆定一、博古、胡耀邦、张爱萍等25人,联名给中央写信,一致提出:“每人每天自愿少吃二两米,不领热天的衣服,每月只领二三毛钱的伙食尾子和津贴费,坚持同大家同甘共苦,以支援革命战争。”为了节省伙食费,何叔衡为中央政府“捡破烂”;董必武是苏区有名的“野菜大王”;陈毅身带一批金条,腿部受重伤,尽管“腰缠万贯”,也舍不得花一分钱为自己买药。*吴光明:《中央苏区干部好作风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3页。

苏区干部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在全区树立了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好榜样。毛泽东布衣草履,朱德亲自担水劈柴,周恩来自己纺纱织布,林伯渠身为边区政府主席,全部家当就是一堆书和一个铺盖卷。这些老一辈的苏区领导干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了全区,并与全区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当时,全苏区流行《苏区干部十带头歌》高度赞扬了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苏区干部好榜样,十个带头不能忘:第一带头学习好,政治军事第一桩;第二带头守纪律,党的机密记心上;第三带头支前线,参军参战支前方;第四带头搞生产,既筹款来又筹粮;第五带头勤杂务,房前屋后四面光;第六带头买公债,苏区建设添力量;第七带头行节约,一粥一饭细思量;第八带头优红属,生老病死有人帮;第九带头慰英雄,光荣红花戴胸上;第十带头兴新风,嫁女娶亲不排场。干部个个带好头,苏区处处喜洋洋。”*钟天元:《苏区干部好作风——中央苏区时期的作风建设》,《福建党史月刊》2014年第1期,第6页。他们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在全区树立了光辉典范,并激励着全区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这种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作风。

二、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的政治生态

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有其特殊的政治生态环境。所谓政治生态环境,是把生态学理论引入政治学领域产生的一个概念,指在一定政治系统内各个政治行为体之间,以及政治行为体与政治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政治运行的环境与状态。我们大致可以把政治生态分为三个层面,即:政治制度层面、政治行为层面和政治意识层面。*熊光清:《如何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8期,第73页。1931年,中共苏维埃刚建立,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对革命道路不断摸索的特殊时期,力量弱小,既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又遭受国民党大围剿的威胁。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改变内外两难的尴尬处境,苏区干部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在政治制度上,建立了专门的反贪污反浪费制度,坚决打击贪污腐化的现象;在政治行为上,苏区党员干部身体力行,自觉遵守各种政治制度,并率先做出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榜样,在实践中推动了好作风的形成;在政治意识上,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加强干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从而使全区干部政治意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及革命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并与工农阶级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一)建立了健全的政治制度

健全的政治制度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前提与基础,能够对政治行为起到规范性作用,它是协调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如果缺乏良好的政治制度,则很难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要想推进政治生态的良性发展,就应该把建立公平合理的政治制度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苏区干部能够形成好作风,就在于苏区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政治制度,包括民主、监督、法制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政治民主、政治公平与政治正义的价值取向。

民主是苏区建立政治制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苏区的选举制度充分体现苏维埃政权的民主氛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公民“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十六岁以上均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有真正的信教自由”“彻底地实行妇女解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11月7日),江西省档案馆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86页。在苏区选举过程中,各级党委充分尊重人民的权利,让人民自己选举满意的苏维埃代表。为保障民众能够参与选举,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代表议会制”“值日代表制度”和“常委会”,用于研究和处理重大问题,实行集体领导。

为了惩戒腐败现象,苏区建立了专门的反贪反腐制度,颁布了《惩治反革命条例》《处理反革命案件和建立司法机关的暂行程序》等条例,推动了干部好作风形成。任何脱离群众的腐败行为都会使党的生存面临威胁,苏区干部必须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腐败行为发生。为了惩戒腐败,中央苏区建立了专门的反贪反腐制度。1933年12月15日,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反腐法令——《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6号训令》,规定:“凡挪用公款为私人营利者以贪污论罪;因玩忽职守而浪费公款致使国家受损者,依其浪费程度处以警告、撤销职务以至1个月以上3年以下监禁。”*毛泽东:《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红色中华报》1933年12月15日,第1版。“贪污公款在五百元以上者,处以死刑;贪污公款在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者处以两年以上五年以下的监禁;贪污公款一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者,处以半年以上两年以下的监禁;贪污公款在一百元以下者处以半年以上的强迫劳动。”*毛泽东:《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红色中华报》1933年12月15日,第1版。对贪污腐败分子,坚决将其从党的队伍中清除出去,严惩不贷。

同时,苏区还建立了有效的群众监督制度,苏区中央指出:“苏维埃应当是群众的组织,应当建筑在劳动群众由下而上的选举基础上面,纠正委派制度与命令主义的余毒,苏维埃应当吸收一般群众参加工作,并号召广大群众监督苏维埃工作,反对苏维埃中工作人员可能的作出的许多的流弊,如官僚主义,办事迟钝和滥用职权等等。”*《中央给润之、湘赣边特委及四军军长的指示》(1928年9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677页。为防止党员干部滥用权力损害党的威信与党群关系,让群众能够有效发挥监督作用,专门成立了一些监督机构,如工农控告局、轻骑队、突击队等。群众加入这些机构对苏区干部进行实际监督,取得了实质性效果。“突击队和轻骑队是与官僚主义消极怠工,和贪污、腐化现象作斗争的一个重要武器,是群众对这些分子监督的一种最好方式”。*彭小曼:《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历史考察和当代启示》,《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年第4期,第136页。通过以上一系列反腐措施,彰显了苏区干部廉洁奉公的好形象。在反贪风暴中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使苏维埃政府成为一个真正的廉洁政府。

(二)养成了规范的政治行为

良好的政治制度是形成良好政治生态的基础。在此条件下,积极养成规范的政治行为习惯,是真正形成有序、健康、和谐的政治生态的保障。在中共苏区,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各种政治制度,规范自身政治行为,严格同各种脱离人民群众的政治行为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贪污腐化作斗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一周年之际,临时中央政府委员会明确强调官僚主义的危害以及同一切官僚主义作风作斗争的决心。“官僚主义,是脱离群众,破坏苏维埃与群众的关系,对苏维埃胜利和发展,有莫大危害,照例敷衍,强迫命令,是官僚主义的重要表现,这是苏维埃政府中绝对不允许存在的,苏维埃的工作作风,是群众化、实际化、组织化、纪律化,是具有艰苦奋斗的坚韧性,一切脱离群众的办法,都是官僚主义作风”。*《中共闽粤赣苏区党第二次全省大会党的建设问题决议》(1932年3月17日),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59-660页。

为规范党员干部的政治行为,苏区中共中央充分发扬党员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时刻警惕脱离群众、偏离群众路线的不良政治行为。“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就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他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5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作译局译:《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7页。在中央苏区,由于中国共产党仍然处于发展阶段,经验不足,加上在工作中又会碰到许多新问题,面临诸多新困难,难免会犯错误。然而面对这些错误,苏区干部并没有推脱。恰恰相反,他们对党内与自身存在的错误和缺陷采取严肃的态度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所犯的错误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尤其是在原则问题上做到了坚持真理,绝不含糊,该批评的批评,该教育的教育。苏区干部这种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不但没有削弱党的领导、损害党的威信,反而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更坚定的信任,也保持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使党一直能够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培育了健康的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是政治活动的心理方面,也是政治生态内部有机组成部分。政治行为、政治制度是政治意识在实践层面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政治意识,就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政治行为,形成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熊光清:《如何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8期,第75页。苏区中共中央深刻认识到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意识的重要性,并通过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政治意识。“为了革命斗争领导干部的创造,我们已经设立了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以及教育干部领导下的许多教育干部学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1934年1月23日),江西省教育学会编:《苏区教育资料选编(1929-1934)》,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6页。为了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中央苏区设立了干部教育部,负责领导全党的学习。1929年12月,毛泽东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提出党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有计划地在党内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理论教育,培养党员干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意识。

为了培育党员干部树立健康的政治意识,苏区中共中央极其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提高党内政治理论水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武装所有新旧同志们的头脑,进行经常有组织的教育工作”。*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党内教育计划致各级党部的信》(1930年8月),王泉:《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创新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37页。一方面,创办各类学校等对各级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加强他们对党的宗旨、革命形势与群众工作的的认识。1934年合并后的苏维埃大学开设有三类训练班,一是新区工作人员训练班,训练苏区和白区的工作人员;二是党团、苏维埃及工会工作干部训练班,负责培养中层干部以及提高干部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三是高级训练班,负责培训高级干部。训练班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马克思列宁等经典著作、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以及革命形势教育、国际工人运动史,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提高党员干部对理论的理解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通过教育学习,使大批干部既具备了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革命觉悟,又加深了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革命感情,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模范带头的好作风。另一方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建设,始终告诫全区党员干部同志: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只有清廉从政,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尊重。对在工作中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也绝不偏袒,该批评的就批评,该教育的就教育,并要求他们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批评,以达到教育的目的。通过以上的教育措施,使他们形成了实事求是、勇于担责、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

三、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当代启示

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永远是党的一面镜子,直接反映出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好作风的魅力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随着时代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与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好作风分不开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繁荣,一些党员干部经不起物质诱惑,贪污腐化,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破坏了党内健康的政治生态,造成政治雾霾现象。因此,必须高度认识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性。“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习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党建》2016年第11期,第10页。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传承党的优良作风继续作为今后党工作的重要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所强调的那样:“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都不能放松。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政治环境,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下大力气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要加强对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彻底改变对干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现象。”*习近平:《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2015年3月6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5/0307/c87228-26652005.html。

(一)健全党内政治制度,完善党员干部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好作风的形成不仅需要党员干部的自觉性,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对他们手中的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法]孟德斯鸠著,许明龙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54页。要使权力不被滥用,就必须建立相关制度对权力进行限制,没有限制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为此,一方面,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发挥党内监督与纪委的主要作用。邓小平曾对党内监督的作用做了精辟阐述:“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是来自党委会本身,或者书记处本身,或者常委会本身。”*《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1962年2月6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9页。习近平也强调:“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都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习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党建》2016年第11期,第10页。党内监督作为监督的主渠道,应该充分发挥其功能。必须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确保各项具体制度落到实处。并加强党内民主集中制教育,发扬党内民主氛围,防止领导干部滥用权力做出片面化的决策。同时,加强党内监督,既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基本规范,又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的内容范畴、方向目标、原则要求、方法途径等方面与时俱进,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习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党建》2016年第11期,第11页。

另一方面,发挥人民监督的作用。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员干部的权力都是人民所赋予的,其权力的运用应当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各级干部的监督。将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结合起来,整合各方面的监督力量,使监督工作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作用。各级党员干部务必虚心接受监督并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对于滥用权力者,不管身居何等高位,都应该严惩不贷、依法处理。

(二)加强党员干部廉政建设,规范党员干部政治行为

清正廉洁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品格,也是党和政府的第一生命。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党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是要同消极腐败等一切脱离群众的行为作斗争。必须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这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存死亡问题,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自甘堕落、贪污腐化,出现了违反党纪国法的腐败分子,并引起官场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官场地震”。基于此,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政建设。

首先,党员干部要秉承廉政理念,掌握先进廉政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1901年秋-1902年2月),《列宁选集》第1卷,第312页。各级党政机关要有计划有目的加强廉政理论学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廉政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使廉政理论教育常态化、正规化、深入化。要以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理念作为廉政建设的价值取向,坚持政权归人民所有的理念,权力由人民赋予的理念,权力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权力受人民监督的理念。以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指导实践工作,以合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行动的标准,要真正树立人民公仆的从政理念,踏踏实实为民办事、办好事。

其次,将反腐斗争与防腐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加大反腐力度,坚决打击任何腐败行为,对重大贪污案件重点查处,抓典型,严惩不怠。“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位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2013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42页。另一方面,加强反腐专项教育,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做到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权为民所用,廉洁正直、刚正不阿,不谄上,不媚下,绝不以权敛私财,不搞花架子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与面子工程。在党的历史上,曾发生过因为领导好大喜功,为了所谓的政绩而能使自己官途坦荡,阿谀奉承,做出了一些严重脱离实际与脱离群众的决策,最终让广大老百姓深受其害。如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时期,安徽与河南两省因饥荒而造成人口死亡的问题尤为严重,这除了当时的天灾导致粮食欠收的原因之外,人祸也是重要原因,部分领导干部只顾自身利益的做法难辞其咎。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引以为戒!

(三)深化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忧患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批判的武器,对广大党员干部培养共产主义思想、无产阶级政治观以及集体主义道德规范极其重要。中共一直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善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党的优势所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中央通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们树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自愿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奋斗终身。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经济增长迅速,社会物质财富日益繁荣。然而有些党员干部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一切向钱看齐,完全忘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风腐败,使党面临着消极腐败的危险与脱离群众的危险。“一些腐败分子贪腐胃口之大、数额之巨、时间之长、情节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塌方式的腐败!”*习近平:《深入推进反腐斗争 不定指标上不封顶》(2015年1月11日),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112/c1001-26367032.html。为此,必须要加强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使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牢记党的宗旨。通过开展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社会实践环境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细化到党员干部的生活中去,真正发挥作用。“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既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唯心史观的破产》(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515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背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与数字网络新技术等媒介,采用多种方法与途径深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普及党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与业务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执政能力、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党员干部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领导者,还必须增强政治忧患意识。“人总是以某种思想去认识世界的,意识形态作为一定的社会价值理论体系,给人们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汤家玉:《论意识形态与国防》,国防科技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2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员干部必须发挥好‘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政治意识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能够左右政治主体的行为,影响社会的政治面貌,促进或制约政治的发展”。*郑慧:《政治文明:涵义、特征与战略目标》,《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第7页。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忧患意识,是党和国家能够继续保持旺盛政治生命力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经济方面,贫富差距仍然较大,人均GDP世界排名靠后,绝对贫困人口仍然存在,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问题严峻,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与文化方面,当前政治深化改革面临诸多困难,改革阻力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国外思想文化大量涌入,以及各种非主流的网络文化迅速膨胀,对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社会方面,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就业、医疗、教育、住房、治安等领域存在诸多问题。要想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党员干部必须要提高政治忧患意识,不断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要继续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优良传统,能够“做到廉洁自律,筑牢思想防线,加强党性修养,做到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习近平:《深入推进反腐斗争 不定指标上不封顶》(2015年1月11日),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112/c1001-26367032.html。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尽管当前时代早已不同,但党的优良作风绝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时至今日,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并结合当前时代特点不断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新华网:news.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ThePoliticalEnvironmentoftheFormationofCadres'GoodStyleintheSovietAreaandItsContemporaryEnlightenment

LiaoLingdan

The cadres' good style in the Soviet area has been formed in the period of agrarian revolution. It was noble traditions of the CPC, which fully embodied the Party's collective wisdom. It was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Marxism basic principles with China's revolutionary practice. The good style included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serving the people heart and soul and keeping in close contacts with the masses; proceeding in all cases from actual conditions; working hard and performing official duties honestly. The formation of good style had its special political environment, which included a sound political system established in the Soviet area; the standard political behavior and a healthy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were fostered for the Soviet cadres.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adres' good style in the Soviet Area and the formation of its political ecology could provide new ideas for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style of work. In the new era of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hould continue to carry forward the Soviet Party cadres' good style, inherit and innovate it,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ruling ability of the party, the purity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trong core of leadership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e cadres in the Soviet area;good style;political environment;strictly administrating

10.16623/j.cnki.36-1341/c.2017.06.008

廖灵丹,男,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 211100)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省立省助项目“信息误导与建国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决策失误研究”(KYZZ16_026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研究”(2016B33014)

责任编辑:陈涛

猜你喜欢
苏区作风党员干部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苏区人家
心声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 08:31:38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8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0
苏区创业致富人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08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24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文史春秋(2016年1期)2016-12-01 05:41:48
党员干部要姓“党”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04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