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振芳
OBE理念下中高职衔接的工程教育文献综述*
◆潘振芳
经由中国知网平台,据CNKI学术期刊文献的共词分析及数据可视化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基于OBE的工程教育研究、工科类中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衔接研究、中高职衔接工程教育研究三个维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OBE;中高职衔接;工程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明确提出:“要在坚持中高职各自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中高职衔接研究工作已历经30余年,所倡导的工学结合形式多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综观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大多还是动作娴熟,长于模仿操作,惯于按部就班,安于人云亦云;也有部分学生对操作淡漠,成果意识缺乏。再者,在教学设计上,工作页、导学案等设计的脚手架过多,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手脑,教学实际上多成为按预定模式、预定路线和预定轨道对学生进行铸造的过程,教育者对于学生之创造性如何启诱,智力如何发展,个性如何鉴别,多置之高阁。目前存在的很多情况是学生受教日深,机械性日重,标准化、程式化了的教育成为反创造性、非智慧的机械流程。欲进入高职继续深造,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可能会出现缺失或不足。
于1981年由美国学者Spady等人提出的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理念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定位为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这一成果是学生某一阶段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华盛顿协议》各成员国(或地区)大多数采取“成果导向”之认证标准,即以学生表现作为教学成果的评量依据,并以促进专业持续改进作为认证的最终目标。2013年8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第21个成员国,这意味着我国将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将国际互认工程师资格,这对我国工程技术领域应对国际竞争、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中国的工程教育影响不足、研究不力,工程教育质量亟待提高。2015年4月24日,中国科技网《时代需要“全面工程教育”》一文载,当前工程教育全面工程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华东理工大学涂善东教授认为,现代工程宜以其创新文化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去迎接挑战,使中国和全球经济得以健康发展。故此,需向全社会普及以创新为其灵魂的工程文化,把工程的基本知识纳入大学通识教育范畴,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全过程贯穿工程文化和工程伦理教育,这是全球工程教育改革尤其是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那么,在中职领域又该何去何从呢?能否循迹OBE,针对3+3中高职衔接的中职生,引入典型的生产线工程,以真实的产品作为教学项目,渗透工程文化和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思维,为他们提供形成阶段性成果的平台,促就成功感和进步感,积淀深造基础呢?
笔者基于中国知网,据CNKI学术期刊文献的共词分析及数据可视化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2006年至今中高职衔接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基于OBE的工程教育研究、工科类中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衔接研究、中高职衔接工程教育研究三个维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开展提供参考。
国内研究综述
1)基于OBE的工程教育研究。有关“基于OBE的工程教育”主题的检索结果,19篇相关文献均来自高校。文献或系统地阐述OBE教育模式的概念、理论基础以及特点,介绍近年来OBE工程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或分析OBE工程教育模式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关系,对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原则、内容、实践层面进行探讨;或针对目前某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及OBE中以成果导向教育的评价模式两大优势,构成基于CDIO-OBE的教学评价模式;或提出专业实验学习产出和教学建设;或按照OBE理念,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逆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或建构OBE模式下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生成机制,在课程评价中关注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评价;或基于某专业课,对校企合作在课程OBE改革中的作用、做法进行阐释;或探析工程类五年制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人才培养方案改善及其课堂教学改革的设想;或针对专业特点,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探讨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或用于课程建设,建立以行为评价为特点的教学效果评价反馈机制;或分析OBE研究与改革的发展历程与阶段性特征,探讨工程教育研究与改革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2)工科类中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衔接研究。有关“中高职理工专业课程教学衔接”主题的文献检索到852篇。各职业院校或进行不同程度的分层教学;或以岗位工作能力细化的方法试解决课程自然衔接的问题;或借鉴国际“现代学徒制”先进经验,提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或集团化办学进行交融式衔接,提出具体的运作机制;或提出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围绕区域产业发展,整体设计人才培养的规格、梯次和路径;或提出具体做法,即由政府教育部门主导,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体系与内涵的整体设计,统一开发教材,协调组织中高职两阶段的教学;或经合作院校、行业和企业三方研讨,统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格+专长”模块化课程体系和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或从学生视角出发,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探索得出中高职教学有效衔接的影响因素,并从人才培养方案衔接、课程衔接、能力衔接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3)中高职衔接工程教育研究。有关“中高职衔接工程教育”主题的检索结果,26篇相关文献均为高职院校提出中高职衔接的工程教育,其中7篇涉及CDIO工程教育模式。有文献指出以专业微观模型,从“做中学”的角度研究探索中高职衔接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学习项目设计,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及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
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国际研究综述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已成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提升和巩固国家、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的“发达”无不与其职业教育有关。德国、日本就把职业教育当作其经济腾飞、民族振兴的“秘密武器”,德国“双元制”模式下的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美国CBE模式下的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澳大利亚TAFE模式下的职业教育衔接,英国的BTEC这一新型的职业培训模式,日本学校教育体制下、企业内、社会办三种模式中的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等做法值得借鉴。
研究启示 相关文献对中职教育领域建设有弹性、高水平和可持续的中高职工程教育衔接研究不无裨益。然而,以上文献目前尚无有关OBE理念或模式下的中高职衔接工程教育的研究,尚无中职领域提出中高职衔接的工程教育研究,显然,这一领域是中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空白,其有责任去填补。同时,这亦是中职3+3转段升学培养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机遇。
1)课程群思想的建构。文献研究中,OBE理念引领教育者由“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进行逆向设计、正向实施,这样可使各环节落到实处,所建构的课程群相得益彰。笔者以为,中职领域OBE理念下中高职衔接的工程教育,由需求至培养目标不仅应参考行业、企业及市场动态,还应关照到学生个体和高校取向,宜彼此融通兼顾,所设计的毕业要求与需求及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将更高,而由此形成的课程体系将层层推进,彼此紧密衔接,学生形成的阶段性成果将“形散而神不散”,即分开来是独立成型的作品或产品,涵盖各阶段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作品或产品所分解出来的知识与技能,纵向是成体系的、螺旋上升的,横向是彼此交织、为作品或产品铺垫而备的;合为整体亦是独立成型的综合性作品或产品。
那么,笔者认为,这样的作品或产品宜在学生高年级完成,训练的是学生的高阶思维,创新与工程意识已经成熟。而它的难度在于,这个最终呈现的作品或产品要嵌入阶段性成果,或实体嵌入,或虚拟融入,能够引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将在完成后能够自我建构知识树和专业体系。这将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实际教学研究工作中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工程思维入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根据内外部需求,引入生产线的实际工程,经课程设计成为体系化的实践特征显著的课程,渗透工程文化,以达成某一条或某几条毕业要求为主线,纵向建构课程链,横向形成课程群,按照毕业要求,确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学生有完整的系列作品或产品,学校亦有资金投入和价值产出,让学生有对专业的学习期待和共同愿景。
2)学习行为评价的侧重。文献研究表明,OBE强调扩大机会,即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评价结果为依据,适时修改、调整和弹性回应学生的学习要求。笔者认为,中职领域OBE理念下中高职衔接的工程教育,宜聚焦设计梯度学习任务,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领每一位学生挖掘潜能,“上跳”摘到桃子。而“上跳”这一学习行为是考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依据,因为OBE将更加关注高阶能力的培养,如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策划和组织能力等。强调创造性对于工程更为重要,引导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跳一跳就能摘得桃子”,学习项目设计不宜在低阶徘徊,应注重发展性与创造性。在实际教学研究工作中,既要保障每一位学生都有达成学习成果的机会,更要重视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宜给学生以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导引学生自主激发创造潜质,培养发展能力。相应的,宜以更加灵活的方式配合学生的个性化要求,须多元、梯次评价,让学生有机会证明自己所学,展示学习成果。
3)中高职衔接的工程教育。文献研究中,工程教育研究均分布在高职院校领域,文献所提出的观点或做法也均出于高职院校的角度。笔者认为,中职领域OBE理念下中高职衔接的工程教育宜找准定位,与高校彼此协作、相互融通,引导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形成持久的学习力。所以,在实际教学研究工作中应将工程思维作为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补充到中职教育阶段,对接高职教育,搭建模拟的工程环境,将人才培养置于实际工程背景下,实施工程教育,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做到及时调整和补充。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等各环节中与企业、社会紧密结合、密切互动,导引学生学思行合一,增强中职生的理论素养,为升入高职院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中高职衔接的工程教育,也有益于促进工程思维和工程文化的社会化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职业教育中开展广泛的工程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面向产业转型升级,以OBE理念切入中高职衔接的工程教育工作,以学校3+3分段培养班为样本,定位中职而对接高职,引入生产线的实际工程,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完善教育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做真项目的过程中增强成果意识,培养工程思维,提高自我效能感,提升工程素养,形成工程文化,是切实可行的。为此,要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持续改进,以推动中高职衔接的中职领域工程教育的良性发展。
[1]邢江勇.中高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2-16.
[2]敬代和,尹存涛,周玉丰.关于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2(26):37-39.
[3]杨塞荣.中高职衔接文献综述[J].职业技术,2014(7): 91-92.
[4]涂善东.Total engineering education[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5]房树芬,王春.时代需要“全面工程教育”[DB/OL]. [2015-04-24].http://h.wokeji.com/zhengwu/tjxw/201504/t2015 0424_1092226.shtml.
G712
B
1671-489X(2017)13-0069-03
10.3969 /j.issn.1671-489X.2017.13.069
*本文为笔者主持的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基于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之CDIO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登记号:ZCZ2)阶段性成果;笔者核心参与的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做学教合一’理念下以‘真实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登记号:ZYB13)阶段性成果;笔者主持的南京市教育教学规划个人课题“基于电子专业之OBE理念下中高职衔接的工程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登记号:IQ0014)阶段性成果。
作者:潘振芳,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2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