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效春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二龙湖学校)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姜效春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二龙湖学校)
我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在很久以前就已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语文教学 创新 思维能力
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是教师高潮的教学艺术得体现。 正如名人所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导思的过程,若起伏跌它,有张有弛的流动感,若清新别致,能充溢着灵动和诗意的光辉,则必将营造出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将大有裨益。
1.精心设计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端。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时,我首先采用播放歌曲《两只蝴蝶》,优美的旋律很容易就将学生带入到思维活跃的境界。 然后,利用古老的传说《梁祝》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大家对人类美好的情感爱情有个正确的认识。 并且对学生说:爱情,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笔下每每出现的精彩之处,无论是才子佳人抑或是生死相依,都令人唏嘘不已,感叹至深,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谈谈这个令大家憧憬的话题——爱情。 其实学生在青春期,都对这个朦胧的词语颇有兴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2.善于捕捉思想火花,因势利导激活思维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培养思维能力的又一策略。 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思路不够开阔,学习质量不是很高,表现在学习上,懒于动脑,可是他们也时而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一智慧的火花,点亮他们智慧的心灯,开启他们思维之扉。 例如,教学《狼》一文时,师生都在大谈狼的狡猾,屠户的勇敢机智。 这是,平时成绩较差的一位同学小声道:“两只狼有合作精神。”我便叫他起来,请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他胆怯的站了起来,低下头,不敢说。 我又进一步鼓励道:“老师认为你的观点很新颖,很有价值,你能说出来供大家借鉴吗?”听到这话,这位同学眼神中流露出了异样的光芒,颤声道:“老师,您不是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吗,狼虽然失败了,但他们配合默契,这种合作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听了这话,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而这位同学涨红了脸两眼熠熠闪光。 此后,他经常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一问一答,不仅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还打开了一扇封闭的智慧之门。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感知——体验——理解——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获得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核心还是思维能力。 如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呢? 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探索:
第一,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速度快,对问题迅速做出反应。 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持久的加以训练。
第二,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思维的独特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不迷信,能有独到见解的分析判断。
教师还要善于设计问题,所设计问题,既能给学生创造思索的空间,又能提供创造性思维的范例。 使学生明白“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 让学生思维发展的历程在教师这盏智慧之灯的指引下顺利航行。 例如,学习《故乡》一文时,我提出,作者在文中描述了故乡的破败,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巨大差别,杨二嫂的巨大变化,究竟是想写什么呢? 学生的思维开始拓展,能力就渐渐形成了。 教师善于问,学生善于思。在问答中授之设疑之法,于平淡中见疑,于无疑处生疑。 这样的思维成果才会有独创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钻研和思考问题,对事物的认识不满足表象,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 其方法是:抓住矛盾加以展示。 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容易引起思考,无论是文章的主旨,还是结构安排,或是细节描写只要抓住课文的本身矛盾,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学习《孔已己》时,教师提出“孔已己既穿长衫为何站者喝酒? 既穷为何穿长衫?”这一问挑起矛盾,学生思想产生碰撞,陷入了积极思考,经过讨论,学生明白“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这一笔,实乃用心良苦,浓缩了孔已己整个精神世界和社会处境。 通过探究学生不仅理解了作品的深意,也学会一种质疑探究的方法——于矛盾之处生疑探疑,进而锻炼思维的深刻性。
总之,“读书学习贵在思索探究,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的反复递进,不断深化的思维过程。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