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宏业
(甘肃省武山县榆盘初级中学)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夏宏业
(甘肃省武山县榆盘初级中学)
历史学科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历史学科是贯彻教育方针、了解历史渊源、培养四有新人的主阵地。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进行了合理探讨,并对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进行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 德育 方法
1.近年来,涉及中学生的违法案例屡见不鲜,“校园案件”的报道屡屡在各类媒体出现,并大有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社会、家庭、学校都有责任,而德育教育的缺失难辞其疚。恶性事件的频繁发生,让德育教育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重新成为大众讨论的热点问题,也成为摆在教师案头的头等教育大事。
2.新课标明确规定,历史课程的教育的“三维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坚强、勇敢、自信、诚实、谦虚等的良好品质。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关乎国家的未来。阅读历史,不难发现,从古至今,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历史学科以史实为据的教学形式,比其他学科更具德育教育的优势。历史事实中反映出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和道德情操,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1.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是历史教育最突出的德育功能。爱国主义是在长期生活学习实践中培育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深挚情感,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鸦片战争后,我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签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翻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侵华的罪恶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的出现,点亮了伟大民族的前进方向,解救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了解这些历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奋斗激情,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贡献都有极其现实的意义。
2.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随着经济与科学的高速发展,人要立足社会并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至关重要。培养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促进其人格健全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发生时,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共赢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合作可以将个人的力量得到放大。初中学生正是性格塑造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阶段,培养学生勇敢、诚实、坚强、谦虚等多方面的良好品质,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3.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中学生,可能会觉得发明、创新这些事情是离自己非常遥远的事情,会觉得这应该是科学家的责任,殊不知不久的将来,社会发展的重担就会落在他们身上,创新就会来到自己的身边。教师要告诉学生,其实历史上有很多人物,一开始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只是他们善于发现周围常人熟视无睹的事物,时刻保持一颗怀疑的态度,产生疑问,最后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创新成果。牛顿、瓦特、爱迪生,无不都是这样。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才真正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事物,并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通过自身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根据教学内容,科学渗透德育教育。初中历史教师应根据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精心设计历史课堂的德育目标,针对不同章节不同内容有效地安排德育计划。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计划。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深刻挖掘德育素材,把历史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认识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选择有效、恰当的方法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2.多措并举,加强德育教育效果。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丰富着课堂教学方法和形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将抽象、不易理解的精神变得直观,使乏味的背书式学习富有生机。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采取多种形式讲解历史知识,适时的进行相关德育教育,把个人与历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3.树立历史人物榜样,深化思想教育内涵。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涌现出众多杰出的人物,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选择正面的人物,指出这些历史人物值得学生学习的地方,引导学生以某些历史人物为榜样,不断完善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