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克己复礼”在教学实践中的影响与思考

2017-01-29 01:48牟亚杰
中国校外教育 2017年23期

牟亚杰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浅谈“克己复礼”在教学实践中的影响与思考

牟亚杰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孔子是“儒家”创建人。刘歆说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六经就是《易》《诗》《书》《礼》《乐》《春秋》。事实上,无论哪一本经,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连编者也不是。他是中国的第一位私人教师,但其思想和言论,对东方民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

克己复礼 教学 原则

“克己复礼”出自《论语》,原文是: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孔子在回答其弟子颜渊所问“仁”的问题,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克制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制,就是仁。换句话说,想达到“仁”的境界,就必须“克己复礼”。恰恰是“克己复礼”对我教学的影响与思考是极其深刻的。

先从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仁”谈对我的影响。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想,人格的培养,大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孔子思想为后来的孟子和荀子所提倡的“内圣外王”之道提供了理论参考,其中的某些行为甚至完全被后人所吸取,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

回顾30多年来对《论语》《论语译注》等书籍的阅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深深扎在我的心里。我把学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行归纳整理,尝试活学活用。如教学方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德育人;再如,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学行结合;温故知新;虚心好学,等等。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教育教学工作影响既是深刻的又是深远的。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实践者与传播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不论你教哪个学科,为师的首要任务是传道,传承宣扬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以及人生哲理。回顾35年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说我感恩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的引领,感恩孔子的思想对我价值观念的逐步完善。

一、对孔子“克己复礼”中“克己”的理解

我对“克己”的理解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克制自己。“克己”强调的是自控力。关于自控力,心理学做过这样的实验:如果一个两三岁的小孩,不是随便地哇哇乱叫,看到一些东西不是马上就要的话,这些小孩往往比那些控制不住的孩子,在未来的成就要大,它的能力也更强,而且更能长成一个完全的人;我对“克己”的第二个理解是提升自己。而今现代社会往往强调自由,就是发展自己的个性,那么它和“克己”是不是充满矛盾的?恰恰相反,最好的自由、最有价值的自由,就是有约束的自由。回想自己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尽量刻苦用功,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一定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人;然后到了中年,我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我想拓展我的道路。比如,我开始撰写与教学有关的文章,参与学校的各项教科研活动,在课堂上写诗歌,带领学生创作,我学习演讲,所有这些拓宽的学习,我发现都需要对自己严格要求,精准控制。我们不可以随随便便就演讲,随随便便就写诗,随随便便就上一节公开课。实际上是要有更深入的考量。标准的语言、规范的数字、系统的总结才能备课,课堂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有价值的,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课前还要试讲,要有同行、领导的指教;对教案要进行反复修改,甚至推翻重来。只有在胸有成竹之后方能走进课堂。所以,我感悟到:未来的路越宽,越自由,恰恰你越要“克己”才能做到这一点。这是我对“克己”的理解!正是在你这一正确的理解引领下,五十六周岁的我能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且在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2016年就有三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我的教学是校领导最放心的课堂;我是学生最喜欢的“神仙”派来教她们的老师,我想这是我对孔子教学思想的理解、运用之下结出的累累硕果。

二、对“克己复礼”中“复礼”理解

“复”,即按照;“礼”,即礼制。一般认为,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就是讲文明礼貌,但实际她不是一个简单的文明礼貌问题,而是一个很大的思想体系。大到国家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小到一般人的行为举止,都概括在礼的范围之内,中国古代以礼治国,所以这个礼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影响很深。

在我从37年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克己”的同时,兼以“复礼”。以德育人、有教无类、治学严谨是我的深扎于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有我这样三个原则:

1.尊重式学生的原则

我上课和学生问好的方式是:

师:上课!同学们起立齐说:老师好!我回礼:可爱的孩子们你们好!小科学家们你们好!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她们的喜欢和尊重。

下课了,我和学生的告别式是: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有什么不明白的随时找我,我会随时为你解答。

一句朴实的话语呵护的是孩子们渴望求知的心,拉近的是我和学生之间的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2.调动学生兴趣原则

这一原则的制定无疑绑定了我备课的深度与广度,实验内容的新颖与丰富,实验材料准备的充分与富足。和在实验设计方面投入的智慧。这是我的选择,她注定了我在学校工作时忙碌的身影常穿梭于办公室,教室与实验室之间;她注定了我常常放弃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为全体学生准备科学实验的材料;她注定了我常出现在日杂商店、建材市场为学生添置实验材料。要想使实验成功率高,教师需要提前做实验,并对实验进行改进,各种事情像麻花一样拧在了一起。看到学生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望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回想着她们实验中的专注,谈论中争辩时的面红耳赤,工作中虽累犹荣,我工作,我享受;我工作,我快乐!这一切源于孩子们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备课,我既坚定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及所教《教材》,又注重调研学生对所教内容已有知识掌握的情况,还重视所讲授内容的科学技术以及应用,给足学生展望未来,期盼发展的空间,同时在我的备课中贯彻《课程标准》的校本课程。如我教科学课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经过反复筛选确定选用日本作家后藤道夫的《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参考,利用课上、课中、下课前等时间做小实验点燃孩子们对科学火焰,丰富孩子们的科学生活,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以及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对实验,对生活中的现象的解释,从而提高表达能力,等等。

3.用心做教育原则

古诗有云:千红万紫等待着,只待春雷一声响。教育是一种慢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静等花开。教学中,我会等待笔记记得慢的学生,鼓励他不要急好好写;实验中,我会等待多次没能点燃蜡烛的学生,告诉他要胆大心细,火柴头要真正与火柴盒的摩擦才能点燃。无论何时我是不会轻易批评考分低的同学,反而表扬有一道难题你答对了。所以我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每当我反思自己曾经的过去,正视自己的现在,展望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信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师道精神,将继续引领我深入研究的教书匠精神,为教育教学贡献一份力量,我信心十足地相信,中华师道的精神会继续引领我走在科学教育的前列。

[1]徐雪.浅谈孔子仁学思想的克己复礼[J].文学教育,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