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文教学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笔下生辉

2017-01-29 01:48赵彩云
中国校外教育 2017年23期

赵彩云

(唐山市丰润区小张各庄镇中学)

谈作文教学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笔下生辉

赵彩云

(唐山市丰润区小张各庄镇中学)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写作技巧的指导,可借助生活信息寻找写作源泉,让学生从感受、了解的角度去萌发写作思绪,利用有效的写作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笔下生辉。

教学方式 写作技巧 观察能力 资源库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每个人的观察能力都有一定基础,这也是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观察力是与生俱来的主要依据,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观察力培养的意识。其实,培养学生写作,观察力很重要,从对生活探究与观察方面着手去找写作灵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是收集写作材料的最佳途径。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则需要结合实际写作内容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比如,针对写景的作文,教师可以对学生能够接触到的风景区进行讲述,或者选用一些名景名迹,最好是大部分学生在旅游时期去过的地方,对景色的陶醉感、独特感进行回味,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放映景区中具有独特的特色、让人过目难忘的一些景点图片,让学生对某一个景点进行观察,观察它的与众不同,观察它吸引自己的地方,观察它的全貌和样子,还要强调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不能过于专注,还要连带周边的事物,让独立的景点出现在一幅完整的画面中。在学生对景点观察时,他就会发现一些可以用在写作上的信息,在观察中,观察的角度非常广,如颜色、声音、形状、大小、天气、变化、感受等等,这些从观察中获得的信息用于写作上,再适当加一些修辞手法,就会使得作文的内容变得丰富。

二、建立写作资源库

建立资源库的目的,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词句,在资源库中,可以多收集一些好句佳段、名人名言、作文素材等资源,这样学生在面对如何表述脑子里所想、所感知的事物时,便可以借助这些资源更贴近的表达出来。在语文教材中不但词语丰富,并且语言的运用手法也颇为丰富,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都是可利用资源。教师在讲解课文或者作文范例时,不单单要对内容理解,同时还要对范文的词汇使用进行讲解,在学生领略内容的同时,要划下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并记载脑海中,一来二去,积累的美妙词句就会更多。在写作文时,就会将书中的好句段在自己的大脑中过滤一番,然后选择适当的词句加以修改运用,将其变成自己的词句来利用,这样写作内容就会更加生动形象,离实现笔下生辉也就进了一大步。

比如,《理想的风筝》中有一段描写刘老师外貌的语句:“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作者从总体到部分描写了刘老师的外貌,更重要的是从外貌中透出了刘老师的性格特点——忠厚,这是一段描写人物外貌很好的范例。笔者让学生进行仿写,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我的爸爸又高又瘦,时间的长河在他的脸上冲刷出一道道皱纹,高高的鼻梁上戴着一副眼镜,显得很斯文。”他的爸爸给人的印象的确如此,这个学生把爸爸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通过仿写、词句修改利用,学生明白了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有一定的顺序,而且还要学会从现象透出本质,这样才会使所写的人物形象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加强比较法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语句基本通顺,但是读起来总是缺少一些情感的味道。对这些没有情感味道却又通顺的语句分析发现,主要是因为太过陈旧死板,千变一律,没有任何的新鲜感与吸引感,使得内容读起来生硬,带动不了感情的领会。

就拿下面两段话为分析案例:①晚饭后,我解开书包带准备写作业,突然发现我的铅笔盒不见了。可把我急坏了,想要去找,但想到天晚了又不敢去找。②晚饭后,我懒洋洋地走到写字台旁,慢慢吞吞地解开书包带,准备写作业。咦?我的铅笔盒呢?“……唰唰,哗啦……唉!”书包都已经被翻个底朝天了,可还是不见铅笔盒的影子。我又“腾”地站起来,紧握双手,暗骂自己:“李明呀李明,你怎么这么马大哈,竟然把自己心爱的铅笔盒给丢了。唉,只好自己找去了。”但刚走到门外又犹豫了,此时天黑了,外面有风吹过并带着尖利的啸声,好像就要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想到这里,我脊梁骨一阵发冷。

从这两段话中,很显然会觉得第二段话的内容修饰更加生动、形象、具体,不仅有人物的动作,并且心理活动描述的也非常到位,对当时的着急、胆怯、矛盾心理都一一地体现出来,写的细致入微。而第一段虽然与第二段写的是同一件事,但读起来没有过多的心理活动,进而感情色彩不鲜明,写作评价也会很低。所以,一篇好的作文,不经要有内容可写,同时还要对内容的修饰、写作手法要注意,强调感情元素的融合,适当运用比较方法,利用各种比较形式,增加对语言修饰重要性的认识。教师针对对比内容需要做出评价,与学生共同分析两段话的相同与不同,从而让学生适应语言修饰运用,解决语言空洞问题,让学生写作实现笔下生辉。

[1]杜昌梅,钟志军.走出作文教学误区[J].新课程,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