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利 田辛玲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广东珠海 519085
图书馆纸本期刊装订存废研究
李胜利 田辛玲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广东珠海 519085
期刊装订工作在传统图书馆时代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随着期刊出版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纸本过刊的利用率逐渐降低。笔者对纸本期刊的装订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纸本期刊;装订
期刊装订工作作为纸本期刊管理工作中的流程之一,在传统纸媒时代属于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期刊装订最重要的意义莫过于便于保管、排架和统计,能延长纸本期刊的使用寿命。在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以前,装订好的纸本过刊无疑是图书馆重要的馆藏资源,在期刊资源利用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 期刊出版数字化趋势使得期刊装订的现实意义已经逐渐丧失
期刊装订作为传统的期刊管理工作中的环节之一,在期刊出版数字化时代,其现实意义已经逐渐式微。在传统出版时代,期刊之所以装订,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便于保管、排架、统计并延长其使用寿命,然而,这些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电子期刊上基本无法发挥,电子期刊无须装订便可轻易替代上述功能。从读者利用的角度上看,期刊装订在现阶段的符号意义更大于现实意义。作为图书馆文献收藏的一部分,纸本过刊更多的代表的是一种收藏文化,其实际利用价值非常有限。随着期刊载体逐渐数字化,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纸本期刊也将全部被电子期刊替代。届时,期刊装订也终将随之消失。
2.2 影响读者使用
期刊装订工作需要一定的周转时间,在等待装订的过程中,读者无疑是无法使用的。另外,期刊装订成册,因厚度增加,一方面阅读体验不如散本的现刊舒适;另一方面对复印其中的内容也增加了一定困难,有些甚至无法复印,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对读者使用造成了影响。
2.3 纸本过刊利用率十分低下
期刊作为信息资源载体,其时效性特征十分明显,读者对期刊的利用也大多局限于近期期刊,过刊的利用率十分低下。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的读者使用数据为例:2014年和2015年全年,读者的现刊阅读量分别为33 310册和32 099册,但是装订后的过刊全年的阅览量均没有超过20册。而来自CNKI的数据显示,该校读者单单在2014年和2015年发表的文章数量分别为261篇和276篇,这些文章的引文来源不可避免有很大一部分是过刊资源,而这是两年不到40册的纸质过刊浏览量全然不能支撑的。窥豹一斑,读者对过刊的利用几乎完全从纸本期刊转向了电子期刊。
2.4 费用问题
期刊装订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越来越高昂的费用问题。据有资料显示,期刊装订费用将近占现刊订购费用的五分之一[1],在纸质资源购置费用日益压缩的今天,纸本期刊的装订费用无疑是一笔越来越大的负担。
2.5 保存问题
对图书馆而言,如何存放越来越多的纸本过刊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即便图书馆采用密集库来储存纸本过刊,因过刊累计的数量日渐庞大,绝大多数图书馆也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过刊的存放需要。比起过刊装订的费用问题,过刊储存的空间问题更是无法轻易解决。
3.1 电子期刊覆盖无法达到100%
虽然电子期刊发展的势头迅猛,但是,也仍然无法覆盖所有期刊资源。各电子期刊自身提供的回溯资源有限,国内外数据库商提供的电子资源也无法达到覆盖100%的期刊。以中国为例,2014年中国出版的期刊总数为9 966种(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而目前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期刊量为8 115种,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提供的《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约7 600余种,其他电子期刊数据库如龙源、博看等知名数据库,其收录的期刊回溯资源就更加有限。如果完全废除纸本期刊的装订,将来要查询那些还没有电子版或电子版回溯不完整的期刊就会是个大问题。
3.2 无法满足少量读者对纸本过刊的阅读偏好
虽然纸本过刊实际使用量非常低,但这种情况是建立在读者对电子报刊资源的便捷使用的基础之上。有一种情形我们也无法回避,那就是无论电子期刊资源如何发展,仍有少量读者对纸本期刊有阅读偏好,如果完全放弃纸本期刊的装订,对这一部分读者的需求如何满足,对图书馆来说将会是个问题。
3.3 纸本馆藏资源总量的影响
在传统图书馆时代,纸本过刊是极其重要的文献资源之一,其数量占据了图书馆收藏的文献总量相当大的比例。以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3 年该馆共征订中外文期刊2 300 多种,最终装订成册的过刊达到8 176 册;逐年累积,过刊数量相当庞大。目前该馆现有馆藏过刊8 666 种,总册数达201 600余册[2]。如此庞大的过刊资源,对图书馆文献总量的贡献不言而喻。对于高校而言,先不论文献质量以及使用率等指标,图书馆的文献总量在现阶段还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教育部对各大高校进行教育教学评估的时候,图书馆收藏的文献总量和生均文献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考核指标,如果完全舍弃期刊装订,这两个指标必然会受到影响,尤其是那些文献总量还没有完全达标的图书馆,全部舍弃过刊装订,文献总量的增长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4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期刊经过装订,比现刊更利于收藏,这也是期刊装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电子期刊兴起之前,纸本过刊作为读者科研活动中被频繁利用的文献之一,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读者对过刊资源的利用已经从纸本期刊转向了电子期刊,纸本过刊的地位已经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从读者阅读和使用的角度来看,相比纸本现刊,纸本过刊已经逐渐失去了实际使用价值,这是纸本过刊区别于纸本现刊最显著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说,装订后的过刊也仅仅只是收藏而不是使用而已。但这并不意味着纸本过刊的装订就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了。图书馆作为文献收藏的重要领地,除了文献资源实际的使用价值,图书馆自身更有文化传承的意义,纸本载体承载的信息和电子载体承载的信息还不能完全画上等号。如果只单纯考虑使用而不考虑文化传承的功能,进而因此放弃过刊装订,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否会受到影响?这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
4.1 共享纸本过刊资源,减少重复装订
由于期刊资源自身的时效性特征以及电子期刊资源的获得越来越便捷,读者对纸本过刊资源的利用远远低于纸本现刊,这也正是许多图书馆对纸本过刊是否还需要装订越来越纠结的根源所在。过刊装订作为传统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完全放弃必然有其负面影响,但是全部装订又面临经费和存放地点的现实问题。为了更好地平衡收藏和利用的关系,建议各图书馆在区域范围内共享过刊资源。资金和馆舍充裕的,纸本过刊装订可以从宽,这些图书馆可以作为纸本过刊的收藏者和区域共享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资金和馆舍紧张的,可以根据区域范围内其他图书馆纸本期刊装订的情况,减少装订品种,或者甚至不装订,这样既可以减少重复装订,又可以满足读者对纸本过刊的阅读与使用,同时也满足了纸本过刊资源在一定范围内的收藏完整性。目前,文献传递工作在各高校图书馆已经完全展开,有了这项工作保障,读者利用其他图书馆的纸本过刊资源也没有任何障碍。各级公共图书馆在文献传递方面虽然没有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成熟,但是高校图书馆对社会读者开放的程度已经足以消除公共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不足。
4.2 根据使用情况适当延长部分期刊的上架时限,方便读者对现刊的利用
一般图书馆对现刊的上架都有1~2年的上架期限,过期的期刊要么送装订,要么下架。如果减少期刊装订量或者放弃期刊装订,可以根据读者利用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部分期刊的上架时限,如可以将回溯利用率较高的学术期刊的上架时限延长为3~5年左右,对于那些休闲娱乐的期刊和时效性非常强的期刊,则无须延长上架时限。这样,既可以减少库藏面积的压力,又利于读者对期刊的便捷使用。
[1]韩民生.网络环境下传统纸质期刊装订的必要性探讨[J].科技资讯,2015(8):202.
[2]程露,刘小杏.高校图书馆纸本期刊装订工作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9):59-61.
Research of Preserve or Abolition of Paper Periodical Binding
Li Shengli, Tian Xinl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 Zhuhai, 519085, China
Paper periodical binding was a very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work in traditional librar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ization of publication,the utilization of back issues is decreasing.what will be the future of paper periodical binding work? The writer carried on research and offered some suggestions.
paper periodical; binding
李胜利,本科,馆员。田辛玲,硕士,研究馆员,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