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叶晔
(四川理工学院音乐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中世纪音乐中的男生歌唱及其历史地位
李叶晔
(四川理工学院音乐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中世纪的音乐文化就是伴随着基督教的形成发展而发展的,而当时的中世纪音乐领域中,以理性色彩为主。中世纪教会音乐兴起的男声合唱是教会音乐的主体,也是当时音乐组成的重要部分。中世纪合唱艺术分为宗教合唱和世俗合唱,而当时宗教音乐大多为男生组合歌唱,男声歌唱是当时音乐领域的基石,它促进了音乐教育体系的发展,为当时的音乐理论奠定了基础。本文就中世纪音乐中的男声歌唱及其历史地位进行探讨和分析。
中世纪;男生歌唱;历史地位
现今在教育发展中,很多文献记录着大量西方音乐的发展史,极少提起中世纪时期声乐的发展状况,而对男声歌唱的内容甚至少至又少。欧洲音乐史分为早期音乐阶段和近现代音乐阶段。中世纪时期音乐史的合唱主流为男声基调,无论是教会还是世俗音乐,可以说,男声部分占着重要的主导地位,男生和声为以后的音乐奠定了艺术的发展,促进了近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男声和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地位。
基督教有两大仪式,其分为弥撒和日课。基督教的仪式主要以歌唱的形式为主,他们在仪式上所唱的歌曲为圣咏。圣咏是宗教仪式和音乐之间的桥梁,它是信仰在音乐上最简单淳朴的体现,其歌曲主要吟唱赞美上帝[1]。由于在圣咏的过程中需要一致的音色,所以其宗教规定培训歌唱,只允许受过培训的主祭司和唱诗班参与,不允许会众参与。这一项规定促使了男声在合唱中一致的沉稳和整齐。后来随着宗教的发展,人们制定了相关的规定,为了使宗教具有隆重的仪式感和庄严感,同意采取训练有素的男声合唱。使得圣咏具有稳重庄严特色。
一般来说,合唱分为同声和混声,合声的由男声和女声单独组成,混声的由男声和女声混合组成,按声部的多少分为二重唱等。其主要形式分为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和混声合唱。在中世纪时期,教会的合唱是以格里高利圣咏为主旋律,统一采用男声合唱。由于当时教会音乐出现了音色混乱,高音繁杂等现象,所以教会组织了唱诗班。唱诗班均为男性,到后面的发展时期,唱诗班的属性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教会仪式转变成圣俗兼顾,无论其形式如何变幻,男声合唱形式永远不变。
教会音乐学校是以基督教为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正规的唱诗班歌手及神职人员。一般在弥撒仪式或是日课仪式中,主祭司和唱诗班的成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成为合格的教会人员,其必须具备咏唱圣咏时必须具有规范性和互相协调的歌唱能力。教会音乐学校分为专业的音乐人和普通教士(非专业),普通教士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随着任职从而一步步的晋升。普通教士若想主持祭司,就必须经过唱诗班的养个训练,培养其高超的音乐技能。
流浪艺人在早期被称为职业艺人,生活的压迫使他们会四处表演才能,如演奏或唱歌,通过这些多彩的形式维持生活所需[2]。到了中世纪的早期,流浪艺人相对比较普遍,是由各行各业的人士组成“行会”,通过行会的选举,让拥有最高技术的人当领导,作为队伍指挥的头领。他们的称谓也各式各样,流浪艺人的技术往往呈多样性的特点,其表现为:唱歌、舞蹈、魔术和杂技等方面,但纯粹的歌唱家和钢琴家普遍稀罕。流浪艺人和当时的民间歌手在中世纪时非常的活跃,他们创作大量的音乐,但由于受宗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歌曲都没有被文字记录下来。
法国的吟游诗人是中世纪的特产,是抒情诗人。他们在中世纪期间相当活跃,他们涉足的领域也颇多,其表现为政治、宗教、十字军东征等主题,他们吟诵的大多部分是爱情,吟游诗人的环境具有差异性,有的身处低等级的贵族,有的则是贫困的百姓。随着十字军东征,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盛行,游吟歌曲开始盛行起来,这些歌曲的是由各处的骑士自创词曲,妇女称为当时骑士的崇拜对象。这些骑士具有强烈的宗教意识,为大多数的贵族所用。游吟诗人为男性,他们高度重视技巧,不断地创造出韵律及节奏相结合方法。其中最为著名的游吟诗人有亨利希·封·费尔德克、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等。
吟游诗人的文化流传到德奥地区的骑士和贵族中,引发了德奥恋诗歌手文化的出现。德国的恋诗歌手也是中世纪的产物,同时他们也是德国中世纪大众音乐的代表[3]。他们主要演唱的内容有爱情、有世俗的、有宗教的和政治评论的。恋诗歌手中大部分是游吟诗人,很多都来自于贵族阶层。与游吟诗人比较,德奥的恋诗歌手所唱的内容要更加抽象化,音乐中的音色更具有独特性和端庄性,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而大多数法国的世俗歌曲在德奥当地都可以看得见。在现今的资料中,被记载的歌手都为男性。名歌手活跃于13世纪至16世纪,这些游唱诗人一直保持着游吟诗人的传统,以萨赫斯为代表。随着贵族恋诗歌手的衰落,名歌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名歌手具有严格的规矩,所吟唱的所有诗歌内容大部分为圣经上的题材,他们严格遵守音乐的规则。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流浪诗人、游吟诗人、恋诗歌手和名歌手均为男性。
总而言之,男声合唱在中世纪音乐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为近现代的声乐艺术奠定了基础。为之后文艺复兴的开展起了领导的作用。
[1]邢维凯.情感艺术的美学历程——西方音乐思想中的情感论美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08):12-13.
J609.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