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进修
四川博物院“茶马古道
——西部八省市联展”的审美意蕴
文 / 王进修
文章以四川博物院举办的“茶马古道——西部八省市联展”为例,从环境、布局、内容等方面分析博物馆展览中的美学特征,并对博物馆美学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力图为现代博物馆展览提供借鉴和依据。
博物馆展览;审美意蕴;四川博物院
四川博物院,于1941年初创,建馆时名为四川博物馆,后曾更名为川西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2002年旧馆关闭并开始新馆建设工程,2007年开始大规模的展品搬迁和转移工作,2009年正式更名为四川博物院。四川博物院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新馆坐落于成都市青羊区浣花南路,馆内藏品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堪称国内省级博物馆翘楚。尤其是经过工作人员和考古学者的不懈努力,博物院几十年间发掘和搜集展出文物26万余件,其中层次较高的一级文物千余件。四川博物院新馆总建筑面积约47000平方米,总投资逾4亿元人民币,规模在国内省级博物馆中位于前列,开馆以来承接了大量陈列展览和活动,展出了无数艺术精品,公众反响热烈,在我国西南地区省级博物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四川博物院对于研究博物馆美学尤其是展览陈列中的美学,探究博物馆展览陈列中的审美意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1]
从内蕴和外在形式上说,陈列艺术和其它艺术类似,要充分体现作品的审美属性并契合设计者的审美观点,具体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艺术意象。但它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特点在于:它通过仔细斟酌选取日常生活中现实存在的实物进行加工和重新排列,形成特定的画面或意象来反映审美属性和审美感情;区别于其它诸如小说、电影、绘画等艺术形式,陈列艺术并不是通过文字描述形成特定的故事情节,也不是通过色彩和线条构成图画来体现作品的艺术内蕴,更不是通过镜头和布景来体现人物的活动或者讲述特定的情节,而是以实物为基础,通过合理地运用形象和空间,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审美观点和形象画面。它也因此具备了更强的可信性。但是必须承认的是,陈列艺术在具有其独特优势的同时,也有不可回避的缺陷。毕竟所有的艺术创作都不是单一元素的孤立存在,而应该是汇集许多不同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正是由于这种组合,使得艺术在构建方法上存在极大的随机性和自由性。但是这种自由性在应用于陈列展览时则不再适用,毕竟一个成功的陈列展览,绝不允许随意的拼凑组合,而必须合理安排、科学排列、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表达设计者的审美感情。艺术寄托着创作者自身对于生活理解和对于现实的深厚感情。这些感情有对日常生活中各项事物的评价,有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批判,也可能是对美的理解和创意。艺术的审美属性就来源于此,而审美属性的内核即为审美意蕴。审美意蕴是通过对于实物的艺术化再造所蕴含的内在属性和特征。作为陈列展览,必须注重审美意蕴的体现。陈列展览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在展品安排和场馆布置上,都要遵循一定的主题和设计思路,从展品到场地、从灯光到效果都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体现特定的意义。只有这样,陈列展览才是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展览。展览要在极大丰富外在形式的同时,注意内在意蕴的表达;要在细节和环境上下功夫,突出灵活性,而绝不是死板地强调美学观点,让人不知所云;要做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使得外部的物质世界与观赏者的精神世界实现联通,引发人们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实现陈列展览的价值。一个好的陈列展览,客观上具备了一般艺术的美学特征,因而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2]
茶马古道——西部八省区联展于2016年9月在四川博物院拉开帷幕。此次展览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发起,由包括四川博物院在内的西部八家省级博物馆联合主办,四川是此次联展的第四站。整个展览汇集了我国西南地区各省多家博物馆的力量,推出重量级文物近400件,从全方位地向观众展现了茶马古道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
茶马古道是指中国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形成的贸易路线,因其主要以马背驼运作为运输方式而得名。茶马古道形成已有千年历史,通行的路线主要有两条,分别为川藏线和滇藏线。茶马古道最早起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明清时期逐渐兴起形成规模,在二战中后期作为后勤运输的重要路线达到了鼎盛。茶马古道覆盖我国西南地区,延伸辐射不丹、马来西亚等地。茶马古道因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和研究价值已于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环境美首先需强调的是博物馆所举办的陈列展示与博物馆展厅环境选择的和谐关系,环境的文化性必须与所承接的展览内容相协调。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展览首先要有一个合适的环境。此次“茶马古道——西部八省区联展”,在展厅环境布置上采取两厅联动,以整体的环境布置突出主题,呈现一脉相承的茶马古道文化。环境美还需要体现在展览与博物馆建筑的和谐统一上。此次联展,整体的布置和设计与四川博物院的整体建筑风格相呼应,突出时代感和艺术性。四川博物院的主体建筑采用“门、堂、廊”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构成空间序列,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美感。此次展览所展示的茶马古道也代表着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发展,具有独特的美感。此外,环境美也包括对博物馆内部空间环境的合理运用。好的内部环境设置可以强化空间布局的优势或弥补空间布局的不足。内部环境所涉及的要求广泛而琐碎。正因为如此,对于细节的苛求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展览的水平和整体效果。这些细节涵盖诸多方面:灯光、整体效果和色彩的搭配、内部环境各个要素的呼应和配合、附属品或者摆设的位置、绿植或者花卉的角度和位置、各类指示牌的颜色。休息区的桌椅,甚至是游览手册、游人须知等宣传品的陈列位置等等。所有这些细节要实现和谐统一。它们共同营造了内部环境,并服务于整个陈列展览。此次联展,将茶马古道的百年兴衰呈现在有限的展厅内,既有反映严酷自然地理环境的设计,也有充满人文精神的细节,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兼具自然、人文情调的环境。在环境与艺术相互呼应的同时体现出独特的美感。在色彩运用和要素搭配上,突出此次展览的主题,展现茶马古道悠久的历史和绚烂的文化。环境美的宗旨是要紧紧围绕展览主题,运用环境中的细节和元素,通过加工与再创造,赋予其艺术的美感。这要求善于利用环境空间,在有限的条件和局限性的空间结构内部展现无限广阔的内容,实现各个要素的交融与和谐。在服务展览主题的同时实现升华,令在场的观众感受到环境带来的和谐圆融之美。此次联展将千百年来茶马古道的历史与文化蕴含在展馆之中,方寸之间体现沧桑历史。展厅环境的各个要素都服务于展览的主题,充分反映丰富多彩的西南地区文化,展现出浩如烟海的历史画卷。整个展览的主题体现与展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这也体现了环境美作为陈列展览美学特征的重要性。
一场成功的陈列展览,要求充分运用美学观点,通过优化布局创造出艺术集合体。它是诸多元素和谐共存的独特艺术形式。尤其是在展品的布置和安排上,要体现布局的整体性和代表性,确保整个展览的布局不突兀,展品能够体现展览的核心主题。
陈列体现艺术价值的方式就是将思想和审美观点蕴于实物当中,成为联系艺术与现实的情感桥梁。因此,陈列要选择最具代表性、契合展览内容与主题、具有明显特色的文物进行展出。在展览的过程中,要求充分考虑此类展品的放置方式与布局设计,以期达到最佳的展览效果,进而体现出独有的布局美。布局美可以使得观众对于陈列展览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运用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加强陈列展览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并提升观赏者的认可度,达到展览的美学目的。[3]例如,此次联展,在认真研究了茶马古道的历史和沿革之后,明确了茶马古道所代表的古代商旅文化和坚韧不拔的茶马古道精神,并由此追寻最有代表性的文物。此次展览汇集了青海省博物馆藏的明代茶马互市布告,体现茶马互市建立之初的风貌。甘肃省博物馆藏的清代鎏金镂刻吉祥纹饰马鞍,主体采用铁鎏金镂空工艺制作,两面外侧边缘制作一周纹饰,龙、凤、鹿等图案对称分布,内侧边缘装饰双龙图案,中心部位为龙首,正视前方,马镫错银,底部铜钱状,前鞍鞒镶嵌绿松石,软垫刺绣八宝图案,华丽夺目,兼具实用性和艺术价值。西藏博物馆藏的17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立像等典型代表性文物,在充分体现茶马古道特色的同时,将艺术性和对美的渴求与享受内蕴其中,并通过合理的布局,划分展区,突出主题和代表性的展品,生动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瑰宝和历史文物。它配合科学的规划和主次分明的展览布置方式,使得观赏者在游览的过程中,充分体味历史的沿革、文化的多元和情感的升华。它使得展览的观赏者在数目繁多的陈列展品中思考先民的精神和文化特质,引发共鸣,同时也充分显现了陈列展览当中布局美的重要作用。
博物馆中的展览,不仅需要优美的环境、丰富的展品、合理的陈列摆设,而且需要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体现多样化的展览内容,包括多样化的展览形式、丰富的光线采用、极致的艺术渲染、创造性的声像设计,辅以先进的科技互动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整个展览的内容。它要求在形式丰富、内容详实的基础上突出美的全面性,突出内容的丰富与结构的合理。它要求全方位对陈列展览进行优化设计,从而促进其美学效能的充分发挥。此次“茶马古道——西部八省区联展”,分为“前言”、“早期文明,半月地带”、“汉唐古道,通达陆海”、“茶风盛行,茶马互市”、“贸易兴盛,民族融合”等几大板块,使图片与实物相结合、图像与文字相结合,融合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将整个展览整合成一个整体,既突出主题,又强调结构性和细节。其详实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构成了一幅充分体现先民智慧和璀璨文化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观众可以通过观赏和游览,对茶马古道悠久历史加以了解,也可以在互动区域亲身体验茶马古道独特的茶文化和商旅文化,更可以通过手机网络音频聆听相应文物的语音解说,深入了解展览中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特征。诸多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在充分体现展览独特艺术美感的同时,也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历史文化教育和熏陶。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力的日趋增强,国内博物馆的管理和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制度与硬件设施日渐完善。这为陈列展览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不同种类的陈列展览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这些展览主题鲜明有特色、内容丰富详实、设计理念先进、创意新颖别致。近年来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断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学习日益增多,设计思想、设计理念更加丰富。这也为博物馆文化在美学领域的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优越的发展条件。
[1]四川博物院.川博概况[EB/OL].http://www.scmuseum.cn/Article/.
[2]朱琳.博物馆陈列的美学特征和教育途径[J].中国博物馆,1989,(4).
[3]傅兰人.浅谈博物馆美学[J].才智,2011,(25).
G269.2
A
1005-9652(2017)02-0097-03
(责任编辑:虞志坚)
王进修(1979-),男,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