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眩晕”中“清醒”
——利盖蒂第九首钢琴练习曲《眩晕》创作思维所引发的思考

2017-01-28 22:52
北方音乐 2017年11期
关键词:波普尔盖蒂眩晕

楼 乐

(上海音乐学院,上海 200000 )

在“眩晕”中“清醒”
——利盖蒂第九首钢琴练习曲《眩晕》创作思维所引发的思考

楼 乐

(上海音乐学院,上海 200000 )

本文侧重点不是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的分析,而是通过他第九首钢琴练习曲《眩晕》的创作思维及音乐手法,从《眩晕》的由来、音乐特征等寻找利盖蒂的音乐创作思维,哲学的思考给音乐创作带来深刻内涵四个方面,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思考。

《眩晕》;音乐特征;创作思维

模糊与精确,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相互对立的两种状态。正如动与静、快与慢,在音乐创作中通常被运用于作品实际效果的对比一样,它们使音乐在对立效果中寻求发展,但作曲家利盖蒂的第九首钢琴练习曲却与之迥然有异。在这首钢琴练习曲中,利盖蒂试图通过音乐技术手段与最终的音响效果,来表达一种“对立中求统一”的清晰着的朦胧感,以此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

一、《眩晕》的由来

利盖蒂的第九首钢琴练习曲《眩晕》,创作于1990年,是献给好友阿根廷裔德国作曲家莫里奇奥·卡格尔的生日礼物①。这首乐曲最初的标题是“Clair-Obscur”,意为“清晰与模糊”。但最终改为用法文词“Vertige”,“眩晕”之意。利盖蒂运用这样的标题意在引导听者在聆听过程中有一种失去方向的感觉。而没有采用“Clair-Obscur”作为标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利盖蒂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所创作的《钟与云》中曾运用过这个标题,也用来表达清晰与模糊的关系。这首《钟与云》的创作灵感则来自于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②。

二、《眩晕》中的音乐特征

《眩晕》的音乐主要特征有:

(一)没有拍号标记

乐曲开头没有节拍记号的标记,形成音符的流动感。在没有节拍记号限制的前提下,乐曲中的小节线则仅仅是乐曲演奏与聆听的参考,也是理解乐曲时作为标记点以便于理解的标记性指示。

(二)全曲速度很快

乐曲在快速而均匀的速度上流动,使得每一个独立的音符都连绵不断地融入在整个乐曲之中。在乐谱顶端,除了有速度标记的Prestissimo-sempre molto legat外,还明确给出了“○=48(非常均匀)”的指示,在没有节拍要求的情况下,对于乐曲速度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极快的速度也能给听觉感受上形成一种运动之感。

(三)乐曲重要技术简述

乐曲前四小节是整首作品创作的基础模式。从这以后,为了保证谱面的整洁,省去了与前四小节中相同的标记符号。但整首作品却要做到与开始四小节完全一致的效果。半音的级进进行像从不同方向涌入的波浪一样相互交织,而且每一次进入的方式都是不规则的,不断出现的半音进行的起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各不相同。这种半音的不断连续,造成了音乐在快速节奏中犹如“原地打转”的感觉,这也正是乐曲所要追求的“眩晕”感。除了半音进行这个最大特点之外,从中所分离的出来的旋律音调,以及音区之间不断的分合变化,也是该曲运用的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

三、从《眩晕》中寻找利盖蒂的音乐创作思维

利盖蒂的音乐创作体裁不仅仅局限于钢琴练习曲,但从他的钢琴练习曲创作中,却能寻找到利盖蒂在音乐创作中所要追寻的深刻内涵,并能引起我们更加深刻的哲学思考。正如《眩晕》中利盖蒂用极快速度下连续不断的半音级进,来表达音乐技法上的清晰与最终音响效果之间的模糊,力图在精确的半音流动中制造停滞的幻觉。对于这种创作思维的体现,《眩晕》并不是第一次,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大气》中,利盖蒂就已经运用微复调技术表达过他这种从精确到模糊的独特思考。七十年代又创作了《钟与云》,这部作品受到英国哲学家波普尔1965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次“关于云和钟”的演讲启发,波普尔的哲学思想启发了利盖蒂,让他找到了一直以来对于从精确到模糊的思考的重要理论依据。

哲学家波普尔在“关于云和钟”里认为,在现代科学建立之后,世界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所有的云都是钟,甚至最阴沉的云也是钟。” 这里的“云”实际上象征的是不规则的、毫无秩序可言、难以预测的事物,例如自然生态、生物种群行为、人类心理活动;而钟则是精确的、有秩序且高度可预测的,例如自然规律、生物进化论、群体心理学。“云式钟”象征的便是自信心爆棚的人类征服自然的信念,钟居于主宰地位,而云是遮掩其必然性和客观性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是完全可以拨开云雾见规律的。或许可以理解成为,云是表象,钟是本质;云是过程,钟是结果。而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试图将云转换成钟。波普尔用“云”表示人类追求自由的倾向,用“钟”表示人类理性寻找的确定性,人类就生存这这个云与钟之间。并且说,小狗由于缺乏经验,所以更像云,但是由于经验的增加,逐渐变成了老狗,因此就越来越像钟,理性增强的同时,灵活性与可改变性逐渐在减弱。

四、哲学的思考给音乐创作带来深刻内涵

通过波普尔的哲学思想,人们开始注意到矛盾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这也被利盖蒂运用到音乐创作中,第九首钢琴练习曲速度较快,音乐在快速中不断向前发展,但反复出现的音调即使稍有小变化,也给人一种原地循环打转的停滞感。实际上,流动的音响是一种实际的存在,停滞的状态只是一种幻觉,但通过一切实际的手段达到自己内心的幻觉想象,正是作曲家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正如利盖蒂自己所言:“我们的感知在作为运动的下行进行和作为静态画面的重复之间摇摆不定。”

综上,在对立中的相互统一与转化,代表着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并非绝对,一切概念与认知都是相对的。在笔者看来这不仅仅是对待音乐创作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许这同时也可以作为我们对待人生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在变化中看不变,在不变中看发展,没有绝对,正如哲学老师所言:偶然穿着必然的外衣。在我们的认知里,钟表一样的精确也未必就是没有被“云”一样的迷雾所遮掩,而模糊的表象也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逐渐清晰起来。哲学教授孙正聿先生说:“哲学是‘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它需要深沉的思考和深切的体验……不仅需要慎思明辨的理性,而且需要体会真切的情感……真正的音乐会引起心灵的震荡,真正的哲学会引起思维的撞击。在哲学的海洋里扬帆远航,会激发我们的理论兴趣,拓宽我们的理论视野,撞击我们的理论思维,提升我们的理论境界。”③通过对利盖蒂第九首钢琴练习曲的研究,笔者最深的感触就是,好的音乐创作如果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作品的高度和境界都会相对卓越,并且能在聆听音乐、分析乐谱时给我们带来深度的思考,这或许才是音乐创作与音乐分析中至关重要的目的所在吧!

注释:

①1990年,德国某城市要为作曲家莫里奇奥·卡格尔举办生日宴会,因此邀约其好友利盖蒂为此创作音乐作品。此曲1990年5月进行首演。

②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出生于1902年7月28日生于奥地维也纳,后来在反犹太主义浪潮的压力下,离开奥地利,1946年迁居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讲解逻辑和科学方法论,1949年获得教授职衔。1965年,他经女皇伊丽莎白二世获封爵位,1976年当选皇家科学院院士。到英国伦敦大学任职。

③孙正聿《哲学通论》,第16页。

[1]陈鸿铎.“利盖蒂第一册六首钢琴练习曲创作研究(上)”[J].音乐研究,2007.

[2]陈鸿铎.“利盖蒂第一册六首钢琴练习曲创作研究(下)”[J].音乐研究,2007.

[3]陈鸿铎.“利盖蒂的结构思维特征、表现形式及其意义”[J].中国音乐学,2005.

[4]钱仁平.“黄昏后的黎明——听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一卷有感”[J].音乐爱好者,1998.

[5]孙正聿.哲学通论[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J60

A

猜你喜欢
波普尔盖蒂眩晕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失落的大师:卡尔·波普尔
波普尔政治哲学与西方理性主义的危机
花瓶里的钥匙
常规针刺加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3例临床观察
盖蒂还有麻烦事,一家图片社也起诉了它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波普尔的真理观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