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亚帅
(运城学院音乐系,山西 运城 044000)
太谷秧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耿亚帅
(运城学院音乐系,山西 运城 044000)
在山西中部有一种民间戏曲叫“太谷秧歌”,太谷秧歌以太谷为发源地,渐渐的影响到周围的各个县城,太谷秧歌是由当地的老百姓根据自己的生活习俗编写出来的戏曲和歌舞,这些东西能够很好和形象的表现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需求,而且太谷秧歌的曲调和表演形式也能被大众所接受,曲调旋律优美,表演形式多样。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在当时,这种以民间百姓兴盛起来的戏曲性活动就简称为民间秧歌,而到了明朝的时候为了让秧歌有更好的发展,老百姓把一些民间说唱、戏曲舞蹈、民间杂技和武术都慢慢的加入到秧歌当中,逐渐的使闹秧歌发展成为能够以表演形式为目的的戏曲,到了清朝,国家经济达到了鼎盛,所以山西的经济也是空前的繁荣,尤其是以太谷为中心的商业足够发达,交通方便,资金雄厚,在当时,太谷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由于商业的发达,商品的贸易往来,同时也加剧了文化的相互交流和不断的学习外来文化,使得自己的文化也得到了发展,在这其中太谷秧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正是吸取和借鉴了不同地域的民间戏曲文化,才逐渐改变成了戏曲的形式。因为太谷秧歌本身就是生根于民间,里边夹杂了太多的民间文化,所以对于当时的人文习俗、地理环境、政治因素、经济发展等都是有极其高的探索价值。特别是在清朝中后期,太谷秧歌的戏曲内容更多的是以商业文化为主,所以太谷秧歌的价值是无价的,它更能体现出当时晋商文化的发展脉络,被后人称为了解晋商文化的活标本。
太谷秧歌的语言来自民间。朴实无华,常常以方言表现出来,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通俗易懂,诙谐风趣。有的剧目虽然剧情简单,但却以风趣的语言取胜,常常赢得观众的满堂喝彩。太谷秧歌在主歌词和副歌词的衔接部分利用了很多的地方性语气词,这样更能体现出秧歌的活泼调皮,这样在表演的时候也就很有趣,更能得到百姓的喜爱。因为太谷秧歌的歌词大多都是太谷本地的地方用语,里面加入了快板还有地方性的歇后语等,是的秧歌剧情更加的丰富多彩,对人物特点刻画的很细致,这样秧歌对于人民来说更加通俗易懂。
经过长时间的传唱与发展,太谷秧歌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多元化语言的结合体。而且其历史悠久,但是唯一不变的特点就是它的语言通俗易懂,这在太谷当地的人民身上鲜明的体现出来,正是因为它来自民间,所以也活跃在民间,及其贴近人民的现实生活。打一个鲜明的比方,地方性的新闻节目远比《新闻联播》的收视率要高出很多,其原因就是因为能够让观众看到一些身边的事,所以,太谷秧歌才能如此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所以,其语言的贴近性和本地性成为起鲜明的特色之一,并在各种因素的极大推动下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太古秧歌历经多年的洗礼和发展,它的许多表演形式也受到了当地的人文习俗、地理环境、政治因素、经济发展的影响,但是对于这种生根于民间的戏曲艺术它并不适合登入高雅的殿堂,让专业的艺术家去表演,它的归宿终将是民间。太谷秧歌历史悠久,它的艺术特点独一无二,唱腔更是独树一帜,就现在还在不断演出的剧目就有上千种,对我们这些研究山西秧歌的人来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资源,因为这些戏曲剧目很多都是体现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习俗的,也都是利用人民平时生活的对话改编出来的,内容极其丰富,题材也很广,曲调优美,曲目也多,简单易懂,使人朗朗上口,张嘴即来。以农村生活故事、民间习俗、传闻轶事为题材,与民众建议了难以割舍的血肉联系,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多少年来太谷秧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当地村民出了演出一些传统剧目以外,还根据自己的生活大量创编了一些反映新生活的剧目,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了农村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场所。
随着时间的不断延续,太谷秧歌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1、在曲目方面,有好多内容就不适合在当今社会传播,里面带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不利于大多数人去观赏,目前了解到的不健康曲目就有上百种,所以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2、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太谷秧歌表演曲目的收集和整理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因为人们都开始接触了新的娱乐项目和新媒体的传播,不再对这些植根于民间的艺术进行了解和关注,使其逐渐淡化出多数人的视线和生活。
3、太谷秧歌的传承艺人不断减少,很多老艺人已经相继去世,有些曲种已经无法还原,甚至太谷秧歌还会面临“灭亡”,就目前来看已经有很多古老的演绎形式陆续失传。
因为太谷秧歌本事就是一种民间的小曲,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民间的传播,所以太谷秧歌的传播都是由民间的老百姓和民间老艺人以口头传播的形式来传给后人,正是这样才得以流传下来,但是,这样传播出现的问题就是,老艺人也在不断的变老,最后离开人世,好多曲种就会因此断传,最后消失。正是由于这种问题的不断出现,社会各界的带头人也为此不断的探索出路,以至于带动起了更多的人,可是由于近些年受市场经济和多元化娱乐的冲击,太谷秧歌的发展和传承依然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
历史悠久的太谷秧歌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的褪色了,怎样才能让它更好的发展和传承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的问题。由于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其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受到了冲击和影响,每个民族的文化都离不开经济的推动,经济往往会带动文化,在这种情况下,也出现了一种导向作用,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拒绝与外界文化的沟通,甚至关闭自己的门窗,隔离别的文化,不在吸取,这样的结果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就像是当年的清朝政府闭关锁国一样,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灭亡”。同样的道理,太谷秧歌也是如此,必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说,太谷秧歌,越是在这种环境下,越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对准方向,不怕挑战,敢于面对,从而采取自身的优势去巧妙的克服困难:培养后续人才,传承和发展,收集和整理民间曲目,如何保护老艺人,让更多的民间艺人参与进来等。
通过对太谷秧歌历史渊源、发展及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太谷秧歌这种民间文化形式具有极强的娱乐和教育功能,正是对太谷秧歌有了更多的了解,提高了自身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度数,也加深了自己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热爱,自身也体会到对于传承和保护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对于非物质文化而言,不是随便的去保护,而是要有正确的观念,不是一味的口头说说而已,只要观念正确了,方向正确了,它就会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播,所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发展的,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是不会改变的事实,而我们只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以平常人的心态去面对人民生活中必然发生的变化,在其发展的同时,不会有太多的顾忌和丧失本身的理智,作为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大国,它所留给我们的的文化遗产不仅仅只有这些,而是极其的丰富,受用不尽,而太谷秧歌正是百花丛中的一朵,所以我们更应该去保护,去传承,让更多的人看到它的魅力。
太谷秧歌的知名度大小,与大家的宣传力度是离不开的,更离不开民间老艺人的辛勤努力和亲身传承,地方艺人的不断演出,也是太谷秧歌长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太谷秧歌有自己地方性的特色,比如唱腔独特,曲调旋律优美,伴奏独特等等,所以它在众多的戏曲种类方面更加独树一帜。
太谷秧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有责任去保护,去传承,这是我们的使命,这也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去做的事,既然我们学的是音乐,我们就更要背负起这个责任,起好带头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他们也去了解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国家所提倡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很自豪也很庆幸能有这样一个伟大的使命。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太谷秧歌一定会绽放出更美的色彩,因为为它植根于民间的土壤,它必定是华夏土地里的艺术奇葩。
(指导教师:冯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