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教师资格新政背景下音乐教师教育生态化课堂教学实现策略研究*
张 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在教师资格新政背景下,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音乐生态化课堂教学的实现策略,以便为提升音乐专业师范生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提供参考。
教师资格;生态化课堂;音乐教师教育;教学策略
自2011年起,我国逐步推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改革,取缔以往师范生毕业即可免试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制度,改革后,凡有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在校大学生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取。教师资格新政给师范生培养带来新的挑战,要应对这种挑战,音乐教师教育的教学研究就要在结合原有培养思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并探索新的音乐师范生培养与教学模式,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音乐教学的生态化教育观是指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将音乐课堂视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多元化互动的整体性关联。通过建构生态化的音乐课堂的教学环境,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尝试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注重师生的良性互动,以及及时全面的教学评价,实现多维共举的教学目标,进而实现教学主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资源的有机循环。本文将从生态教育观视角下探讨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音乐课堂①实现生态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影响课堂教学好坏的关键因素,在生态课堂中,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注重民主平等、和谐共处的关系,作为教学主体的师生双方,其关系的有序性和协调性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与发展。音乐作为艺术门类之一,具备非语性的独特的审美特质,承担着美育的功能,作为音乐各学科的教学,则强调探求音乐审美的规律。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通常要具有多重身份,既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组织与协调者,同时也是学生完成音乐学习、探求审美过程的的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引导、评价和激励,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见解,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学生角色来看,学生是探求音乐审美原理的知识构建者,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一)教师引导音乐生态化课堂中生命主体的成长。音乐生态化课堂是为学生成长而生的课堂②。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让其身心放松,愿意主动靠近和相信老师,从而主动寻求老师的指导;教师应当具备智慧之心,要在合适的时机、用适合的方式、以学生能承受的教学进度,帮助学生成长;教师还应当具备博爱之心,包容学生所犯下的认知错误,真诚地去帮助每一个人,实现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基于此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方式与方法,使其尽可能没有障碍的成长。
(二)教师激励音乐生态化课堂中生命主体的发展。音乐生态化课堂充满生机、激情和生命力③。老师要做学生的激励者,发现学生的优点,不断为学生呈现新的事物,并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得新的启示,实现师生的相互促进和共同成长。除此之外,还应关注到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展,培养其独立面对解决学习和成长中的困难与疑惑。
(三)教师促进音乐生态化课堂中生命主体的可持续发展。在音乐生态化课堂中,每个学生在进行音乐学科各个领域学习时,都会显示出各自的偏爱,表达其个性的音乐理解。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启发,还要关注到学生的音乐个性,保护发扬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音乐课堂的多样性。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践应用的能力,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学生在音乐生态化课堂中应当成为构建者、体验者和掌控者。学生是生态化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堂体验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十分重要④。学生获得的音乐体验是音乐课堂与实践应用进行关联的主要途径,音乐体验不仅能快速提升对音乐的学理认知,还能够感受音乐学科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为其职业能力的提高带来深层次的感悟。同时,学生除了要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自己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能够制定学习计划,执行计划,完成制定的任务,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具备搜集、分析和使用学习资料的能力。
教学内容在整个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对其平衡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内容需要与“入职”背景相结合,才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要传达的真理,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导向,使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能够保持较好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音乐课堂生态系统的积极效应。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开放性。首先,在音乐生态化课堂中,老师既要基于教材,也要拓宽内容。常规的课程教材,虽然具备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统一性,但是忽略了不同学生群体学习的能动性和差异性。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分析和提炼,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选择和拓展,并重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其次,注意从多个方面补充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起到相互关联,启发思维的作用。例如,在音乐学科教学时适当的补充教材中的缺失,关注音乐与多个学科的交叉性,体现出音乐的时代、人文特点,既能生动教学内容,有能够为学生的实践应用带来多方位的思考和启发。
(二)教学内容安排的适度性。教学内容安排多少,除了取决于教学计划外,还受学生自身能力特点的影响。教师教学应当充分考察学生的承受力,根据其身心发展和学习的规律选取容量适当的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消化教学内容。在音乐生态化课堂中,要维持课堂生态平衡,就要确保输入的教学内容和输出的学习成效处于平衡的状态,在音乐教师教育的生态课堂中,扩充课下学习,强化课堂思考讨论和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则能够弥补教学周期短,课时不够的现象。
生态化教学方式主张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将发现、探究、体验学习等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开放、动态、和谐、自然、平衡的教学结构,是生态化课堂产生动态生态效应的主要过程。
(一)教学方式与方法选择的丰富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对音乐课堂教学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到整个课堂生态化系统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力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合适的时机,结合适当的方法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和传授给学生。教师在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能够使课堂更具生态化,并且能够对学生实现未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给以一定的参照和启发,因此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设施和学生自身情况等多种因素,注重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体验、创造与思考,为学生创设全面的教学条件,尊重学生个性表现,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的自然性。教学方式与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因而老师在运用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生态学所要求的自然性要求,避免刻意或矫枉过正。例如,在传统教学的思维里,教师认为自己讲解越详细,学生就会听得越明白,但事实是,这种事无巨细的讲解方式很可能使学生养成过于依赖老师的习惯,不利于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适当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并设计出不同实践主题的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达到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的全面增长。
(三)教学方式运用的系统性。不同的教学方式都各有其特色,在音乐生态课程中的表现尤其如此,课程的不同,所选用的教学方式也要因课而异。常用到的音乐课堂教学方式有聆听、讨论、练习、创作、表演等,在进行课程课堂教学时,应考虑到多种方式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实践创作的能力。在辅助的教学方式中,常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和传统黑板教学,在音乐课堂中都有所运用,恰恰说明只要结合得当,就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老师要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式的长处及其最大效用,从整体上对各种教学方式的运用进行把握,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根本目标。
音乐课堂教学中良好的精神与物质环境是音乐课堂生态系统维持其平衡的重要保障,课堂氛围、教学空间、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等都有可能变成影响生态化课堂的限制因子。
(一)教学环境的开放性。首先,老师应当积极探索为学生提供轻松舒适的课堂教学氛围,尊重学生自身特点与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其次,在时空层面对音乐课堂进行拓展,将学习活动拓展到课外,使之与现实生活、工作场所产生关联,让学生尽量参加社会实践;最后,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用对艺术的表现、艺术的感染力和教学的激情去影响学生,为学生创设具有艺术氛围,活泼愉悦的音乐课堂,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审美体验。
(二)教学环境的适度性。首先,应当确保学生数量处于音乐课堂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不影响到教学环境内的舒适性,以及学生的经验成长和学习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互与协作。其次,确保教学设备能够充分满足音乐教学的相关需求,包括互动性与体验性,空间和设施的充足性等。此外,教学环境中的座椅分布也会影响到教学空间对教学需求的满足,应该以不同音乐课程的特点,选用最适合的座椅分布方案,不应一概而论,此外还应当注意教学环境中的温度、通风等情况,确保教学环境处于最佳状态。
生态化课堂中的评价系统是新型评估系统,在生态化的评价系统中体现着对课堂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完善,是生态化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促进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首先应当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开展评价;其次,增进各评价主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其通过对话充分了解评价对象的情况,以便于从多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破除传统教学评价中以老师为主、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方式,增加评价主体对评价的反馈,以便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促进音乐课堂生态系统中各方主体的和谐发展。
(二)促进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不同学生个体拥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爱好与想法,其在音乐上的体验感受也会各不相同,若是以单一方式对他们进行评价,必然不能做到完整、系统,因此音乐生态化课堂教学评价方式需要多样化,表现在评价依据不能只是看最终成绩,要注重获取知识过程,评价方法既要定量评价,也要有定性评价,以促进学生作为生态系统中生命个体的成长为根本目的。
(三)促进教学评价指标的层次化。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和激励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因而在音乐生态化课堂中,教学评价指标也应当具有层次性,要借助评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注意到自身的成长。通过教学评价,要使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并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养成一定的竞争意识,使音乐学习既充满乐趣,又具有挑战性,同时获得满足感。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改革,确立了对教师必备入职能力的基本范畴,在理论与技能、应用与实践的双重标准下,对高校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切实参考,同时,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有关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基本理念也都再次强调了音乐课程是强调审美过程的体验,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美育学科,这也再次给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参照,为提高音乐教师教育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思路、为音乐生态课堂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现策略。由此可见,在达到课堂生态平衡的条件下,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达到统一,更好的实现职业化的教学特色和知行统一的教育思想。■
注释:
① 本文的“音乐课堂”和“音乐生态课堂”指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中,以班级为单位、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具备完整教学生态链、人才培养方案中音乐教师教育方向的专业必修集体课教学课堂。
② 李霖.关于课堂教学生态化的研究.教育探索,2014,12:17-18.
③ 沈春蕾,袁欣.信息化语境下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教学与管理,2016,06:102-104.
④ 刘贵华,岳伟.论教师的课堂生态意识及其提升.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16:30-34.
[1] 李霖.关于课堂教学生态化的研究.教育探索,2014,12.
[2] 沈春蕾,袁欣.信息化语境下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教学与管理,2016,06.
[3] 刘贵华,岳伟.论教师的课堂生态意识及其提升.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16.
[4] 王开伟.试论高校生态客堂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36:173-174.
[5] 吴晗清,孙目.生态学视域下“生态课堂”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2:3-6.
2017年度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教师资格新政背景下音乐教师教育的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成果(17Q203)
张祎(1983-),女,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传统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