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昕
[山东大学(威海),山东 威海 264209]
美声唱法民族化探究
陈 昕
[山东大学(威海),山东 威海 264209]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演唱方式,但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递,二者相互交融,互为补充。随着声乐不断发展,声乐演唱者运用自身掌握的演唱技巧使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互融合,使美声唱法逐渐民族化。美声唱法民族化不仅丰富了我国声乐教学的教学内容,对推动我国名族音乐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必要性,并分析美声唱法民族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如何促进美声唱法民族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美声唱法;民族化;演唱技巧
美声唱法自传入我国以来不仅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声乐教学内容,对对推动我国名族音乐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唱法的激烈碰撞下,诞生出大量的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音乐作品。美声唱法凭借其科学的发音方式和演唱技巧,成为了衡量声乐演唱水平的标志,因此将美声唱法引入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声唱法民族化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够推动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水平,但是我国民族音乐的核心价值不能丢失。东方与西方国家在文化、审美、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多的区别,研究美声唱法如何在我国真正的落地生根发芽,形成新型的璀璨的花朵,才是美声唱法民族化价值得以实现的地方。
纵观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过程,我国音乐专业人士不断的研究如何促使美声唱法更加符合我国文化特征,打造独具中国艺术风格、现代化、国际化的音乐体系。推陈出新更激发音乐学者对音乐探索的热情,提升我国音乐教学的技能。我国老一辈的音乐艺术家比如郭兰英、王昆等虽然主要学习美声唱法,但是在他们的音乐作品当中都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当前,美声唱法民族化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很多方面还存在空白和缺陷。音乐研究者将美声唱法民族化的过程中应当保存我国音乐文化的精髓,以我国民族音乐为基础,塑造具有鲜明特征的音乐演唱方法。
美声唱法自传入我国之后,受到极大的热捧,极大的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进程。通过一代又一代的音乐研究者的探索,美声唱法中也越加表现出中国特色。但是美声唱法民族化过程并不简单,遭遇文化壁垒、形式主义等危机。
1.多年来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中一直以“西洋美声”为主,美声唱法民族化过程中偏重于美声唱法技巧的学习而忽视民族化过程,使得美声唱法与民族音乐文化相分离。
2.美声唱法与民族音乐内容相分离。高校音乐教学中往往将美声唱法设置为独立的教学科目,并不与民族音乐相融合,两者相互分离各自发展。这种情况难以有效的推动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发展进程。
3.美声唱法民族化形式化严重。虽然中美唱法当中都讲究字正腔圆,作为演唱的重要技能,很多民族化的美声唱法往往强调美声唱法和民族音乐的特征,忽视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形式主义较为突出。美声唱法民族化应当是一种新兴的音乐表达方式,不仅一种简单的中西结合的音乐演唱方法。
(一)重视民族文化的特色
纵观我国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发展,很多音乐演唱者改编的外国歌曲从初期纯外国化逐渐发展到中西结合。美声唱法本土化过程中重视本民族音乐的价值与内涵。比如《茉莉花》使用西方乐器演奏、《春江花月夜》的西式唱法都让大众耳目一新。
(二)重视美声唱法演唱技巧的转化
源自于西方的美声唱法对歌曲演唱者的声音要求较高,比如声音洪亮、音高低范围跨度广、音质优良等等。美声唱法多采用真假音结合的演唱方式,歌者需要运用声腔发音的力度和灵活性提升其真假音之间转换的技巧。此外,演唱者在表演美声民族化曲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字正腔圆的原则,真实而清晰的传递美声民族化曲目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增强美声唱法民族化歌曲的创作
美声唱法民族化的音乐作品数量比较少,并不能够单独的撑起该项音乐体系,当前还是通俗唱法占据音乐作品的核心地位。中国美声唱法并没有本土文化的根基,作为舶来品还具有时间短、系统化欠缺等问题。一般性的音乐家难以将美声唱法和民族音乐作品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广为大众所喜爱的音乐作品更需要的是符合大众需求的精神与思想内涵。
(四)重视情感价值在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发展
美声唱法民族化过程中情感价值得以保证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歌曲的创作者与演唱者需要详细的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知识背景,多方位的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只有深入的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才能够真正的为美声唱法民族化创作优秀的作品;二是音乐演唱者应当重视演唱技巧的学习,熟练的掌握美声唱法的技巧,使美声民族化曲目能够富有民族特色,较高的艺术气息;三是演唱者需要重视自身音色的圆润度和音量的大小,把握主旋律,抓住自身作为音乐情感主体的地位。
总而言之,美声唱法民族化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够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美声唱法民族化为西方优秀艺术成果在中国的发展创造新的道路。当然,对于演唱者来说,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本身具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两者的有效结合能够拓展演唱者的演唱风格和演唱技巧。
[1] 刘雅旭.论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J].长沙大学学报,2011,03.
[2] 胡郁青.美声、民族唱法异同探微[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5.
[3] 郭丽华.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J].剧作家,2012,01.
[4] 聂堂英.关于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几点思考[J].音乐时空,2013,01.
[5] 王冰冰.廖昌永美声唱法民族化艺术实践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