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与群体的双重诉求:任职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育

2017-01-28 18:49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主体思维

朱 锐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北京100081)

个体与群体的双重诉求:任职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育

朱 锐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北京100081)

任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创新思维在任职教育中关乎个体和群体的双重价值,对此进行研究,旨在把握创新思维能力的内涵、认识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任职教育中的重要性、探索提高教师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及应注意的问题等。

任职教育;教书育人;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发展的基本诉求,任职教育的创新思维不但决定着个体发展的品质,更决定着单元群体发展的型模。

一、创新思维背景:任职教育的时代新常态

“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核心,是人类在用理性思维分析认识客观事物时进行的一种开拓性的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形成新决策、创建新理论等。”[1]对教师来说,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表现就是在任职教育中能够准确把握态势,做出及时反应、准确应对,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教书育人。这就要求不断地把握主动权,运用创新思维加强实践,在任职教育中积极提高、发挥自身的才华和能力,在改革中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取得新成效、创造新辉煌。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关键是培养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思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能力、潜力不断得到激发和推动,从而能够应对挑战、实现发展;只有学习创新思维方法、改变旧的思维方式、与时俱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而创新所涉及的问题很多,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实现得了的;如果缺乏实践对象,创新就是一个口头上的装饰词了,发展中的问题依然存在,还会愈演愈烈,要想解决还得创新,创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二、创新思维框架:任职教育的未来新型模

在任职教育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创新意识,更新教学理念

在创新思维的培育过程中,首先要把强化创新意识放在首位。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增强了创新意识,人的创新思维能力会提高,继而产生创新成果。强化创新意识必须有危机意识,不转换旧理念就不能化解的危机感。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把注重教的过程中的自我感受为主转向学员学习效果的回馈为主,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围绕学员未来任职的需要。坚持以培养学员干好本职、解决现实问题、敢于面对未来为主线,注重把掌握知识转变为运用知识,强化工作能力的培养,关注学员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掌握创新理论知识,改革教学内容

不同领域的思维创新都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产生的。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长期专注某一领域,打好知识基础是进行创新的条件。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但有知识并不等于有创新思维能力。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要提高思维能力,同时掌握创新理论。要有的放矢地运用创新理论,针对新的教学计划,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加大调研力度,紧贴实际,掌握一手资料,使教学内容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三)突破思维定式,运用创新技法

突破思维定式,是形成创新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就要善于拓展视野,克服思维定式。创新活动克服思维定式,就是要注重运用各种创新技法。许多科学上的发现、发明和创造,都是自觉不自觉地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结果。科学的方法使我们事半功倍,错误的方法只会阻碍我们的成功。我们要加强方法论的学习,把方法反复运用到实践中,及时修正以适应现实需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发掘人的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可以少走弯路,保证创新效果。在创新活动中,创新思维是创新技法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技法的运用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和实施创新设想的有效手段。

(四)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正确引导

美国西点军校校长戴维·亨通中将指出,21世纪军官成功的核心是批判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用历史的观点来思维,对于复杂的21世纪作战环境是必需的。提高创新思维首先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基础和动力,是广义的创新思维。由于任职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的是引导作用,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与学生沟通,设计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可以自由畅谈自己的想法。如何发挥这种畅谈的积极作用,离不开教师客观正确地评判、综合学生的观点,通过讲评来使原有的理解不断深化和升华。

(五)培养人格基础,强化创新素质

首先要勇敢。敢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其次不怕怀疑。当学生提出和自己意见相异的观点时要能够对自己表示怀疑,不以自己是老师而自居,甘愿冒险,要有一颗不怕受打击、不怕麻烦探求真相的热情和韧劲。第三要有好奇心。对饶有趣味的事物有敏感性。第四要独立性强。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问题的研究。在任职教育模式下,运用创新思维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也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

(六)投身创新实践,增长创新才干

实践出真知,在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中提高。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决定了人具有创新潜能,实现有价值的创新关键是人要有意识地把精力运用到正确的事情上。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既是认识活动更是实践活动,也是在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中实现提高。既要在思想认识中理清想明,还得要经历实践的检验和磨砺,不是一蹴而就,是在经过多次的努力和探索、应对失败中实现的。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依赖于实践。只有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在实践中发挥创新思维,不断开发、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有所成就。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每个人都应该致力于自身实践中的工作创新。

三、创新思维问题:任职教育的解困新思路

(一)把握正确的方向,确保创新得到科学指引

人总是受到一定的方向指引的,如果漫无目的地行走,走得再远也没有意义,最后会迷失自己。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要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下才能顺利进行,有了正确的方向才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浪费时间和精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要和国家发展需要、时代进步要求、社会行为规范相符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做引导。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接受教育,提高自身辨别力,增强素质能力,弘扬正能量,在纷繁复杂多变的现实中要学会避开、批判不良的风气和潮流对我们的侵蚀和影响。

(二)明确创新的主体是人,增强主体的力量

实现创新的主体是人,只有人投入现实的认识实践活动中,创新才能落到实处,离开主体人谈其他就是空谈,所以要强化主体意识,培养主体人的创新素质和能力,核心是提高人的创新思维。思维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和其思维方向一致的相应的活动,人本身只思维不实际付出行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增强主体的力量需要做到: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创新离不开创新的主体,离不开人,主体人是核心,不断创新就要不断提高主体人的力量,增强主体创造的素质和能力。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质,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创新,因为不是每一个人的创新能力都可以焕发出来,这需要外在环境的激发,更需要个人本身的领悟。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有很多其他人所没有的长处,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不断发扬光大,将之与自己的工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找回自信心。二是主体的创新能力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发展。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都创新的氛围中,那么创新的积极性会提高,可能性会大大增强;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安于现状的环境中,那么本来有的创新性也可能会磨灭。三是主体的创新品质需要培养。创新源于创新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兴趣,对其周围存在好奇心。创新者至少要有意识地培养以下品质:目标明确独立自主、刻苦钻研不怕吃苦、勤奋好学迎难而上、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四是创新是对现实中存在事物为对象的创新。创新不是虚无,是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否则创新就失去了可靠的基础。

(三)重视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想创新必须重视学习,建立合理优质的创新知识结构和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创新。创新人人都想,人人也都具有创新的潜质,只是很多人掩盖住了以至于最终消失。在学习中才能发现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才能激起创新的动力。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二者要有机结合起来。在创新中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力。创新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学习创新理论。为产生创新思维提供理论前提,通过学习理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没有理论思维能力就无法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就会影响思维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人通过理性认识形成了对原有事物的创新思维,然后在实践中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创新思维是在理性思维中产生的。而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靠的是学习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丰富的哲学观点中增强思辨能力,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好的基础。二是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要和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入脑入心,然后去运用。一方面是对理论本身的思考,另一方面是学习要和从事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以致用、学用相结合才更有意义。学习和思考又都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浩瀚的书海想读、要读的书太多了,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要有目的、有目标地去选择性地读。三是要注重把创新思维运用到实际中。创新思维的目的是在现实中实现创新,要到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检验和调整。

(四)激发创新动力,落实到创新行动中

一个人不学会创新,在当前的形势下就很难得到更好的发展。创新与人的进步发展息息相关,一个不求上进安于现状的人不会有创新意识,一个有了创新想法而不去及时实施的人最终还是会庸碌无为。创新是一件必须而又紧迫的事情,只有在内心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才能把创新列入日程中。创新又是有很多困难和风险的事情,因为创新要求主体人开创新的局面,没有参照物。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敢于迎难而上的人才能有效地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实现个人需要。人的需要通过各种认识实践活动创造出来,“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2]。新需要的满足离不开创新活动,人在活动之前要想达到目的首先要有创新的思维把理想的事物在头脑中构造出来,对运用的方法和手段有一个计划。

(五)实事求是,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创新也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基础上创新要力争做到:一是创新要确立一个有价值的创新目标。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要想在这有限的范围活得有意义、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必须和实际的学习、工作、生活结合起来,选定一个目标,实现教书育人。二是创新要把握实事中的“是”,现实中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需要我们提高透过现象发现规律的能力。三是创新的进一步开展要以实践中的问题为着眼点,创新要落实到行动中,在行动中不断改正完善。人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要,创新是有目的的创新,是合目的性的,创新又是合规律性的,应该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任何创新都应该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1]赵磊.领导干部必备的三大思维能力[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14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79.

G420

:A

:1671-9476(2017)01-0144-03

10.13450/j.cnkij.zknu.2017.01.33

2016-06-03;

:2016-11-02

朱 锐(1976-),女,河南郑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思维方法论。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主体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培养思维能力
何谓“主体间性”
培养思维能力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