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早期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艺术创作
——以维瓦尔第《四季》中《春》为例

2017-01-28 15:37李晨阳
黄河之声 2017年8期
关键词:四季协奏曲器乐

李晨阳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浅谈早期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艺术创作
——以维瓦尔第《四季》中《春》为例

李晨阳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自文艺复兴后,意大利的小提琴家就不断发展小提琴的演奏技术与表现,创作了大量作品。从法里纳,克雷利,维瓦尔第,塔蒂尼到帕格尼尼,小提琴音乐创作从好听的歌唱性的音色演变到追求华丽的音色以及辉煌多变的技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要求。

维瓦尔第;《四季》;意大利小提琴学派

一、意大利小提琴音乐文化的萌芽

文艺复兴后,人们开始追求“人性”和“理性”,对欧洲封建文化模式形成直接的冲击,1600年歌剧的诞生标志着巴洛克音乐时期的开始,同时孕育了小提琴的突出发展。在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里面,器乐就常被单独运用。在蒙特威尔第的《战争与爱情的牧歌》里,首创了弦乐的震音(Tr.)和拨弦(Pizz.)的演奏法,赋予了器乐更重要的地位。17~18世纪,A.斯卡拉蒂所代表的的拿波里歌剧乐派一时兴起,首创“序曲”这一器乐体裁,为器乐的独立发展奠定基础。这一时期,器乐与声乐开始分离,小提琴以其特有的音色和音域,备受人们的关注。随着器乐体裁的增多,提琴制作工艺的成熟,克雷利、维瓦尔第等优秀作曲家和小提琴家的出现,为小提琴音乐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巴洛克时期小提琴音乐的创作背景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为了人性表达的需要,出现了与声乐相区别的器乐曲体裁,如克雷利对奏鸣曲体裁的固定,且创作了最早的小提琴奏鸣曲;维瓦尔第为小提琴协奏曲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人性解放的追求,使人们开始追求更好的声响效果,推进了对乐器制造的改良。对个性化声响的追求,使演奏者开始对自身演奏技术进行探索,促进了演奏技法的发展。记谱法的成熟和印刷术的进步,使得这些器乐曲能够广泛流传。同时也不断的有人前往意大利求学,使小提琴艺术迅猛发展。

三、巴洛克时期演奏曲目的发展和风格的变化

作为小提琴的鼻祖,克雷利用变奏曲的形式为小提琴古典式奏鸣曲奠定了基础,他的《福利亚》中,用一个主题写出了22个变奏,囊括了当时所有小提琴演奏中可用的演奏法,成为后世小提琴乐曲创作的楷模。维瓦尔第的《四季》,用四个标题和四首十四行诗完美的配合上清新典雅的旋律,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塔蒂尼的《魔鬼的颤音》也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从克雷利,塔蒂尼到维瓦尔第,变奏曲式和协奏曲都有很大的发展,小提琴乐曲在作品上和演奏技法上都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四、维瓦尔第的生平简介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于1678年出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自幼随父学习小提琴,1703年受聘于皮耶塔收容所教授音乐。1725年,维瓦尔第出版了《和声与创意的实验(Op.8)》,这套作品包括12首协奏曲,其中第一到第四号作品为人们熟知的《四季》。1717年,他来到曼图亚受任于菲利普郡主的宫廷教堂,在这里,创作了大量与自然有关的音乐。《四季》包含四首小提琴协奏曲,名为《春》、《夏》、《秋》、《冬》。每个标题都对应了一首十四行的诗,用来描绘音乐形象。

五、维瓦尔第的音乐风格

维瓦尔第作是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代表人物,首创了应用器乐独奏协奏曲曲式的演奏形式,作品里充满了威尼斯人的热情、开朗,旋律具有歌唱性,节奏活泼。他的作品大多数为协奏曲,这些协奏曲都采用了“利都奈罗”的形式,意为“微小的反复”。在他的创作中,这一特殊形式不是将观赏的对象作为一个僵化固定的客体,而是在自然和人的主观的不停变化中转化,这与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思想有直接关联。他的音乐创作中含有即兴因素,极大的丰富了其他的音乐元素,为后来的炫技乐曲做了铺垫;在旋律的构成上,善使用反附点的节奏型,并经常和切分音结合在一起。调式上,大小调转换灵活,很难听出大调和小调的差别,乐句分配不规则,不再像以前一样一句诗一定会对一句乐句。

六、浅析《春》

《春》第一乐章的第一至第十三小节描述了春天来临,一片和谐的气氛,对应了诗句中的“春临大地”,第十四至第二十八小节运用了大量的颤音装饰音来描述鸟鸣,对应诗句里面的“众鸟欢唱”,第三十二至第三十七小节,运用了大量的级进的十六分音符来形容微风以及溪流,对应了诗句里面的“和风吹拂,溪流低语”,第四十五至第五十六小节独奏小提琴和乐队用连续紧凑的三十二分音符以及独奏小提琴和乐队的对比表现暴风雨即将来袭的不安,对应诗句里的“天空很快被黑幕遮蔽,雷鸣和闪电宣示暴风雨的前奏”,第五十七小节至乐章终止再现了鸟语花香,一片和谐的景象,对应了诗句里的“风雨过境,鸟花语再度,奏起和谐乐章”;第二乐章独奏小提琴通篇用悠扬的旋律来描述安静祥和的场面,对应了诗句中的“牧羊人安详地打盹”,第一、第二提琴通篇运用连续的附点音符来描述微风吹过树林和草地的声音,对应了诗句中的“芳草鲜美的草原上,枝叶沙沙作响,喃喃低语;”中提琴通篇运用了较强的短音来表现狗的吠叫,对应了诗句里的“脚旁睡着夏日懒狗”;第三乐章的标题“Pastoral dance(田园舞)”则直接揭示了此乐章的内容独奏小提琴和乐队齐奏或重奏舞蹈性质的旋律,描述了仙女(独奏小提琴)和牧羊人(乐队)在草原上舞蹈的景象,对应了诗句里的“当春临大地,仙女和牧羊人随着风笛愉悦的旋律,在他们的草原上婆娑起舞”。

七、结语

通过对《春》浅析,发现了维瓦尔第的协奏曲以模仿、比例和歌唱为美,可能这些模仿并不是很深刻,但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子学科,有着其特殊的性质,音乐的传播媒介是声音,通过乐调和节奏组织起来去模仿现实世界,模仿自然。乐句的比例是极其重要的,比例差一点就会很不平衡,维瓦尔第的协奏曲比例非常平衡,听起来自然和谐。维瓦尔第的协奏曲的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 赵永波.维瓦尔第和他的弦乐作品.艺海,2013,10.

[2] 王娅.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春》之音乐分析.北方音乐,2015,24.

猜你喜欢
四季协奏曲器乐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媒介视角下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播和发展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音乐审美对器乐演奏风格的影响
“四季”语文,精彩教学
大脑也分“四季”?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的研究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